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關於掃地的種種規矩,則確乎是聖人製定的。《禮記·曲禮》對此有著明確說道:“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以箕自鄉而極之。”意思是替長輩打掃衛生要講禮數,必須把掃帚蓋在畚箕上,用袖子遮擋著邊掃邊退。不使塵土落向長輩,把畚箕朝向自己撮掃垃圾。清代雍正皇帝登極後的當年,曾專就掃地下達過一道諭旨:“朕見新進太監,不知規矩,掃地時,挾持笤帚,竟從寶座前昂然直走。爾等傳於乾清宮等處首領太監等,嗣後,凡有寶座之處,行走經過,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趨竄步方合禮節。”規定得具體而微。最高執政不想再來“灑掃庭內,維民之彰”之類的假招子時,相關人等就得小心行事,否則後果自負。
灑水掃地既然是晚輩下人的專利,因而一旦顛倒過來,便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據《史記》記載,劉邦當上皇帝後,五天去看一次老爹,還得照規矩行父子之禮。劉太公的管家見狀連忙告誡主人:“天無二日,士無二王。今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還給他出了個主意。等到劉邦再來時,“太公擁彗卻行”。如此這般之後,“高祖大驚,下扶太公”。彗就是掃帚,擁彗卻行,即手執掃帚倒退而行。知悉《禮記》中的規定便可明白,劉老頭此舉等於向老劉說:“如今你當了皇上,你就是我二大爺!”即便無賴如劉邦者,麵對這樣的表態也隻好“大驚”。不過,高祖內心其實還是很爽,為此特地頒旨,給出此主意的馬屁精“賜金五百斤”。
掃帚一旦上天,便蒙上了大大的惡名。中國古人把彗星視為妖星,說是此星一出現,世道便不太平。由此,一些給別人帶來噩運或不爽的人,也被稱為“掃帚星”。其實早年間,掃帚星的名聲並不錯,《九歌少司命》中便有“孔蓋兮翠旌,登九天兮撫彗星”的描寫。當時彗星出現,是掃除邪穢的象征。神撫彗星,是表示為人間掃除災難。不過,天上的掃帚雖大,畢竟掃不到人間的邪惡,人們失望之餘,遂把掃帚星打入了妖星行列。
還是毛澤東說得對頭:“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不過,欲為社會掃除灰塵者,絕不可心存“賜金五百斤”的念想。上世紀初,美國一些記者因揭露社會醜惡現象,遂被冠以“扒糞者”之惡名,處處受到刁難。所幸,今天這些人已受到公正的評價。但願中國之“掃帚星”一類的名號,日後也會少起來。
?
“馬虎”輯錄
所謂“馬虎”者,乃馬桶與虎子之合稱。其雅號,則為褻器。
中國古人生活的一大特征,就是進出口失衡,吃喝上的名堂是多之又多,逢到方便時,便不免有些馬馬虎虎。即便貴為天子者,同樣存在“逆差”。《周禮》規定:“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物皆有俎,以樂侑食。”六穀,一說為黍、稷、稻、粱、麥、菰(薏米);六牲,指的是豕、牛、羊、雞、魚、雁(鵝);六清,則是用稻、黍、粱三種糧食釀造的清酒和連糟酒,大體相當於今天的黃酒和酒釀;珍用八物,則是大大有名的八珍。除了這些名堂,天子調劑夥食的葷物還有狗、兔、馬、鹿、四不像、獐、狼、野豬、野雞、鵪鶉、麻雀、龜、鱉甚至蟬、蜂,名目繁多。據專家考證,周代宮廷中,負責禦膳供應和製作有甸師、獸人、漁人、鱉人、庖人、內饔、外饔、烹人、臘人……七七八八加在一起有3000多人。而掌管天子之出口即清潔廁所的,則隻有一撥“宮人”,而且還要負責天子沐浴、庭院打掃、燃燭運煤等一應雜事。其機構編製,不過百人。
天子盡管高高在上,但吃喝過後照樣得拉撒,因此居室之內也需配備應急設施。不然便有些麻煩。於是,“馬虎”便派上了用場。馬桶為何物,一般人都知道,至於虎子,說白了就是夜壺。因為其最初形狀似一臥虎,故有此名。湖南長沙五裏牌出土的一件戰國中期的木製夜壺,就被描繪成一隻斑斕猛虎。有專家考證,最早的虎子本是洗手時用來倒水的。以後,不知什麼人躺在被窩裏耍賴,內急時隨手將其用來“噓噓”,此風一開,虎子也隻好下放,成為夜壺了。這和政壇爭鬥似有相通之處,凡遭謫貶者,要想翻身也難。不過,這未嚐不是好事,從此虎子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