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到期各種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分析是財務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麵,它對於債權人判斷企業的財務風險、投資人分析企業的股利支付能力、企業調整資本結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的償債能力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流動負債是企業將於一年內償還的債務,而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資產來源於流動資產。如果企業具有較好的現金流量,就會按期償還債務,避免陷入財務危機。衡量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流動比率、現金到期債務比率等指標。其中,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最重要的兩個指標。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反映的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率關係。流動資產主要包括現金、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待攤費用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投資。流動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各種應交款項、一年內即將到期的長期負債等。流動比率的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假設M公司2006年,流動資產總額為55128.41萬元,流動負債總額為32899.76萬元,則M公司2006年該項指標計算如下:

如果企業的流動比率偏低,則反映企業不能按時支付貨款、工資、納稅,無法以現金分配利潤。因此,流動比率下降可能是企業財務狀況出現困難的一個信號。一般來說,該比率為2:1較好。由於行業特點不同,該比率在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特征,企業要通過對不同年份流動比率的計算、比較,發現其變化趨勢。另外應將本企業流動比率與同業其他企業的流動比率進行比較,以了解企業在同業中所處的水平。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是指企業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一般來說,速動資產是流動資產減去存貨以後的差額。之所以要從流動資產中扣除存貨,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

①在流動資產中存貨的變現速度較慢。

②部分存貨損失可能未做處理。

③存貨計價方法還存在著成本價與合理市價之間相差懸殊的問題。

④部分存貨可能已經抵押給債權人。速動比率的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接上例,假設M公司存貨資產總額為6577.33萬元,則M公司2006年該項指標計算如下:

一般來說,該比率為1:1較好。

按保守的算法,企業在計算速動比率時,有的還要從流動資產中減去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和預付款項等。這是因為待攤費用是無實物形態的資產,是前期已經花費需要攤銷的費用,不能用於償還債務。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也不能用於償還債務。預付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取得存貨,因此,在計算時應將其從流動資產中扣除。

(3)現金流動比率。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是企業最具有流動性的資產,現金流量淨額越高,企業的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就越強。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可以通過計算現金流動比率來進行。該指標反映的是現金與流動負債的比值。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的償債能力越強,現金支付能力越好。其計算公式如下:

現金流動比率=現金÷流動負債

(4)現金到期債務比率。

該指標反映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將要到期的債務之間的比值。一般來說,企業應主要依靠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淨流量,並以此作為償債資金來源。該比率越高,表明企業通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越好,償債能力越強。其計算公式為:

現金到期債務比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到期債務額

2.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負債的能力,企業的長期負債主要包括長期借款、應付長期債券、長期應付款等。反映償還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包括資產負債率、已獲利息倍數等指標。

(1)資產負債率。

該指標反映了負債在資產總額中所占的比重。負債在企業全部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對企業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麵,如果運用負債資金所獲得的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資金成本,由於負債利息可以在所得稅前列支,從而使企業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取得資金,並使企業的投資人獲得財務杠杆利益;另一方麵,如果負債資金運用得不好,企業會因負債過高,陷入財務危機。

資產負債率比率也反映了債權人權益受保護的程度,以及企業將來籌措新資金的能力。如果負債比率高,債權人的權益受保護的程度就低。但對企業較高的負債率也應進行客觀的分析。對於一個成長型的企業而言,由於尚未投產,有可能出現近期負債率較高,而投產後負債率將下降的情況,對此類企業不能說資產負債率高就不好。

為反映企業的債務水平,還可以通過計算產權比率和權益乘數來衡量。資產負債率有關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產權比率=總負債÷總權益

權益乘數=總資產÷總權益

2006年M公司資產總額為76224.98萬元,負債總額為35467.52萬元,所有者權益總額為40757.46萬元,則M公司2006年資產負債比率相關指標計算如下:

(2)已獲利息倍數。

已獲利息倍數反映的是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之間的比率關係,又稱利息保障倍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式中的“息稅前利潤”是指利潤表中的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它可以用“利潤總額加利息費用”來計算。式中的“利息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全部應付利息,不僅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而且還包括計入固定資產價值中已經資本化的利息。雖然資本化利息不反映在利潤表的財務費用中,而是通過折舊的形式計入成本費用,但這部分利息也要償還,因此,在計算時還要加上資本化的利息部分。

該指標反映了企業所實現的利潤償付利息費用的能力。利息是企業借債必須付出的代價。當企業有足夠的現金流量時,才不會出現支付利息和償債困難。

M公司2006年的財務費用為301.07萬元,其中的利息支出為1862.37萬元,其他支出為1.57萬元,利息收入為1562.87萬元。該公司的在建工程項目中,無資本化利息支出。則該公司的已獲利息倍數為:

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了企業的息稅前利潤是利息的多少倍。已獲利息的倍數大,表明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強,否則,企業的付息能力就差。為了分析本企業償付利息的能力,可以與同行業該指標的平均水平進行對比,也可以對企業若幹年份的該項指標進行比較,分析企業的付息能力是增強了還是減弱了。

7.2.2企業營運能力分析

營運能力,也稱資產管理能力。營運能力分析主要用來分析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存貨的積壓狀況,應收賬款的回收天數,資產結構是否合理,都可以通過營運能力比率作出分析判斷。按照企業的資產構成,與銷售收入有關的資產主要包括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因此,在實務中,營運能力分析,主要是通過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五項指標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