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徐恩曾像許多求學的莘莘學子一樣,隻身一人來到美國的賓夕法尼亞,開始了長達三年的求學生涯。在這三年裏,他先後在美國西屋公司(也叫威斯汀豪斯公司,著名的發電、輸電企業)學習,然後又去了卡耐基工學院學習,主攻管理專業。這三年裏,他學習和掌握了許多先進技術,他夢想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技術和實業領域的專家。三年的留洋生活對他的影響很大,他的生活方式是美式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美式的,他幾乎變成了一個擁有東方麵孔的美國人。正是那段留洋生活,讓徐恩曾變得與眾不同。但是誰也不會想到,以後他竟然選擇當特務。正是因為徐恩曾在電台方麵的熱情,他一下子感染了陳果夫、陳立夫。1928年的8月1日這天,電台終於落成。而徐恩曾也名正言順地當上電台台長。電台的揭幕儀式,來了諸多名流(其中也包括蔣介石、戴季陶等國民黨巨頭),徐恩曾忙前忙後,也時不時像導遊那般詳細介紹電台的來曆。
徐恩曾越來越不安分,雖然當上了電台主任,但是他還想繼續往前走。此時陳立夫當上了國民黨中央黨部的秘書處長,而陳果夫則是時任的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兩個人都是大權在握,作為他們的老鄉、親戚、同學,徐恩曾肯定是要挪挪窩的。所以古人說:樹挪死,人挪活。想必徐恩曾也意識到了這點,他打算換個地方幹幹。此時CC派係裏的“浙江社”(主要成員是蔣介石、二陳、戴季陶、陳其美、張靜江、朱家驊、潘公展等)幫了他的大忙,他逐漸進入了“特務”行業。1929年黨務調查科科長吳大鈞被調至中央統計處任處長,葉秀峰掌管了調查科。但是葉秀峰後來與自己的同學陳立夫發生個分歧,便借故離職。此時的黨務調查科已經向等待許久的徐恩曾招手了。於是陳立夫安排徐恩曾進入了黨務調查科,從而讓他走上了特務之路。
當上了黨務調查科科長,徐恩曾的野心繼續膨脹。調查科雖然隻是一個不起眼的科室,但是經過此地深造,都有著不錯的發展前途。第一任科長陳立夫,已經成了國民黨中央秘書處處長;張道藩發展也不錯,被調到南京市政府幹秘書長;吳大鈞也是剛剛提拔不久,已經是中央統計處處長了;至於葉秀峰,離開調查科後反而到南京政府做了組織部部長。初來乍到的徐恩曾也是這麼想的,他覺得自己在這裏鍍鍍金,早晚要離開這個地方。
不過這一等就是很長時間,見別人都挪動了,自己卻沒有挪動,他開始著急了,一著急就開始瞎猜。他猜測是不是黨國領導對他有意見?還是覺得他的本事不夠,無法勝任?他越是瞎猜,越是失眠!不過此時陳立夫卻用“錢”封住了他的嘴。徐恩曾的手下悄悄對他說:“徐先生,上麵給咱們撥這麼多款說明重視咱們,你不要多想了!”徐恩曾被自己的手下一語點開。他心想:是啊,是這麼個理兒。於是他一邊摸索,一邊著手組閣,擴大自己的隊伍。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特工總司令部”!徐恩曾這一幹就是15年,直到1945年被葉秀峰重新取代,才結束了他的特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