第55節:第四章 贏在擴張:資本發力,市場導航(13)(1 / 1)

場景二一份"砸"出來的合同

1980年春節,吳仁寶把供銷員和他們的家屬請到華西招待所,向辛苦了一年的供銷員及其家屬們慰問慶功。

大隊長瞿滿清、副書記趙毛妹對吳仁寶說了這樣一個情況:塑料編織袋在南方市場已沒多少拓展空間,東北生產編織袋的廠家也很少。東北多年來都是用麻袋做包裝物,已相沿成習,老百姓都擔心塑料編織袋沒麻袋結實,所以不喜歡用塑料編織袋,估計市場容量不會太大。

吳仁寶聽了這樣的彙報,反而心裏一亮,他說:"好!你們這一說倒提醒了我,東北市場大呢!東北是糧倉,盛產小麥、玉米、大豆、土豆,要用的包裝物多呢!你們年初八出發,主攻方向是用麻袋多的大工廠和農村,攻克的難點是讓東北人相信塑料編織袋價廉物美,牢固度超過麻袋,讓這一新產品領導市場,占領市場!"

1980年春節後的一天,在東北的一位華西供銷員肩扛著脹鼓鼓的塑料編織袋,來到了東北一家化工廠。他對化工廠的領導說:"我們這是第4次進貴廠的大門了,你不相信隊辦企業的產品質量不要緊,你們不是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嗎?那實踐也是檢驗一切產品質量的唯一標準,我們今天先搞個試驗,你們看看好嗎?"

科長和供銷科的同誌甚感新奇:"你們準備怎麼試,是化驗,還是用測力機測量?"

"那太麻煩,你們到走廊裏看看就知道了!"

"這編織袋裏裝的什麼?"

"黃沙子,有100多斤重。"

"這怎麼試?"

"你看我的。"

來人邊說邊往樓下瞧,見四處無人,便雙手抓住袋子,奮力舉過頭頂,從三樓上擲了下去。"嘭!"編織袋重重地砸在凍得硬邦邦的地麵上。

樓上人跑到樓下,翻起編織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仔細細地查看,不斷不裂,紋絲未動,完好如初。

供銷科的人連聲"好!好!"嘖嘖咋舌,驚歎不已!

"我們還有一個試驗的笨方法!"

"不用試了,不用試了!"

來人不管他們願看不願看,已麻利地從提包裏掏出一塊磚頭,上麵纏繞著一根織塑料袋用的塑料細線,向樓下緩緩放去,無論怎樣擺,怎樣晃,怎樣甩,怎樣擲,絲線就是不斷。

"這磚頭重4?5斤,沙子是100多斤,你們說我們的編織袋強度多少?承受的拉力有多少?我們沒有精密的測量儀器,在家裏也是用這辦法測!"

廠供銷科的同誌麵麵相覷,懷疑他們的試驗產品是經過特殊加工的。最後左思右想簽訂了2000個編織袋的供貨合同,和華西的供銷員說,這是買來試用的,要是用著好,再增加訂貨。

試用的結果,證明他們的擔心是多餘的,訂貨數量也從兩千到一萬,到十幾萬。後來,塑料編織袋作為麻袋的替代品,在東北供不應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