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果斷答應了陳立夫的請求。後來葉秀峰、張道藩、徐恩曾皆在“特務機構”擔任要職,尤其是後來的徐恩曾,一下子當了十幾年的中統局掌門人。
蔣介石也算是個誠實守信的人,1928年他再次登上朝綱,便許諾成立這樣一個組織。陳立夫的哥哥陳果夫也借機上書:原來的組織部過於龐雜,辦事效率低下,人浮於事,應該對組織部進行調整,沒有用的科室應該果斷砍掉!組織部隻保留普通組織科、海外組織科、軍人組織科、編審科、調查科、總務科。
當然陳果夫、陳立夫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趁機把自己麾下的“CC”分子們倒騰進組織部,由此一來,國民黨組織部幾乎成了陳果夫、陳立夫的天下了。擔任調查科科長的就是陳立夫,而這個調查科也是組織部裏最最重要的一個部門。不過陳立夫擔任該職位的時間並不長,後來由葉秀峰擔任此職。到了1929年,徐恩曾又接替了葉秀峰擔任調查科科長,並且前後從黃埔軍校和中央黨務學校調來20名學員。此後N年,又不斷招收各類學員,組織不斷壯大,最後隻能在黨務調查科基礎上成立特務工作總部,表麵上仍隸屬黨務調查科。徐恩曾掌管的特工總部,就是所謂的“中統”。
黨務調查科成立以後,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針對黨內鬥爭搜集情報;其二,反共。前期主要以搜集各派係黨內情報為主,後來逐漸轉向反共。尤其在調查科第一次會議上,陳立夫說:“我們調查科主要任務是:收集黨內異派分子的信息,收集共產黨情報,逮捕共產黨!”會議上亦是熱鬧無比,大家慷慨陳詞。
有人問陳立夫:“組織剛剛成立,人員不夠,如何實現調查工作?”
陳立夫說:“以人為單位,發展成組,一個人負責一個大的方向,人員不是問題!”
還有人問:“現在的重點是什麼?”
陳立夫說:“重點是調查各組織、黨派情報,讓校長清楚地了解各個黨派的現狀。”年輕的陳立夫眉清目秀,像一個溫文爾雅的書生,而會議台下麵的人則個個麵目猙獰,似乎有點不太搭調。
當時陳立夫對此也有點矛盾,為此他去請教戴季陶。戴季陶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立夫,做調查工作離不開這些三教九流、麵目猙獰的家夥,但是這些人更需要一個慈眉善目、有智慧、秉公處理事情的人去管理,你就是這樣的人!你記得十八羅漢麵相猙獰,但管他們的則是麵相和善的如來佛祖,事情就是這樣!既然校長相信你,你就要想方設法讓他滿意!校長對你不薄,你也不要薄情於他!”戴季陶一席話,讓陳立夫茅塞頓開!雖然他年僅28歲,卻顯露出不相稱的成熟。
調查科成立後,陳立夫將其分為兩個組,一組負責調查,另一組負責統計。而負責此項目的人各個身懷絕技,有的懂電台,有的懂情報,有的擅長特務追蹤工作,有的則擁有高超的槍法、頂級的暗殺手段。甚至陳立夫曾在回憶中驕傲地說:“我們的特工甚至比美國人還要厲害一些……”
調查科的用人製度也幾乎是按照現代職能部門的管理條例製定的,可見陳立夫是一個擁有前瞻思想的人。尤其在對人員的培訓、實習方麵也下了極大的功夫。比如一批新人剛剛進入調查科,就先要從基礎做起。首先要了解調查科的主要職能,其次是推心置腹一番長談,能洗腦的則直接洗腦!熟悉完工作職能後,便下派到各個點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也進行詳細的記錄和觀察,以便對實習生進行篩選和歸類。等到實習結束後,再分門別類將實習生分配到各個崗位中!
陳立夫是如此評價黨務調查科的,他認為:特務組織是一個政府必不可少的部門,也是一個搜集機密、控製機密的核心部門。特務活動是為了保護領袖安全,為了維護黨和國家的至高利益,隻有最出色的、忠貞不貳的黨員才能從事這個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工作!所以在陳立夫的回憶中,總是充滿了對“特務”這項工作的敬意。
正是如此,黨務調查科在風起雲湧的特殊時期誕生了!
到了1928年底,黨務調查科已具雛形。尤其是蔣介石召開反共會議後,陳立夫和他的調查科對反共起了很大的作用。後來黨務調查科與警察署合作,時常打著警察的旗號進行搜查、通緝、逮捕的工作。尤其後來,有大量共產黨叛徒進入“中統”,使共產黨處處遭到重擊,白色恐怖已經拉開帷幕。
陳立夫是黨務調查科的創始人,也是這個組織的靈魂所在。甚至連後來的徐恩曾、葉秀峰擔任了中統局長後,也時常跑到陳立夫的府上商量對策。
29歲的陳立夫本想當一名挖礦工程師,不料卻成了中國最著名特務機構的頭頭,雖不能說是造化弄人,但也是曆史發展所決定的。縱觀整個曆史,陳立夫也僅僅是一個過客,在他走後,徐恩曾等人進一步發展壯大中統,使之成為類似於FBI那樣的著名的特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