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2012年5月8日,張麗莉為救學生而身受重傷,致使雙腿高位截肢,張麗莉用柔弱的身軀譜寫了一曲英勇奉獻的大愛之歌。光明日報社黑龍江省記者站的記者們被張麗莉的事跡深深打動了,為表達對張麗莉老師的敬意,秉承媒體的社會責任,在完成常規采訪任務的同時,光明日報社黑龍江記者站的記者們連日來深入到佳木斯、大慶、哈爾濱等地,對張麗莉老師的同事、學生、親人、鄰居等身邊最親密的人進行了更加細微的采訪,挖掘了一大批鮮活的一手資料。每一次看著關於她的新聞、資料、圖片都忍不住流淚,每一次采訪的過程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每一次探討張麗莉的事跡都被她高尚的人格所震動。光明日報社黑龍江記者站積極捕捉盲點,不為著書立傳,隻為再現一個平凡、真實的張麗莉,隻為讓更多的人感受一位“平民英雄”的心靈成長軌跡,讓更多人了解這位了不起的80後教師背後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與此同時,張麗莉的事跡,也受到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高度關注。由此,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和光明日報社駐黑龍江記者站首度合作編纂了《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高尚師德,感動中國》一書。

本書的編纂得到了光明日報社、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佳木斯市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特別是佳木斯市委宣傳部給本書提出了許多指導性建議,並提供了大量珍貴的原始照片,在此表示感謝。同時,也得到了張麗莉的工作單位,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的大力支持,在整個拉鋸戰式的采訪過程中,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的負責同誌,在緊張的中考複習之際,還能夠積極組織、安排采訪,在此表示謝意。還要感謝本書的眾多被采訪對象,包括張麗莉的鄰居孫玉梅女士,佳木斯職教集團劉連榮部長、教師周豔秋、孟凡森,佳木斯第十九中學校長殷春霞、副校長靳豔萍、老師秦楠、王筱芊,張麗莉的學生張佳岩、張雪冬、張旭等,大慶師範學院老師王全、楚麗麗等,他們在百忙之中接受記者的采訪,為本書提供了張麗莉工作和上學期間最鮮活的事例。

要特別感謝的是為本書提供寶貴思想源泉的專家、學者們,他們讓本書在展現張麗莉精神風貌的同時又擁有了更加豐厚的理論升華。他們包括(按姓氏筆畫排列):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亓鵬飛,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王愛麗,黑龍江工程學院申林,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劉愛書,哈爾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李曉傑,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李梅,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陳靜,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鄭莉,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薑軍,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徐建成,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溫恒福,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蔡穎等。在此,向所有為本書的編纂做出貢獻的朋友們表示深深的敬意,是你們的辛勤付出才讓本書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得以順利完成。

本書的具體分工如下:光明日報社事業發展部主任、黑龍江省記者站站長朱偉光負責全書的內容寫作;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何琳負責全書的策劃工作;黑龍江大學新聞學專業研究生孫博負責全書的計劃推進和部分章節的采寫和編輯工作;黑龍江大學新聞學專業研究生邵誠誠、畢德鵬、石芳萍、畢玉雙、康代旺分別參與到本書采寫、編輯、整理等各項工作中。另外,光明日報社黑龍江省記者站記者朱偉華、張士英,黑龍江大學2009級新聞學研究生由曉雪為本書的編寫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素材和建議,特此感謝。

由於時間倉促,編輯中難免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期望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本書作者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