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第3章(1 / 3)

2002年,心理學家丹尼爾卡納曼和經濟學家弗農史密斯因在投資心理學領域的卓越研究而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這是第一次把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也就是從那時起,這一領域的研究開始步入西方正統投資研究的殿堂。使用若看小說閱讀器看千萬本小說,完全無廣告!經濟學家們意識到很多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通常是非理性的,研究結果也顯示,相當多的股票投資者在作出買賣股票的決策時受到心理誤區的影響。

股票投資心理誤區是指由於投資者過於自信或人腦特有的對複雜信息簡化處理的傾向所導致的對事物的錯誤認識,從而作出錯誤的股票買賣決定,進而導致財富的損失。

一、炒股應避開的三大心理誤區

1.過於自信

過於自信的投資者表現為,他們認為自己擁有比一般人更豐富的信息,且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這些信息,還有就是相信自己基於上述信息的預測能力。過於自信使得投資者過於確定他們的預測結果和相信自己控製局勢的能力。這種過於自信的感覺主要是由信息幻覺和控製幻覺造成的。

(一)信息幻覺。指的是投資者認為信息的增加可以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從而增加決策的正確性。事實卻並非總是如此。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普通投資者通過網絡就可以獲得不亞於專業人士的海量信息,但由於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受過專業的處理信息的訓練,加之人腦固有的把複雜信息簡單化的傾向,所以,他們得出的結果往往是不恰當的,隨著解讀信息的不斷增加,他們往往不自覺地步入過於自信的心理誤區。

(二)控製幻覺。控製幻覺是由以下幾種因素造成的:首先是積極選擇;其次是熟悉程度,人們越熟悉某種東西,越有一種能夠控製的感覺;第三是信息量,隨著獲得的信息量不斷增加,控製的幻覺也在強化;第四是成功的經曆,當一項決策事後被證明是正確的,它往往被歸因於技巧和能力,相反,當一項決策事後被證明是錯誤的,它往往被歸因於壞運氣。人們經曆的成功越多,越容易把它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即使中間有很多運氣的成分。在牛市期間,賺的概率比較大,但人們往往把成功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從而使他們變得過於自信;而過於自信又導致人們在牛市期間交易過於頻繁而承擔過大的風險。

股票買賣是一個困難而複雜的過程。它牽涉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基於這些信息所作出買賣股票的決策。過於自信使投資者高估了他們所擁有的信息的精確性,而且高估了他們分析信息的能力,它將導致糟糕的股票買賣決定,從而造成財富的損失。過於自信的投資者傾向於買入高風險的股票和傾向於分散化不足的投資組合,而且過於自信的投資者交易過於頻繁。總體來說,投資者普遍高估了他們所獲得信息的精確性,在分析時也往往容易走入心理誤區。過於自信的投資者非常相信自己對股票的估價,很少關心別人對股票的評價。他們相信自己頻繁交易的回報在扣除交易成本因素後會大於買入並持有策略。但研究結果顯示的結論卻恰恰相反,大部分頻繁交易的投資者在扣除成本後的回報都落後於買入並持有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顯示,從總體上看,男性比女性在股票買賣中表現得更加自信,其中,單身男性表現得尤為自信。因此,單身男性在投資股票時尤其要注意克服過於自信的心理誤區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並有意識地減少交易次數。

2.無法忘記過去

每個股票投資者都聽過這樣的投資建議:“低了買,高了賣”,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很難做到。為什麼?“無法忘記過去”這個心理誤區或許就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所謂“無法忘記過去”,指的就是投資者是在用過去的投資結果來評估當前的投資決策,也就是說,剛取得盈利的投資者傾向於去承擔更大的風險,而剛經曆虧損的投資者則傾向於不願去承擔大的風險。

“無法忘記過去”的心理誤區主要表現為以下四種形式:

(一)“撿來的錢”效應。指的是投資者不把盈利看成自己的錢,而把它們當成撿來的錢看待。由於投資者不把盈利部分當成自己的錢,因此,投資者通常把這部分錢投入到風險很大的投資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