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看書,一起來聊書,米花在線書庫天天陪著您,打發寂寞無聊的時間,和作者一起暢遊無限的想象空間^^
當所有的意義都失去的時候,幽怨就成了“書客”最真實的生命形態,它被寄托在一卷卷青簡之中,在曆史中漸漸展開,但是,它最終卻逃脫不了被蠹蟲吞噬的命運。我們已經無從知道“秋墳鬼唱鮑家詩”的具體故事了,大概可以猜出,鮑姓詩人的遊魂正是因為不甘心青簡空蠹,每每於黑夜裏淒淒地吟哦。這也是一種招魂,是已死之人為自己的詩歌招魂,為自己生前的一份期冀招魂,也就是已死之人自招其魂。這樣的招魂還有什麼希望呢?幽怨是無法承擔淒苦的生命的,那麼,就讓這些斷簡殘卷都飄散在瑟瑟秋風之中吧,讓每一個“書客”都成為冷雨之夜中遊蕩的孤魂吧!秋夜裏哀哀的招魂,是已死的或正在死去的生命的最後的掙紮和證明。一切都是虛妄,但這虛妄之中難以泯滅的幽怨,伴著內心的泣血,曆經千載,將在黃泉之下凝成碧玉,那是遊魂們所能擁有的唯一的隨葬品。幽魂夜吟,是死亡的詩,對於李賀來說,那也是最為淒苦動人、最美的詩。當意義從這個世界上消失的時候,隻有這樣的詩,才能將自己和古人聯係在一起,並給那些漂浮在深邃夜空中模糊的身影,打上自己的印記。www.dongdui.com
這是一首關於書生和書簡的詩,也是一首關於生存和死亡的詩,它是靈魂的自我拷問和無奈抉擇,淒厲而且優美。李賀知道,所有嘔心瀝血的苦吟都隻是召喚,而所有投入錦囊中的召喚也都將被時光所蠹蝕、飄散,所以,苦吟是詩人唯一能做的事,卻又無法保留。那麼,就讓每一頁丟棄了的詩箋都成為招魂的幡,讓每一絲糾結不展的幽怨都凝成美麗的玉,在每一個淒風苦雨的秋夜裏飄揚、閃爍,裝點著這個黑暗的世界。所以,詩人才不會放棄苦吟。
九百年後,在遠離昌穀千裏之外的淄川,一個被細雨淋濕的夜晚,豆棚瓜架之下,一位滿懷幽怨的塾師,手執殘卷,喃喃吟誦:“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王士禎《題〈聊齋誌異〉》)這個聲音,想必李賀能聽得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