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世界科技體係中,西方發達國家由於科技高度發達而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和世界科技的“中心國家”,而廣大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落後成為世界科技弱國和世界科技的“邊緣國家”。高科技發展需要雄厚的科技基礎,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中國家能夠發展高科技嗎?這就需要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和政府,堅定發展高科技的信心和決心。如果有這樣的信心和決心,就能夠實現科技跨越式發展,逐漸把國家建設成為一個科技比較先進的國家;否則,就隻能聽憑科技差距擴大,在世界科技體係中永遠被邊緣化。獨立後,曆屆印度政府及其領導人都有發展高科技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才使印度在眾多高科技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印度高科技發展的重要經驗之一,也是印度高科技發展提供的重要啟示之一。
一、要充分認識高科技的地位和作用
高科技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也具有相當的風險性。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高科技領域還存在著巨大差距。要縮短這種差距,中國必須付出極為艱苦的努力。重要的是,國家和人民首先必須有發展高科技的信心和決心。為了堅定發展高科技的信心和決心,國家和人民首先必須充分認識高科技在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強盛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近代以來,科技迅速發展
在漫長的古代,曾經出現過影響人類進步的四大文明和四大發明。近代以來,科技完全突破傳統領域,在嶄新的領域迅速發展。從18世紀中期爆發以蒸汽技術為主要標誌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後,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又爆發了以電氣和內燃技術為主要標誌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第二次大戰後更爆發了以原子科技、電子科技、生物科技和空間科技等為主要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涉及麵廣,影響也更深,涉及到傳統科技領域,也涉及到許多高新科技領域,使人類進入了極為遙遠的外太空領域,還使人們能夠觀察到從前難以注意的微觀原子甚至更小的粒子世界。現代科技已經徹底打破長期以來緩慢發展的狀態,進入一個嶄新的迅速發展時期。現代交通工具大幅度縮短地球上各地區之間的距離,現代通訊工具更進一步加速地球上各地區人們之間的交流,巨大的地球已經變成相距不遠的地球村。現代科技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時代都更加突出。
2.科技革命使英美等國成為世界強國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1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世界各地人們都對新技術懷有遠大期望,希望它能夠帶來更健康的生活,更大的社會自由,更高級的知識和更富於成效的謀生手段。實際上,近代以來爆發的三次科技革命也引導了三次工業革命。作為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在世界上率先完成第一次科技革命引導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作為第二次科技革命發源地的美國,也率先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還率先在世界上製造出原子彈,並首次使用核武器,給人類社會造成前所未有的恐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世界科技大國、世界經濟大國和世界政治大國,也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作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源地,美國率先在世界上完成第三次工業革命,並把美國帶入服務經濟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爆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也使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完成工業自動化過程。由此可見,科技革命促進某些國家經濟迅速發展,軍事實力大為增強,也推動世界各國經濟快速發展,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為增強。每次科技革命的爆發,都有力地推動著世界格局的變動。
3.要充分認識高科技的地位和作用
正如馬克思所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任何科技領域的進步,必然帶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古代中國文明特別是四大發明曾使古代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古代印度文明也曾使古代印度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強盛國家。近代以來,中印在現代科技領域都落後了,都先後成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國和印度都與近代以來的幾次科技革命及其引導的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增長機會失之交臂。獨立印度政府領導人充分認識到現代科技的巨大威力。獨立印度政府首任總理尼赫魯認為,沒有科學技術,就難以消除貧困;沒有科學技術,國家難以實現真正的獨立。因此,獨立後不久,印度就開始進行原子科技研發;當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後不久,印度就開始進行空間科技研發。1980年代中期,印度政府前總理拉吉夫·甘地提出,印度過去錯過了工業革命的公共汽車,現在又錯過了信息革命的公共汽車,我們必須在後麵緊追,爭取盡快跳上信息革命的公共汽車。解放後,中國政府領導人清醒認識到科技特別是高科技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澤東雖然明確提出原子彈是紙老虎,但是為了國家安全,仍然堅決主張製造原子彈。鄧小平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科技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召開全國科技大會,重申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胡錦濤也明確指出,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深刻改變著經濟發展方式,而且正在引發社會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