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五中國紅區探訪熱3(1 / 1)

華夏書庫www.hxsk.net有一美國記者夫人要赴延安采訪,同意與否,請示。

電報傳到**手,他立即想到可能是斯諾夫人。他回電詢問是哪位美國記者夫人,當得知確是斯諾夫人時,訪問成行。

和其他幾位來訪的外國朋友不同,海倫·斯諾1937年5月到延安是有備而來,是要解決斯諾采訪蘇區所沒有解決的問題。當時,**正忙於籌備召開**蘇區黨的代表會議。**當天就到海倫-斯諾的駐地去看望,並對她的到來表示歡迎,但沒有馬上回答她所列的那長長的問題單子。直到5月14日夜,**才和她及其同伴王福時(當時叫王愛華)做徹夜長談,回答了她關於國共合作、階級鬥爭、爭取民主、準備抗戰等問題。**向她指出:國共談判仍在進行,最主要的是兩黨的共同政治綱領,這是兩黨合作的基礎。綱領的原則在實現民族、民主和民生的任務。在抗日戰爭中,階級鬥爭問題應有適當的解決。我們要在正與國民黨進行談判中的共同政治綱領裏提出:給工農以集會、結社、論的自由,普遍的選舉權;對工人必須改良待遇,改善勞動條件;對農民應減租減息,關於土地問題應以立法及其他適當手段解決。民主製度是對日抗戰勝利的必要條件,非它不可。我們所以把民主問題強調起來,為的是要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民主政治的實現,依靠民主運動,沒有廣大人民的要求與推動民主運動,則民主政治不會實現。全國各界各黨各派應團結起來為爭取民主權利而鬥爭。我們時刻準備著應付事變,不管戰爭爆在何時何地。我們提出的準備與國民黨過去的準備論是具有不同的內容的,國民黨過去的準備論是先安內而後攘外,是無止境的內戰,是消耗抗戰力量,而今天所做的準備是停止內戰,鞏固和平,實行民主政治,開放人民救國的一切自由,組織訓練和武裝民眾,加速完成軍事、政治、財政經濟、文化教育各方麵的抗戰準備工作。在海倫·斯諾後來寫的《續西行漫記》、《旅華歲月》和《紅色中國內幕》等書中,並沒有記載與**的這次談話。這次談話先刊載於北平地下黨辦的《人民之友》上,題為《抗日民主與北方青年》。後轉載於1937年8月20日在巴黎出版的《救國時報》上。這些是根據1988年9月7日訪問當年為**和海倫·斯諾現場做翻譯的王福時的錄音,才最後確定是**與海倫的談話。

**與海倫的第二次比較係統的談話是7月4日,主要是圍繞著中國革命的性質問題展開的。**指出:“要認清中國革命的性質,必須先認清中國社會的性質。中國社會的性質,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是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社會存在著不同的經濟形式。然而封建的小商品經濟居統治地位,其主要基礎為農村經濟。我所謂的小商品經濟是指資本主義經濟形成前的自給自足經濟,它起源於人類曆史上最落後的時期,當時生產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自己消費,而不是為了銷售商品。

“然而中國又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經濟。否認中國存在資本主義經濟是錯誤的。這種資本主義經濟由以下三種成分構成:(一)私人資本,(二)官僚資本,(三)帝國主義資本。這三種成分台而構成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資本主義是一種新的經濟形式,它和中國的封建經濟是矛盾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實力分布在各大城市和交通運輸、工業、礦業等部門。帝國主義的壓迫使中國的私人資本和官僚資本不可能進一步展,因此,資本主義在中國經濟中還沒有占統治地位。在許多生產部門,帝國主義資本超過中國資本。甚至在官僚資本經營的鐵路和各工業部門,其資本也來源於帝國主義。此外,中國的關稅也受帝國主義控製。根據上述分析,中國整個的資本主義經濟顯然受製於帝國主義。封建經濟形式的存在也同樣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的展。

“就整體而,封建經濟在中國經濟中占統治地位。就展資本主義而,殖民地經濟占統治地位。這種殖民地經濟決定了中國和帝國主義以及私人資本的政治關係和其他關係的性質,例如關稅受其操縱等等。”

本書最新章節由華*夏@書#庫www.hxsk.net更新,歡迎大家閱讀,記住華夏書庫域名:http://www.hxsk.net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