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些人會有極端的“巨嬰”行為。
我們不僅要有識別“巨嬰”的眼光,還要學會與“巨嬰”打交道。至少在遇到“巨嬰”的時候,能夠安然逃生。
(04)
一個成熟的人,是一個能夠在極端環境中平安逃生的人,要掌握五個處事原則。
一是尊重原則。
尊重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禮貌是化解衝突的滅火器。
一個孩子在公共場合撞到一位女士,如果不說話就跑開,對方可能就會怒火中燒,憤怒聲討沒有教養的熊孩子。
如果孩子說:“對不起,阿姨。”阿姨就會轉怒為喜,甚至可能會誇這個孩子懂禮貌。
這就是尊重與禮貌的價值,不僅能夠避免衝突,還能扭轉你留給別人的印象。
二是情緒管理。
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不成熟的人,生活在自己的情緒中,誇大極端事態。要走出這種幼稚心態,唯有回頭是岸,從一味地抱怨別人,轉向審視自我,才會豁然開朗。
三是互惠法則。
敬我一尺,回敬一丈。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成年人要通過互惠合作謀生求存。我送外賣給你,你付服務費。我開出租車,你方便我賺錢。要合作就得彼此寬解讓步,但“巨嬰”拒絕合作。“巨嬰”點個外賣,侮辱外賣小哥。開出租車,又會對乘客行凶。因為“巨嬰”對交易充滿憤怒,隻想不勞而獲。
四是價值創造。
人類社會,交易行為是創富的重要手段。
1元錢在10個人手中迅速流過,就創造出10元的社會價值。在100個人手中流過,就創造出100元的社會價值。
成年人知道這個道理,因此欣然接納商業規則。
“巨嬰”拒絕合作,因而讓自己成為常態社會的異類。
五是安全管理。
不挑釁別人底線,不激怒別人。
人對負麵評價極度敏感,你誇別人百句,他扭頭就忘。但如果你罵對方一句,哪怕過去10年,傷口仍在淌血,心中餘恨難消。
人性如此脆弱,所以佛家主張慈悲。慈悲是俯瞰人性,鼓勵人的進步,而不是羞辱殘缺不足。這在客觀上也起到消弭對方的恨意,免得自己受傷的效果。
(05)
人心脆弱,因而難測。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尤其是麵對那些喜怒無常的人,人性激蕩更猛烈。
社會如江河淌湧,看似風平浪靜,岸柳拂花。實則暗潮湧動,暗礁浮現。你每天要麵對許多人,極端者可能就混雜於其中。人生之舟若想一帆風順,須記住尊重原則、情緒管理、互惠法則、價值創造與安全管理這五個原則。
我們須得以平靜的心態、溫和的態度、善意的微笑、關切的眼神,讓我們的人生旅途漸至人生繁花之地,安享我們生命的尊榮與靜謐。
總有些人會有極端的“巨嬰”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