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武林人士組成的盟軍,規模可謂空前,人數將近萬人。他見到了遠居天邊的昆侖派,見到了神神秘秘的逍遙宮,見到了打家劫舍的長樂幫,見到了經常兵戎相見的華山和青城。
唯獨沒見到少林的和尚,但卻見到了一群蒙著麵,戴著鬥笠,身穿長袍,一路茹素的怪客。他們見著張君寶,隻是瞪了瞪眼,隨後別過頭去,仿佛他不存在一樣。
張君寶笑了。
沒有武林盟主的爭論,沒有清算舊賬的口角,沒有恩怨情仇的鬥氣,沒有追名逐利的俗事。
有如一盤散沙的中原武林,在這民族危亡的時刻,不約而同的紛紛聚集起來,彙成了一股曠古未有的滔天巨浪,往那戰火紛飛的地獄,洶湧疾奔而去。
而且,他們每一個人,都抱著慨然就義的決絕。
這就是中原武林的氣節,英雄兒女的信念。
張君寶驕傲極了。
在前進到裏樊城還有五裏遠的地方,他們遭遇了一支三千人左右的蒙古散軍。這些早已按捺不住的武林豪俠們,瞬間一擁而上,他們各自手持著獨門兵器,五花八門的暗器,展開輕功,飛天遁地,如狼群襲向羊群般衝了過去。
張君寶當時神功未成,雖然在江湖上已經算得上是頂尖的高手,但與那些真正的絕世高手們,卻還有些許差距。
雖然沒絕世高手的身手,但卻有絕世高手的眼光。
他深諳後發製人的道理,知道這樣的遭遇戰,如不能一舉將敵人殲滅,其後不免被動。還不如先行守勢,觀敵人之破綻,再想對策破之。
他想對了一半——先發製人,未必能討得了好。但謀定而動,隻怕也找不到破綻。
那些急切切衝上去殺敵的武林人士,粗略看來,約有五百人左右。都是些血氣方剛的青年,初出茅廬的少俠,各個都自以為有以一當十的本領。
但他們的暗器,打在蒙古軍的盾牌上,敵人卻毫發無損。
而蒙古軍從天而降的箭矢,如大雨般澆滅了這些先鋒們的氣勢。
也澆滅了他們的生命之火。
那些勉強躲過弓箭齊射的俠客們,踏著師友和同儕的屍體,悲壯的衝到蒙古軍隊的前頭,正欲施展精妙招數與敵人廝殺時,卻連一招都沒來得及刺出,就被圍困在盾牌組成的城牆中,被其後伸出的砍刀斃命。
所有武林同盟的同僚們都震怒了,高手們開始搶上,他們揮舞著兵器,撥開飛來的箭矢,如大鳥般躍入敵人的陣形中,開始貼身肉搏。
張君寶也在其中。
他見到了昆侖派青靈子如鬼如魅般的劍法,見到了華山掌門氣貫長虹的掌力,見到了少林僧渾厚無比的內力,見到了長樂幫主狠辣刁鑽的手段。
他自己也用對道家經藏的領悟,從敵人的包圍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雖然他們占到上風,但敵人並沒有散亂,他們訓練有素,進退俱法度森嚴,人數一少,立時便有旁人補上,從不落單,隻是圍殺。時候一長,己方那些功力稍弱的便支撐不住,而武功高強的人,則不免分心要照顧同伴。一來一去,這場戰鬥的勝負,輕易倒也見不得分曉。
突然之間,張君寶感覺到了空氣中的異樣,隨後,他聽到了大地震動的聲音。
他衝到了一個小高坡上,看見鋪天蓋地的旌旗,地麵揚起的煙塵,以及急速奔來、陣形卻絲毫不見紊亂的
蒙古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