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公元1427—1509年)字啟南,號石田,長州(治所在今江蘇吳縣)人。出身望族,祖上三代皆以書畫聞名,收藏頗豐。沈周淵其家學,博聞多能,不應科舉,畢生從事詩、書、畫藝術創作。他為人寬厚仁和,朋友多,弟子更多。像文征明、唐寅、李著、王綸、孫艾、吳麒、陸文等畫家都出於他的門下,有很高的社會聲譽,被推為“吳門畫派”的領袖。《吳郡丹青誌》(王稚登著)稱沈周“繪事為當代第一”,把他列為神品中的第一人。
這幅以人物為主體的山水畫,布局得當,製作精細,著色富麗而溫雅。在色彩濃豔的景物襯托下,人物多著白袍,顯得十分醒目。衣紋用筆細勁而流暢,宴飲者神態若真。這一切都充分表現出畫家超群的技藝。
明代中葉,工商業的發展使一些城市迅速擴大。當時的蘇州,人口稠密,各地客商雲集,成為消息靈通、繁華富庶的大都市。隨著經濟的繁榮,蘇州也人文薈萃,出現不少文人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被稱為“明四家”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活躍於此。也被稱為“吳門畫派”或“吳門四家”。
唐寅多才藝,詩、書、畫無所不能。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都畫得很出色,如《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quyu渠玉〕圖》等。他的山水畫多取法南宋畫家李唐、劉鬆年,但能集眾家之長,融會貫通,變大斧劈皴為長披麻皴,創造了秀潤、縝密、流麗的藝術風格。流傳下來的作品有《震澤煙樹圖》、《山路鬆聲圖》、《青山伴侶圖》、《騎驢思歸圖》、《江南農事圖》等。他的《震澤煙樹圖》表現江南景色。畫中波浪滔滔,江水浩淼,洲渚之上,竹林茂密,茅屋掩映。小舟泊岸,炊煙嫋嫋。流動的江水與穩定的小島,在一動一靜的對比中使人產生“孤客一身千裏外,未知歸日是何年”的情思。筆法工細,構圖簡潔,刻畫縝密,具有濃厚的江南情趣。
此圖以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園序》為題,描繪了在桃李盛開的春夜,李白與諸弟兄在園中聚會,效仿古人秉燭夜遊,“開瓊宴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的情景。畫中近處有湖石、小橋、流水、曲欄。中間部分銀燭高挑,宛如白晝。幾株虯曲的老樹,錯落布於園中,春風吹開了新舊枝條上的蓓蕾,嬌花似錦。樹下擺一長桌,李白兄弟四人圍桌而坐,或飲酒,或舉筷,或凝神於桃花,儀態瀟灑,風度翩翩。桌上除了美酒佳肴,還有書畫文物,點明這不是普通的宴會,主人們都是才華橫溢的文人雅士,他們在這裏賞花、暢飲,寫詩寄懷,敘手足情,享天倫樂。還有小童、侍女數人,端盤、送菜、斟酒,侍候於左右。遠處畫有一道圍牆,有角門可通向另一院落,亭台、樹木和遠山若隱若現,顯得十分幽遠。
唐寅(公元1470—1523年)字伯虎,自號六如居士,還有桃花庵主等別號。江蘇吳縣人,很有才華。29歲參加科舉鄉試中解元。次年赴京會試,因無辜牽連科場舞弊案被革除功名。從此雲遊四海,靠賣書畫詩文為生,曾寫詩雲:“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起來就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唐寅畫名雖高,但不免飽受世間炎涼,使他放蕩不羈、玩世不恭,有許多風流逸事流傳民間,他也曾刻“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自詡。
文征明(公元1470—1559年)原名璧,字征明,號衡山,長洲人。出身於官宦世家,早年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因不合時好,而未被錄取。於是專心於詩、書、畫,過著琴酒林泉的風雅生活。他的詩風平易、清麗、自然。在書法藝術方麵,篆、隸、楷、行、草都有極高的造詣,尤其是他那溫潤秀勁、法度謹嚴的小楷更是聞名於世,有“明朝第一”的稱譽。在繪畫方麵,文征明不僅擅長山水,花卉、人物也很有特色。他的畫風“早年精致清麗,中年用筆粗放,晚年則粗細兼具”。《蘭亭修禊〔xi細〕圖》是文征明工細風格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