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真正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中國和印度都是發展中大國,都決心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把本國建設成為世界強國。它們不能像新加坡等小國那樣,僅靠專攻某個領域,就可以立足世界,就可躋身世界最富裕國家之列。作為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要徹底擺脫過去悲慘的命運,要真正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僅憑在一兩個科技領域有所作為,還難以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難以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世界強國。如印度雖然在原子科技、空間科技和信息軟件開發等高新科技領域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國際社會並沒有把印度看作一個世界強國,甚至還沒有把印度看作是一個世界大國。因此,作為發展中大國,必須要進軍原子科技、空間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海洋科技等幾乎所有高新科技領域,必須爭取在這些高新科技領域都有所建樹,才能真正實現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願望。中國國務院2006年9日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指出,前沿技術是高技術領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重要技術,是未來高技術更新換代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國家高技術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為了永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必須在主要高科技領域走在世界的前沿。
4.發展高科技要大有作為
在信息技術領域獲得巨大成功後,印度製藥業在基礎設施、技術基礎和產品方麵都取得很大進步。印度批量藥品自給率達70%,配方藥品基本達到自給。印度藥品出口額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印度藥品強大的競爭力主要來自它們掌握世界水平的技術,及低成本、高產出的研究和生產體係。印度正在逐漸成為世界製藥業的重要基地,許多跨國公司都在與印度製藥公司合作。多年來,印度政府一直通過培養人才、提供資金、減免稅收等方式,鼓勵和推動生物技術企業發展。印度生物技術領域有800多家公司、50多個研發實驗室、兩萬餘名專業人員。印度科研人員在生物技術的某些方麵確立了自己的競爭地位,如動植物DNA的重組技術、生物信息技術、對微生物和動物細胞的基因控製技術等。有關專家認為,印度在未來幾年裏將成為世界生物技術產品市場上的一個重要角色。作為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在經濟發展初期,可以不斷尋求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經濟不斷增長,並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借鑒印度在高科技領域總體跟進,重點突破,不斷提高國家科技持續創新能力,並加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為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現代化升級,持續不斷地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持。正如胡錦濤在中科院兩院院士大會開幕式上講話中所說,要爭取盡快在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科技、新材料和先進製造科技、信息網絡科技、現代農業科技、健康科技、生態環境保護科技、空間和海洋科技、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技等八個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大力發展能源資源開發利用科技,切實保障能源資源的有效供給和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新材料和先進製造科技,促進我國製造業結構升級和戰略調整;大力發展信息網絡科技,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信息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科技,保障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安全實現農產品優質化、營養化和功能化;大力發展健康科技,建設世界先進水平的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健康營養生活方式的科技保障係統;大力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環境保育發展體係;大力發展空間和海洋科技,保障我國和平有效利用空間,使我國海洋科技水平進入世界前列;大力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技,提高對傳統和非傳統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監測、預警、應對管理能力。經過不太長時間的努力,力爭盡快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提高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改善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大幅度提高我國的勞動生產率,全麵增強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國家的綜合實力,真正成為舉世公認的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