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衣帽乾坤(3)(1 / 3)

唐代宗大曆九年(774年)的科考,長安試卷的一道題便是要求寫一首《元日望含元殿禦扇開合詩》,讓成百上千想當官的文人們憑空想象,來描述羽毛扇的不凡之處。可惜得很,這類應製詩未見流傳。記載此事緣起的《唐會要》,沒有說明皇上登場用的什麼扇子,倒是杜甫老先生破解了這個謎題。他在《秋興》中追憶當年宮廷盛況時說:“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看來,還是野雞尾巴做的貢獻。

明清兩代,雉的官方地位仍舊不低。乾隆皇帝祭祀天地時所用的儀衛即大駕鹵簿中,單列有一組扇,其順序為鸞鳳赤扇、雉尾扇、孔雀扇、單龍赤扇、單龍黃扇、雙龍赤扇、雙龍黃扇各八把,赤滿單龍團扇、黃滿雙龍團扇各六把,壽字黃扇八把。10種扇子中,雉算是二把手,僅排在鸞鳳之後,很不錯了。

明清各級官員的朝服上,都有一塊方形補子,文官者上綴禽鳥,武將則為猛獸,以此顯示其品級。一品文官的補子是仙鶴,二品文官即省部級幹部的則是錦雞,屬於雉的大家族。野雞同樣排名第二。不過,清末民間對於野雞的評價不高,蓋因此時野雞有了另一重含義,即青樓業中的無照經營者。

清末吳趼人曾因當時吏治大壞寫過一則笑話,說是野雞到閻王那裏去告狀,講述自己的高貴出身後憤憤說:“為什麼近來上海胡家宅一帶的妓女,也敢叫我的名字?”閻王解釋說時代不同了,如今沒有人再看重野雞。野雞反駁說,不對。如今的二品官,還在用野雞作官服的補子。閻王最後說:“既然這樣,那我交代世間的人把這些二品銜的官,也稱為‘野雞官’,給你一點麵子吧!”雉之變遷,堪可玩味。

如今,野雞已可家養,不算什麼珍稀動物。

?

“鋒頭”溯源

世間多有喜歡“出頭露麵顯示自己”之人,世人也多知此為“出風頭”。不過,如果較起真來,追溯一下“出風頭”之所自何由,卻並非易事。《辭源》、《辭海》,對此均無片言,大概是因其沒有什麼說道。倒是一本上世紀30年代出版的《上海俗語圖說》,將此詞的發明權授予了清末民初時的上海人,而且言之鑿鑿:

“‘出鋒頭’三個字,的確是上海人發明的,流傳至今,大概也有二三十年了。那時上海人的服裝,正流行洋灰鼠的出鋒,時髦朋友都穿著洋灰鼠四麵出鋒的方袖馬褂,官服有四麵出鋒的外套,甚至女人也穿有四麵出鋒皮襖的,平常人穿不起四麵出鋒衣服,也要裝出一條洋灰鼠出鋒領頭,借此表示時髦。

“蹩腳大少,在棉馬夾上裝了一條洋灰鼠出鋒頭,人家譏笑他:‘你也要出鋒頭嗎?’這便是‘出鋒頭’上海的典故,‘出鋒頭’三字就成為‘愛時髦’‘鬥標勁’的代名詞了。至今上海灘簧裏尚有兩句名曲流傳:‘竹布長衫皮領頭,地格就叫出鋒頭’。”

原來,“出風頭”的初始版本是“出鋒頭”,而“出鋒頭”又是從出鋒發展而來的。

那句灘簧中提到的“竹布”,是用中細支棉紗織成的平紋布。成布後漂白或染成淡藍色,並上重漿和軋光,故表麵光潔,手感挺括,適於作單衣麵料,或是書籍的封麵。以竹布長衫配以灰鼠領頭,這種不單不棉的打扮,有些不倫不類,確實夠得上“出鋒頭”。

《現代漢語詞典》中收有“出風頭”,卻無“出鋒頭”,大概因其並非原裝,是從北京老話“出風毛”脫胎而來的。

“出風毛”的曆史可比“出鋒頭”長得多。起碼曹雪芹老人家還在世上喝粥時,就知道這個詞,有《紅樓夢》可為佐證。該書第五十一回中,說是襲人要回家探親,穿的是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蔥綠盤金彩繡綿裙,外麵穿著青緞灰鼠褂,“鳳姐兒笑道:‘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的,賞了你倒是好的,但隻這褂子太素了些,如今穿著也冷,你該穿一件大毛的。’襲人笑道:‘太太就隻給了這灰鼠的,還有一件銀鼠的。說趕年下再給大毛的,還沒有得呢。’鳳姐兒笑道:‘我倒有一件大毛的,我嫌風毛兒出不好了,正要改去。也罷,先給你穿去罷。’”

書中對“風毛兒”有一注釋:皮毛衣服有的特意將領、袖、襟、擺等邊緣部分的皮毛露在外麵,以增添美觀及顯示皮毛的珍貴,因其露毛在外,故稱“風毛兒”,也叫“出鋒”。

由此可見,服裝之出鋒早已有之。至於鳳姐兒所說的“大毛”,是指狐皮、猞猁皮等鋒毛較長的裘皮,與之相對的則是“小毛”,如銀鼠、灰鼠、紫羔等皮張。灰鼠即鬆鼠,其皮雖然輕軟,卻難禦嚴寒,因此北方一到三九天便沒有灰鼠什麼事體了,正好讓它去上海灘上“出鋒頭”。

裘服出鋒,原本是清朝官服的流行式樣。按照朝廷製度,每年陰曆十一月初一至次年正月十五,大臣們上朝許穿裘皮冬服,因為金鑾殿裏不供應暖氣,大家隻能幹凍著,不穿厚實些,就成了冰棍兒。順治、康熙年間,皇上“聽政”根本不在屋內,就在乾清門的門洞裏,大臣們要在露天排隊奏事,三九天更得裹得嚴實些,不然就得篩了糠。此時朝服,便成了大臣們鬥富的手段。據《清稗類鈔》記載,慈禧太後的寵臣榮祿,“所服貂褂日易一襲,無重複者。其衣衩內標第幾號,是可知其多矣。趨朝遇風雨,恒服四不露褂。四不露,即不出風毛者也”。幾十天貂褂不重樣,夠派。從中可見,當時宮廷禮服在正常情況下都是出風毛的,除了風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