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唐家沱烏托邦(2 / 3)

抗戰開始後,中統特務們跟普通老百姓一樣,生活艱難,甚至還不如普通老百姓。手頭的那點薪水,買米都不夠,中統局的普通軍官們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們吃的都是摻了沙子的糙米,衣服也是粗布舊衣,睡的是幾人疊在一起的大通鋪,加之日本人的轟炸,有時候還提心吊膽,恐怕不等醒來,便一命嗚呼死在廢墟裏了。曾任徐恩曾秘書的高級特務趙毓麟也曾回憶:“當時我擔任中央調查統計局本部第三組第六科長,與我同住的還有局本部的秘書郭紫峻、專員劉象山、統計處處長馬可福、人事室科長孫翼、第一處第一科科長李達三、局本部文書股副股長劉國剛,當時我們擠在一間不足四十平方的小樓裏打通鋪。至於吃飯,能夠填飽肚子就行!我身邊的這些人已經算是中央黨部裏的高幹了,他們也時常抱怨……”(選自《趙毓麟回憶錄》)

雖然大特務、小特務都已經陷入了困境,但中統局裏有一個人卻依舊逍遙快活,這個人就是徐恩曾。徐恩曾早年搞特工總部賺了不少錢,而且通過投資、洗黑錢等等盤下了一大筆產業。可以說徐恩曾的錢根本花不完,而且身居一號特務,手裏也有一定的特權,自然餓不著。

1940年,全國範圍內通貨膨脹,但是徐恩曾每天早上一碗香噴噴的雞湯麵,正餐頓頓“四菜一湯”,還時常帶著老婆孩子下高檔飯館,偶爾還去交際舞會跳跳舞,跟一群有頭有臉的洋人飆上幾句英語。徐恩曾活得十分瀟灑,但對自己的手下卻不管不顧。在他心裏,小特務們就是他養的一群小鬼,死活又有什麼關係?縱觀整個國民黨的高幹:蔣介石、陳立夫、陳果夫、於右任乃至宋子文、孔祥熙等人,也未必像徐恩曾那樣鋪張浪費。

就這樣,徐恩曾的冷血無情讓小特務們覺得十分心寒,於是他們紛紛開始尋找出路。有的進入黑社會,有的成了日偽軍,有的跟著汪精衛混去了,還有一些比較遜的,去碼頭當起了扛包工……在兵荒馬亂、無以為生的情況下,小特務們各謀出路。而隨著李士群、丁默邨等人加入汪偽政府,徐恩曾才意識到:拆台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他必須為自己的摳門、吝嗇付出代價!徐恩曾開始明白:餓肚子的人是不會聽話的,除非你讓他吃飽穿暖。

有一次家宴,徐恩曾對費俠說:“重慶的工作開展得不太順利啊,政府缺錢,也不給漲薪……如果這樣維持下去,非垮台不可!”

費俠停下筷子,若有所思狀:“你不說我倒是忘了!”

“忘了什麼了?”

“過去我去蘇維埃學習時,蘇聯曾有一種模式!這種模式通常是在糧草缺失的情況下進行的。這種模式就是建立集體農莊,然後開展生產自救!這種社會模式最早還是馬克思提出來的,我覺得這個方法可行!完全可以讓他們填飽肚子!”費俠竟然向徐恩曾推薦“共產國際”的做法。費俠的這個思路,與毛澤東、前蘇聯的生產自救的思路不謀而合。徐恩曾聽費俠這麼一說,茅塞頓開,高興地拍著大腿說:“知我者,費俠也!”

而此時的重慶,連續遭到日軍空襲,政府為了疏散人口,在一個名叫唐家沱的地方蓋了許多房子。雖然這個唐家沱距離重慶市裏還有幾十公裏,但是土地肥沃,房價便宜。聽到這個消息後,費俠對徐恩曾說:“快點,先把這個地方弄下來!”徐恩曾接受費俠的建議,花錢租下唐家沱二十多座二層小洋房。有了地,有了房子,“集體生活”的試驗場就開始了。費俠真是超前的遊戲玩家,幾十年前就發明了這個類似烏托邦性質的“快樂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