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強企業現金流量情況的分析。

在企業經營環境日趨複雜和資本市場衍生金融工具層出不窮的背景下,現金流量信息愈來愈受到企業管理層的重視,許多企業發生財務危機不是因為缺乏盈利能力,而是因為現金的短缺造成企業信用的喪失。因此,進行財務分析時應從以“利潤”為中心轉向以“現金流量”為中心。分析營運資本投資和利息支付前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檢查企業是否能夠通過其經營活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量;分析營運資本投資後、利息支付前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評價企業的營運資本管理是否有效率;分析營運資本投資和利息支付後的現金流量,評價企業是否能夠滿足其利息支付義務;分析股利支付前的自由現金流,評價企業用內部產生的現金流為長期性投資提供資金的能力;分析股利支付後的自由現金流,評價企業付股利的能力和企業股利政策的可持續性;分析外部融資活動之後的現金淨流量,用於評價企業的籌資政策。利用這些指標的逐年變化的信息,將為我們評價企業現金流量的動態穩定性,提供許多有價值的信息。

(4)重視企業營銷分析。

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營銷手段層出不窮。某種營銷手段的推出,其效果到底如何,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是繼續做下去還是就此打住,這是經營者關心的另一個重點,他們希望通過財務分析得出較為可信的答案。對貢獻毛利、目標利潤、盈虧平衡點、變動成本分析、固定成本分析、營銷資本支出、相關成本分析、單位貢獻毛利等指標進行分析都是比較備選營銷方案的有用工具。

(5)加強成本控製分析。

在進行成本分析時要注重分析以下幾個方麵:一是通過深入分析,正確評價企業目標成本的執行效果,提高企業和職工講求經濟效益的積極性;二是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時查明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及其原因,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三是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

(6)加強企業之間的橫向指標對比分析。

如果財務分析僅局限於本企業內部,不與其他企業進行對比,就談不上“知己知彼”,不知道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相比較的差距或優勢,這種比較也不是一個或幾個財務指標的比較,而是企業之間財務狀況的綜合比較。通過分析,企業可以明確在行業中的位置,使企業的管理當局對自己的經營決策進行適當定位,在競爭中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

財務分析可以不受傳統財務分析模式的約束,不應局限於具體的分析模式及財務期間。經營者要重視對財務分析結果的評價,並利用評價的結果來指導企業的經營活動。我們應圍繞企業的經營管理捕捉經營者最關心的熱點問題,適時進行各種定期的和專題的財務分析。既可用財務信息,也可用業務信息結合判斷與估計,體現財務分析的實時化和快速反應。在現代企業製度下的財務分析應該更多地從所有者的角度出發,著重強調在利用財務分析發現企業存在問題的同時進一步通過財務分析來判斷企業資本運營效果,以便作出正確的決策調整,提高企業資本運營效率,增加企業的財富,從而達到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