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似可裁並之單位
1.訓委會機構龐大,內容空洞,人力缺乏,成績甚少,如能予充實,似即可並入四處;
2.研究室經常工作閑散,所有工作意見,因缺少對實際業務之了解,與實務單位每多出入,若不能有所更張,不若依照性質,分別並入各處;
3.資料室原分黨派、敵偽、黨政三部,各歸主管科直轄,嗣為統一管理,特合並或單獨成立,然兩年以來,所有資料均未能及時整理,需要時實法調用,形同虛設,此種脫節現象,亟須立加改進;
4.特經處業務在外頗多毀譽,今敵寇投降,該處業務亦無繼續必要,似可即予撤銷。
二、應予充實之單位
1.秘二科;
2.秘三科;
3.交通處電訊科管理鬆懈,效率甚低,各地電訊人員,缺乏政治訓練,以技術人員自居,不受拘束,自稱係統,不聽各地調統室指揮,常有怠工情事影響工作匪淺,應即擬訂整個計劃,訓練新人改善待遇,淘汰怠頑,力使充實,運輸科有名無實,亦需即加調整;
4.密電組過去分設兩處,力量不能集中,應予合並。
三、臨時委員會及小組希能減少
本局過去組設各種問題臨時委員會及小組甚多,開會頻繁,事權不專,影響各部門主管業務之推進,不如加強處科之責職,尚有成效,會及該項組設非必要者似可予以減少。
四、省室機構之調整
1.現行之督導區製度,不僅未能發揮積極作用,抑且影響省室工作情緒,增加人事紛爭,牽製甚多,似應予以取消;
2.提高各省室之地位;
3.對於省室之權限,似應予以擴大;
4.省市機構中似有增設交通科之必要;
5.各省政府增設統計處,由各省黨部調統室主任兼任一案,中央業經通令實施,本局應即積極進行,爭取成立;
6.由本局成立視察團之組織,團長以高級同誌交任,團員選拔熟悉各種業務人員擔任,予以較大之權力,出發各地視察,就地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7.目前各省室缺乏下層基礎,工作多屬蹈空,在黨調合作之原則下,各縣黨部委員或書記長至少應由各省室推薦派充,或由省黨部指定擔任調查工作。
乙、關於人事方麵者
本局人才缺乏,基本幹部健全者尤少,人員配備調動不夠靈活機動,命令之執行,亦未能貫徹,同誌之精神,不能蓬發,此種嚴重現象之形成,一由人事製度迄未能完全確立,取才進士猶未配合實際工作之需要;二為現有及外派同誌之管理及訓練,不夠嚴格積極,未來幹部之培植尤少通盤計劃;三為本局負特殊任務而無特殊之待遇及保障,所有各級同誌之待遇有時反較一般黨務工作同誌為低,而未來出路如何,亦未見有適切之部署。具體意見如下:
一、建立適合本局特殊性質之單行人事製度,給予工作同誌生活及未來出路以保障;二、嗣後錄用新同誌,必須經過嚴密外圍關係及一定之訓練,取才之標準須品德才幹兼重;三、同誌之待遇應較一般機關為高;四、內外同誌待遇一致,機會均等,並實現內外互調辦法;五、提高訓練內容,改進訓練方法;六、規定工作同誌之最低服務年限,期滿後按其成績予以較優之介紹外派機會,使其新陳代謝,幹部源之補充不絕;七、現有工作人員應立即進行嚴格之檢查,淘汰各部門冗員及不堪造就之人員;八、外派同誌必須是有工作上之必要及規定服務之年限屆滿後為之,然後指定其任務,嚴密聯係、管理;九、紀律之執行必須嚴格、經常、平等,始能輔佐命令之貫徹;十、隨時注意同誌之意見,務求組織之利益與各同誌之利益密切相關;十一、考績及升遷,必須公開;十二、解決人事問題應規定一定之程序及手續,避免殉情偏私,做私人路線之活動;十三、為保障同誌生活,似可規定退休養老金、儲金、人壽保險、調差家屬補助、按期給予休息或旅行假期等辦法;十四、人事登記工作,目前尚未達理想境地,似應積極改進,向辦理有成績之機關多加觀摩借鑒,俾便於檢查考核,擴大其用途。(以上資料選自《國民黨黨史資料》)
雖然葉秀峰千方百計想要做出點文章,但是黨通局自成立之後便向著它的“悲劇”命運靠攏了。葉秀峰在短短幾年的寶座上,是不可能留下諸如“破獲刺汪案”、“破獲日本偷襲珍珠港密碼”以及“製造南委事件”等等驚天地、泣鬼神的業績了。他隻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搞搞破壞、製造一點動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