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魔爪伸向台灣(1 / 3)

勸工大樓之痛還沒有消退,海峽對麵的台灣又“禍起蕭牆”!這起慘案的實施者,還是中統局第二任局長葉秀峰。

1945年10月25日乃台灣“光複”的日子,所謂“光複”,就是收複失地的日子。台灣人民曆經50年的殖民統治後,終於可以當家做主了。但是台灣“光複”後,物質匱乏,物價飛漲,糧荒嚴重,治安環境惡劣,百業蕭條,失業人數暴增……國民黨當局並沒有認識到台灣“問題”的嚴重性,而是采取了錯誤的管理方式。正是因為如此,台灣地區的矛盾激化,問題似乎比“光複”前還要嚴重。國民黨當局的錯誤管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一、專製獨裁

曾有社會學家分析:專製獨裁才是導致矛盾和戰爭的根源所在。蔣介石是總裁,所謂總裁,就是專製獨裁的意思。日本人投降之後,國民黨當局就接管了台灣。可以說從司法、立法、行政、軍事等完全照搬國民黨那一套。於是乎,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加深了台灣地區的各種矛盾,而“戰爭”似乎也一觸即發。

二、政治上排斥台灣人

看上去,這似乎是一種地域歧視。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國民黨似乎總能做出這種荒唐事。清剿異黨,總是靠利益集團選擇用人。蔣介石如此,他的手下也是如此。自從國民黨接手台灣,蔣介石便派遣自己的部下管理台灣,而台灣當地人卻鮮有機會與政治掛鉤。於是“天平”向一側傾斜,這種不公平令台灣人怨聲載道。

三、利益衝突

日本統治台灣長達50年之久,遺留下來的日偽資產是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這個數字幾乎占據台灣GDP的90%。日本投降之後,國民黨當局將日偽資產統統劫收上來充公。也就是說,誰控製住日偽資產,誰就控製了台灣的經濟命脈。後來國民黨還在台灣設置了貿易局和專賣局,對貿易、煙酒等實行政府專營!種種行為下,都與台灣的民間企業、財團等發生利益衝突,更加激化了“問題”的矛盾。

台灣人本以為“光複”之後,便能過上當家做主、富裕豐饒的生活。沒想到國民黨的統治不但沒有帶來改觀,而是每況愈下。於是無數的失望變成了絕望,無數的絕望又變成了仇恨。他們恨大陸人,更加恨國民黨。

1946年,蔣介石參加了台灣光複一周年的慶典活動,作為總裁,他如滔滔江水一般大侃、神侃。結果台下聽眾反應平平,甚至連零星半點的掌聲都沒有,此事令蔣介石非常失望。

更搞笑的是,蔣介石剛剛離開台灣,便有人掛出一幅漫畫:“狗去肥豬來”,用以諷刺蔣介石和國民黨當局。

後來還有一台灣大學教授發牢騷:“你們美國人為什麼對日本人那樣寬宏大量,而對於我們台灣卻如此殘酷?你們隻給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卻給台灣放下比兩顆原子彈厲害1000倍的蔣介石。”

說到這裏,還要提一個人物:陳儀。此人是光複後的第一任台灣“省長”。陳儀,字公俠,紹興東浦鎮人。此人與蔣介石是同學,私交不錯。1941年12月,此人就任行政院秘書長兼國家總動員會議主任。1944年,兼任國民黨中央設計局調查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收歸台灣開始做準備。台灣光複後,蔣介石命令他赴台就任台灣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上任之後,可謂是大權獨攬,十分跋扈張揚,蔣介石為了製衡他,隻好派CC係成員李翼中來台灣。但是台灣黨部成立之後,身為國民黨黨員的陳儀,與國民黨內的CC係成員一向不睦。他任用了很多與省黨部不合作的人士,如宋斐如、劉啟光、沈仲九、周一鶚等,排擠CC係成員李翼中,於是令台灣省黨部與市黨部工作難以開展,令製衡他的李翼中十分苦惱。後來李翼中打報告給中央黨部,要求約束陳儀。不過陳儀是個獨斷分子,他沒把李翼中放在眼裏,而台灣也變成了陳儀一個人的政治舞台。

與陳儀相比,CC係成員李翼中卻實實在在做了點“好事”。為了讓國民黨在台灣紮根,李翼中組織訪問團率領張兆煥、林紫貴等人去新竹、台中、苗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花蓮、蘇澳、宜蘭、淡水、北投、台北、基隆等地視察工作,曆時三個月,足跡遍及整個台灣。訪問團本著“宣傳重於組織、了解重於開展”的原則,慰問台灣群眾,宣揚三民主義,宣達國民黨中央,同時招納優秀分子入黨。李翼中多次舉辦“三民主義宣傳大會”,與地方士紳及農工等各界領袖進行溝通,並擇優介紹地方領導入黨,成立區分部。後來一些大陸來的政客“汲引私人、乘機舞弊”,引起台灣民憤。1946年7月21日,李翼中在“國父紀念周”上分析了台灣省政治現狀,並找出官民隔閡的症結,勉勵台灣群眾協助政府肅清貪汙,共同建設幸福美好的新台灣。李翼中還成立了一個清查團,專門清理台灣各黨派組織裏的貪汙腐敗案件,後來竟然查出許多令人發指的貪腐案件,其中省專賣局局長任維鈞貪汙500萬元台幣;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長葛敬恩的女婿李卓芝變賣政府財產,獲益幾十萬台幣;台北縣長陸桂祥貪汙案等等。

台灣不是政治“演練場”,豈能讓這些政客折騰來折騰去?就連上海《觀察周刊》也如此報道:“今日台灣危機四伏,岌岌可危,是隨時可能發生騷亂或暴動的。”

果不其然,暴動終於發生了!

1947年2月27日中午,台北專賣局得到“走私消息”,於是派葉得根、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盛鐵夫、傅學通六名查緝員前往緝查。當他們抵達淡水時,僅僅查獲了五箱走私香煙。後來,一個“眼線”舉報說:“走私貨已轉移到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附近。”於是葉得根等人便去緝查、抓人。下午7點30分,當他們來到那個地點時,走私販早就聞訊逃跑了。他們僅查獲一位40歲寡婦林江邁和她的幾包公私煙。葉得根等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暴力執法,將林江邁的公私煙和現金全部加以沒收。林江邁僅僅是個寡婦,幾包公私煙恐怕就是其全部家當,於是她跪下來向葉得根等人哀求:“如果全部沒收的話,我就沒飯吃了,至少把錢和專賣局製的香煙還給我吧……”但是葉得根置若罔聞,不予理會。當時圍觀的群眾非常之多,紛紛替寡婦林江邁求情。林江邁情急之下,一把緊緊抱住了緝查員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