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蛇咬”效應。指的是投資者在剛經曆虧損後不願再去承擔風險,中國有句古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說的也是這種心理現象。它在股票買賣上的含義是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剛經曆了虧損以後,不願再購入風險較大的股票。
(三)“試圖翻本”效應。與“蛇咬”效應恰好相反,它指的是投資者在經曆了虧損後有一種去冒極大的風險、試圖一下子翻本的**,它對股票買賣的影響表現在經曆了虧損的投資者願意承擔很大的風險以求馬上挽回虧損。
(四)“偏向現有持股”效應。是指投資者偏好於已經擁有的而不願去接受尚未擁有的東西。“偏向現有持股”效應也可以理解為“不作為”效應,這種心理誤區導致投資者不關心股票風險和收益的特點,而是偏好於保持已有的投資,賣掉原有的股票會引起痛苦和損失的感覺。這種效應預示著此類投資者將會保持他們的投資組合不變,投資決策越是複雜,投資者越是傾向於什麼也不做。在現實生活中,可供選擇的股票數量實在太多了,結果,投資者往往選擇避免去改變已有的投資組合。
“無法忘記過去”的心理誤區對股票買賣的影響很大。記憶本身有適應功能,過去所經曆的結果決定著將來是追逐它還是避免它,它有點類似於馬克思主義裏麵的“形而上學”。“撿來的錢”效應預示著投資者在取得盈利後將係統性地投資於高風險的品種,高風險的股票通常 表現為極端反常的高價格,所以,“撿來的錢”效應可能誘使投資者在這些股票的高端購入它們。需要指出的是,此效應加重了過於自信的心理誤區,因為過於自信的投資者交易過於頻繁且購入風險過高的股票;“蛇咬”效應預示著投資者在遭到損失後將係統性地降低所要承擔的風險,所以“蛇咬”效應傾向於誘使投資者在股票價格的低端賣出股票;“試圖翻本”效應預示著投資者在蝕本之後傾向於係統性地增加投資的風險;“偏向現有持股”效應則預示著投資者會長期持有現有的投資組合。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當太多的投資者受到上述心理誤區的影響時,整個股票市場也將會受到影響。“撿來的錢”效應的心理誤區導致投資者去購買高得離譜的股票,從而產生股價泡沫;“蛇咬”效應的心理誤區則導致投資者為避免風險而在股市泡沫破裂後仍不斷拋售股票,以至於股價跌入過低的區域。
3.趨利避害
一般來說,人們的心理傾向於避免引起後悔的行為,追求引發自豪感的行為。後悔是由於以前的決策最終被證實是錯誤的而產生的心理痛苦,自豪感則是由於以前的決策最終被證實是正確的而產生的心理愉悅。後悔和自豪情緒對投資者決策的幹擾有非常大的影響,並可能導致財富的損失。
我們已經明白,害怕後悔是指作出錯誤決定後的心理痛苦,追求自豪則是指作出明智決定後的心理歡樂。不幸的是,上述心理誤區導致投資者的股票買賣行為嚴重違背現代的投資組合理論,這時投資者從一個風險規避者變成了一名風險追求者。而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成立的一個重要假設就是:所有的投資者都是風險規避者。具體一點說就是,害怕後悔和追求自豪致使投資者過早地賣掉盈利的股票和過長時間地持有虧損的股票,從而導致財富的損失。一方麵,害怕後悔導致投資者持有太長時間價格已經下跌的股票,其主要原因是一廂情願地等待價格至少恢複到其購買價的水平,也就是俗稱的等待“解套”,然後可以在這個價格上毫不後悔地賣出股票。如果投資者“割肉”賣出,則意味著該投資者在該股票的這一輪炒作以失敗告終,也就是說,等於承認作出了糟糕的買入決定。另一方麵,當投資者賣掉已經增值的股票,會有自豪的感覺,他們會自誇自己作出的買入決定是多麼明智,追求自豪感的投資者常常過早地賣掉已經盈利的股票,過早地將盈利與自豪感提前收獲。總之,在牛市期間,由於股票普遍是增值的和追求自豪感的原因,投資者的買入賣出的次數會增加,以至於不能完全收獲牛市上漲的全部成果;在熊市期間,由於股票普遍貶值和害怕後悔的緣故,投資者通常選擇持股等待價格上漲以求“解套”,以至於經曆了熊市的全過程。因此,害怕後悔和追求自豪感的心理誤區均會導致財富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