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中統上位(2 / 3)

在調員之後,葉秀峰開始改革管理模式。他一改徐恩曾那種寬鬆的管理模式,身先士卒,緊抓紀律,從自己做起,樹立典範。

葉秀峰從以下幾個方麵緊抓紀律:

一、整頓上下班紀律

每天早晨,葉秀峰總是第一個來“公司”上班的人。他來了之後,先是仔細打掃個人辦公室的衛生,然後才打開文件開始辦公。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中統局的特務們有些不習慣,他們懶散慣了,可後來,他們看到葉秀峰天天如此,就不好意思遲到了。葉秀峰“身先士卒”的辦法很奏效,而且他並沒有像徐恩曾一樣隻有三分鍾熱度,也沒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所以沒多久,徐恩曾時代留下的懶散的“頑疾”就被徹底根治了。

二、提高勞動效率

徐恩曾在任時,人浮於事的現象非常普遍。葉秀峰上任後,采取了“抽查”的方式定期檢查特務們的工作狀況,如果特務對工作進展的回答不能令葉秀峰滿意,他便采取降級、扣薪等方式懲罰他們。後來,那些特務們個個對葉秀峰畢恭畢敬,再也不敢在上班時間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了。

三、樹立絕對權威

葉秀峰深知,徐恩曾留給他的這個攤子是個爛攤子。當下的中統局人浮於事、鉤心鬥角、爾虞我詐,雖說這裏藏龍臥虎,可不管是龍還是虎,心思都不在工作上。在這種情況下,樹立絕對權威非常必要。

要樹立絕對權威,就要臣服元老級的特務,比如郭紫峻和顧建中。

郭紫峻野心極大,一直覬覦中統寶座。

顧建中雖無野心,但自恃能力突出,不服管束。

於是葉秀峰想了兩個辦法對付這兩個人。

第一,收回大權,不管大小事宜,均須上報,而且隻有他的親筆簽字才算文件有效。

第二,高懸任命書,表明自己的局長身份,如有不服,降職或者降薪。

如此策略,果真有效,過了一段時間,大家都親切地稱呼葉秀峰為“葉局長”了,連郭紫峻和顧建中也對他恭敬起來。

四、加強業務管理

徐恩曾之所以丟官,主要是因為他在後期,“業務能力”屢遭總裁蔣介石質疑。所以葉秀峰認為,要想博得總裁的好感,必須提高業務能力,偵破一些大案、要案。

於是他上任伊始,就把偵破案件當成首要任務來抓。

也算天助葉秀峰,他上任不到一周,竟然就破獲了一宗“偽造法幣案”。此案乃蔣介石親自督辦的大案,於是葉秀峰得到了蔣介石的點名表揚。蔣介石是這樣表揚葉秀峰的:“接事伊始,立建勳功,殊堪嘉式!”

然而,葉秀峰上任後,大權獨攬,管理甚嚴,特務有一會兒不見蹤跡,他都要過問,讓特務們覺得連上廁所這等小事都要被局長監督過問,頗為不滿。而副局長郭紫峻、顧建中手裏的權力也被全部沒收,副局長的名頭一下子就成了擺設。

終於,一直覬覦中統寶座的郭紫峻坐不住了,他致電朱家驊,詢問自己期盼的“局長”一職是否還有希望?朱家驊回說:“此次聘任乃總裁親自批示,不好改變!”朱家驊的回電,給郭紫峻的“中統局長夢”判了死刑。於是他私下找了找關係,終於遠離了葉秀峰的看管,去中統局華北辦事處做了個山高皇帝遠的主任了事。

至於顧建中,亦是如此。按理說,徐恩曾下任後,這個座兒應該是他的。顧建中還做過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美夢。沒想到葉秀峰的到來還是讓他繼續當媳婦,不讓他做婆婆。眼瞅著半輩子一晃而過,他如今卻成了個掛名的副局長,他著實不甘。於是托關係,跳出了中統局,到兩淮鹽務管理局去做了局長。

眼看兩個副局長都相繼離開了中統總部,小特務們也不安分起來,他們都想為自己找點出路,逃離中統局,無奈關係不夠,隻能待在中統聽任葉秀峰使喚。而郭紫峻和顧建中的逃離,讓葉秀峰也安心了許多,他終於覺得位置穩固,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局長了。

抗戰勝利後,人民一致呼籲國民黨取消特務政治,而這個呼籲也得到了國際上的輿論支持。迫於壓力,蔣介石隻能“屈從”,不過靠“特務”發家的蔣介石是無法放下中統和軍統的,於是他找來二陳,希望二陳能夠出個主意。

蔣介石一臉嚴肅,問:“近期的輿論重點,你們可知?”

“您是不是說訓政(特務政治)一事?”陳立夫試探地回答。

蔣介石點點頭,然後憤憤地說:“簡直胡鬧!如果不搞情報,黨國不就成了瞎子、聾子了?百姓根本不懂政治。”

陳果夫勸蔣介石:“總裁別生氣,辦法總會有的!過去咱們對付媒體,往往采用一個辦法:換包裝,這次不妨也試試換換包裝如何?”

“換包裝?”蔣介石一頭霧水。

陳立夫迅速明白了哥哥的意思,向蔣介石解釋道:“總裁,換包裝其實很簡單,就是給我們的有關部門換換名字!”

蔣介石領悟了二陳的意思,慢慢露出一絲笑容:“嗯,換個名字也是可以的!這樣也容易向外界交代!好吧,這件事就交給你們處理吧,希望你們不要讓我失望。”

二陳點頭,立刻著手辦理。

隨後,中統局和軍統局迅速更換了名字。

中統局改名為“中央黨員通訊局”,局長葉秀峰,其所有班底成員、部門均不變。

軍統局改名為“國防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繼任。

中統局改名之後,仍舊從事自己駕輕就熟的特務工作。雖然工作性質沒變,但是各種經費卻比徐恩曾時期減了不少。本來中統局就是一清水衙門,如此一來,更加成了窮衙門。葉秀峰著急起來,他深知,沒有經費是絕對搞不好工作的。眼下,徐恩曾時期的“特別補加費”沒有了,中統賴以揩油的“走私”活動也因為抗日戰爭的結束而大幅縮水,如此一來,葉秀峰囊中羞澀,隻能自己想辦法解決中統局的經費問題了。

葉秀峰沒有徐恩曾的商業頭腦,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裁員”,用“裁員”的辦法達到減少開支的目的。

當然,從經濟學角度分析,裁員也無可厚非,但是僅僅通過裁員的方式來節約資金,必然會引起更大的麻煩,比如出現消極怠工、不再團結、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狀況。但是葉秀峰隻有此法,所以他心意已決,任何人都勸不動他。

裁員前,葉秀峰這樣號召大家:“當前,國共對立,前線軍隊花錢如流水,黨國隻能節衣縮食。本著從大局出發,根據我局的實際情況,允許職員跳槽,隻要有關係者,隨時可以離開!”葉秀峰的這番話,無疑在為自己的裁員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