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他鄉煙雨迷歸途(2 / 3)

但是,雨中小船,路邊酒家,畢竟都是遊人的風景。在古代文人眼裏,它就是一種漂泊,是實在而孤獨的人生體驗。所以,無論如何沉湎,也不能顛覆這樣一個事實:流落他鄉。可這又是怎樣的一個他鄉呢?溫柔而甜美,深情而寧靜,這樣的體驗還能算是他鄉嗎?所謂“遊人隻合江南老”、“未老莫還鄉”,說明詞人在家鄉和他鄉之間感到了一種糾纏和失落。

也許,隻有在他鄉才能體會到家鄉的感受,而家鄉的真實性存在,又時時在動搖著對他鄉的依戀和流連。所以,在“春水碧於天”這四句優美的景色描寫中,還散發著一種淡淡的憂傷,隻是詞人沉浸在那暫時的寧靜中,還來不及將它鋪灑出來。

第三首詞將江南場景轉換為江南生活: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詞人到江南時已年近五十,所謂“年少”,大約是因美好的回憶而引起的錯覺。李商隱詩雲“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錦瑟》),

沉湎於惘然之中,自然會生出浪漫的感覺來。據葉嘉瑩先生的看法,詞的下闋寫蜀中的酒筵(《興於微言與知人論世:看溫庭筠、韋莊詞》),那麼,臨老入花叢,自然有些尷尬,所以會鼓起少年餘勇來。詞中“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二句很形象生動,既寫其青春自信的英姿,又寫其浪漫無憂的少年激情。李白《楊叛兒》詩雲:“烏啼隱楊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爐中沉香火,雙煙一氣淩紫霞。”這一意境,大約和“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兩句近似。對於一個老年人來說,那不僅僅是一段經曆,而是生命中最為自由、最為美麗的時光。它使得衰老的詞人對生命充滿了感激和懷念。

如今又見花滿枝,雖然還是無所顧忌地“醉入花叢宿”,卻似乎有些勉強了。“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二句過於鄭重,它傳達出來的不是激情,而是信念。那麼,“醉”著也隻是為了能使自己增加一份勇氣。這說明,韋莊此番“醉入花叢宿”隻是為了追尋過去的激情,隻是為了重溫那個快樂的江南。它是一個懷念的儀式。這首詞是從過去過渡到現在,透露出人生的另一重悲哀:時間,扼殺了年輕的激情,隻給自己留下衰老和悲哀。

這樣,詞人也就有了如下的感歎(其四):

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嗬嗬,人生能幾何。

這首詞很直白。若將其單獨挑出來,並不見怎麼好,但將其放在這一組詞中,就能看出它的沉痛了。前詞中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又說“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那麼,已經度過七十的人生,到底該不該還鄉呢?這真是一個無從決斷的選擇。“莫話明朝事”裏至少包含著兩層含義:人生苦短,當及時行樂;人生無常,難知歸宿何處。這是一個無法把握的人生。生命中的無限激情已經流失在時間中了,一個滯留他鄉的老人,剩下的隻是回憶,而沉湎於回憶又使得當下的處境變得格外艱難。也許隻有時間和死亡才能了結一切,那麼,沉醉在這深沉的夜色中,是最後的放縱,更是一種類死亡性的體驗,而在本質上都是為了逃避。“主人”是指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王建。王建在自己到老未還鄉這一事件中,有著奇特的作用。詞人要感謝的,恐怕就是在自己能否回鄉的問題上,王建主動承擔了選擇的責任。但我們從這聲“嗬嗬”裏,除了能感受到一種自我麻痹的快樂外,還能聽到無可奈何的歎息之聲。

無論是江南還是西蜀,無論是回憶還是寫實,詞人一直在深情體驗著他鄉。如此反複的流連,卻又總是不放棄遊子的身份,這種姿態頗使我們感到困惑:他到底要如何表達自己的家鄉呢?詞人在最後一首詞中這樣寫道:

洛陽城裏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韋莊是杜陵人,故鄉並不是洛陽。此處是用典,自比為西漢賈誼。潘嶽雲“賈生洛陽之才子”(《西征賦》),李白雲“洛陽才子謫湘川”(《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且杜陵近洛陽,所以韋莊以洛陽指家鄉自在情理之中。韋莊得以成名的《秦婦吟》開頭即雲:“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陽城外花如雪。”則“洛陽春光”中最令人著迷的就是城外的桃花或李花了,而描寫洛陽城外桃李花最有名的詩是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其中有“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複誰在”,及“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等句子。韋莊必是知道的。所以,“洛陽才子他鄉老”中所包含的生離死別之感,不唯幽深徹骨,且有一種命定意味。“魏王堤”在洛陽城外,白居易有詩雲“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魏王堤》),則此處為洛陽人送別之所。“暗”是說柳蔭深密,亦寓有別情正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