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峰對連續製造血案慘案上了癮,因為內戰之後,中統局的任務就是反共,鎮壓學生和工人運動。按照蔣介石和陳立夫的說法,鎮壓學生、工人運動也是一種反共模式。因此,葉秀峰作為蔣介石的走狗,工作任務就是製造血案、慘案,打擊共產黨。“申九血案”就發生在工人運動最活躍的上海,作為工人運動的中心,上海一直是國民黨特別“照顧”的地方。
1947年,蔣介石不但發動了全麵內戰,而且還與美國勾結,簽訂不平等條約。上海市的民族經濟幾乎陷入“泥潭”,幾十萬職員失業。尤其是棉紡企業,由於美貨的性價比優於國內同類產品,許多國內棉紡企業紛紛關門、倒閉。作為上海紡織工業的明星企業——上海申新第九棉紡織廠擁有工人8000餘名,年產布匹數量在全國同行業都排有名次,效益還是不錯的。就是這樣一個民營公司,為了剝削工人的“剩餘勞動力”,想盡各式各樣的辦法,不但延長勞動時間,而且還想方設法克扣工人薪水。比如大米、煤炭等生活必需品能少發就少發,能不發則不發。有時還會無緣無故將工人開除,從而引起工人們的嚴重不滿。尤其到了年底,工人們甚至連年都沒法過了。
早在幾年前,統益紗廠的棉紡女工湯桂芬,原名湯大心,曾與共產黨人佘敬成一起,率領47家棉紡廠的13萬工人為保護自身利益而進行鬥爭,鬥爭的結果是迫使資本家簽訂了18條協議。協議包括增加工人工資,工資與消費指數掛鉤;女工產假56天,產假期間照發工資;每天工作10小時;承認工會合法地位及改善職工福利等保障工人利益的條款。那是上海紡織工人有史以來獲得的最大一次生活改善,是紡織工運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此時,上海申新第九棉紡織廠等紡織廠推翻了“十八條”,不斷加深對棉紡工人的剝削。棉紡工人們終於忍無可忍,找到了時任滬西民營紗廠擔任聯合支部書記的湯桂芬。
“湯大姐,我們廠已經五個月沒發煤球和大米了,這讓我們怎麼過啊?大冬天的,我們要凍死餓死了!”一個老工人發牢騷。
湯桂芬表情凝重:“不要擔心,我們一定要爭取到我們的權益。”
隨後,湯桂芬向共產黨上海黨組織彙報了情況,滬西民營紗廠地下組織工委也對當時的形勢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反對年獎打折扣”是各民營紗廠關係到工人切身利益的共同要求,同樣也是大勢所趨的一件事。於是滬西民營紗廠地下工委決定在“申九”發動鬥爭,以帶動其他民營棉紡廠一起抗爭。
沒想到,共產黨的行動還沒有展開,消息就傳到了葉秀峰的耳朵裏。葉秀峰迅速向陳立夫彙報了此事。
“立夫,上海市的棉紡工人又不安分了,肯定又是共產黨在搗鬼!是不是應該敲一敲邊鼓,警告他們一下?”葉秀峰問陳立夫。
“可是,萬一事情處理不好,被共產黨抓住把柄,又會給黨國帶來輿論壓力!這些年,黨國在這方麵吃了不少虧啊!”
“但是也不能讓他們如此放肆吧!萬一他們把事情鬧大了,總裁肯定會怪罪我們的。”
陳立夫歎了口氣,最後衝葉秀峰揮了揮手,說:“這件事你自己去安排吧,記住,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打人,更不要開槍!”
“好!”
自葉秀峰上任以來,經手的“案件”大大小小也有十多起了,這些案件雖然改變不了國民黨頹敗的大局,但卻向蔣介石等人表達了自己的忠心。蔣介石也曾在甲種彙報會上公開表揚過葉秀峰,說他態度端正,值得廣大國民黨黨員學習。
回到中統局,葉秀峰馬上致電上海辦事處主任季源溥,提醒他注意與上海憲兵隊和警察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武裝鎮壓的準備工作。
1948年1月30日中午12點30分,“申九”全部職工開始罷工。他們聚集起來,派出代表與廠方進行交涉。為了防止廠方報警或者對機器設備進行破壞,紡織工人們組成糾察隊,分頭看守大門、交通要道以及車間裏的機器設備。後來,紡織工人還把印有“改善員工福利”的宣傳單張貼在上海灘的重要角落及來往的汽車上,於是罷工的信號迅速傳至整個上海。沒一會兒,一支擁有七千多人的罷工隊伍聚集在一起,與廠方形成對峙態勢,並向廠方提出“七條”要求,其要求如下:
一、如期發放配給物資;
二、年獎按當月生活費指數發放;
三、年底前被無故開除的工人一律無條件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