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徐恩曾身邊的三個女人(1 / 3)

留洋三年的徐恩曾,不但是管理學碩士,而且還是個響當當的才子。正所謂才子風流,徐恩曾也是一個十分風流的人物,一輩子閱女無數,而且也結了三次婚。這三個女人一個比一個優秀,一個比一個漂亮。三個女人有傳統的,也有思想開放的,甚至還有共產黨員。

先說說他的第一個老婆梅於琴。這個女人是徐恩曾的同鄉,是通過媒人介紹的,算是包辦婚姻。這種婚姻形式其實對徐恩曾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仔細分析一下,有三個原因:其一,徐恩曾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一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的人怎麼會忍受強加進來的愛情呢?更何況這個梅於琴無貌無才,又怎能引起徐恩曾的興趣呢?其二,徐恩曾好歹也是留洋分子,大家都知道,留洋的人一定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而且徐恩曾是一個受西方影響很深的人。自從他回國後,經常聽外國的歌劇,吃西餐,看英文報紙,甚至後來他連寫回憶錄都通篇用英文寫。他的婚戀觀應該也是西式的,戀愛是自由戀愛,包辦婚姻是徐恩曾無法接受的。當然他與梅於琴的結合,更多是礙於母親的意願。其三,梅於琴本人是一個封建色彩極其濃厚的女性,價值觀、道德觀與徐恩曾相差甚遠。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這句話放在徐恩曾的耳旁,卻成了“不思進取”。徐恩曾欣賞的是那種才貌雙佳、思想開放的女性,而絕不是這種被封建色彩勾勒得滿目瘡痍的女性。梅於琴就是這樣一個女性,無才無貌,甚至連個自己的名字都沒有,典型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式的婚姻。

起初,剛剛留學歸來的徐恩曾與梅於琴的感情還可以,這一點更多源於女人的神秘對徐恩曾產生的吸引作用。畢竟他剛剛回國,涉世不深,勉強還可以接受這樣一個女人。隨著徐恩曾進入CC係後,眼界大開,而且這些機構裏的女人個個漂亮,而且都是一些思想開放有文化的女性,這讓剛剛見了些世麵的徐恩曾蠢蠢欲動,欲罷不能了。

徐恩曾慢慢開始厭倦梅於琴,覺得梅於琴要才無才,要貌沒貌,整個一“三無”女性。他開始慢慢找借口不回家,哪怕花錢去青樓,也不願意回家。後來梅於琴生氣了,抓著徐恩曾的領子問他:“你是不是在外麵找女人了?”

徐恩曾推開梅於琴,一臉怒氣道:“你自己也不照照鏡子,這副模樣,我怎麼帶你上街?更何況我也是個有身份的人!”

“你想怎樣?”

“我想怎樣,你心裏清楚!”

徐恩曾對於自己這個包辦婚姻的老婆,越來越不滿意。他回家的唯一原因就是給錢,而梅於琴也慢慢接受了徐恩曾的這種做法。她逐漸允許和默認他去跟其他女人鬼混,隻要給足家用便可(因為那時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孩子)。梅於琴也逐漸對自己的婚姻冷淡了,開始吃素念佛。不管是“南海觀世音”還是什麼掌管其他命門的菩薩,她都拜。念經,什麼大藏經、金剛經……隻要是經她就念。既然凡世有難,不如將自己寄托給佛。她不再糾纏徐恩曾,而是放之任之。

徐恩曾逐漸擺脫“包辦”婚姻帶來的困擾,他便慢慢開始為自己物色一個有才有貌的女性。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女人走進他的法眼,這個女人叫王素元,雖然二人沒有結婚,但對徐恩曾的影響非常大。王素元是東北人,高頭大馬、皮膚白皙,雙乳高挺,而且長得十分漂亮,是典型的東北美女。加之東北人生性豪放,散發出一種無法抵擋的誘惑,一下子勾起了徐恩曾的欲火。

王素元是個涉世不深的小職員,而徐恩曾卻是王素元的上司,所以徐恩曾便以上司的身份經常與王素元接觸、幽會。在徐恩曾的感情攻勢下,王素元漸漸喜歡上了徐恩曾。徐恩曾是一個十分有才分的人,經常可以用“詩歌”和“外文”哄騙她。

有一天徐恩曾約王素元在一個飯店吃飯,便提出自己的想法:“素元啊,我打算開一家實業,名字都起好了!”

好奇的王素元便問:“什麼名字啊?”

“正元實業,這個名字怎樣?”徐恩曾一向在女人麵前故弄玄虛,從而顯擺他的學識和文采。

王素元一臉疑惑,搖頭不解。

徐恩曾說:“素元啊,你知道我最喜歡兩個人。一個是蔣委員長,一個是你!委員長叫蔣中正,而你叫素元,正元的意思就是這樣。你覺得好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