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功中,這個導引詞很主要。如果我們有一個人,我說吸氣從膀胱到肝。如果沒有人聽我的話,就一個人聽我的話,從膀胱到肝,你試試看,我導引時你不用聽我的話,你試一試,你自己試驗一下,看看你難不難受。如果我說從膀胱到肝,就是我已經到了,你還沒到,這個是我這老師失職了。就是我得等你到,我才能說從肝再到心。這麼一個過程。如果我們現在所有的這麼多人,二百多人都不同步,如果不同步,沒有同步,這是我們老師的責任。那麼就變成什麼了?變成內外不相合。內外不相合,那會給我們造成好大麻煩。再有,內外不相合,還有一個原因。我吸氣到一個內髒,我溜號了,我熱了,我擦一擦,忘了,尋思尋思到哪了呢?不知道到哪了?這叫什麼?內五髒停頓了。停頓以後,它沒有運行了。
這個沒有聲音,聲音應該是怎麼產生的?它不動就無聲,所以說“穀神不死”,它不動,就沒有死。它像樹葉從樹上落下來,在山穀裏,我們聽不到它的聲音,那是我們的悲哀。但樹葉是有聲音的,它慢慢落下來了,它是有聲音的。它不動了,不動,就無聲,無聲我們就遭罪了。
②內五行與移精變氣
所以默運五行的時候一定要有聲音。聲音標誌著什麼呢?聲音標誌著它在從一個內髒移動到另一個內髒。一個標準,這是叫內五行。內五行是什麼意思?他說我們現在做,你是做相生還是相克,還是做相互運動?內五髒和內五行做得都很好,我們的內五行運動就同步了,我們從一個內髒到另一個內髒,我們運動得也很好。這個辦法叫什麼?在《黃帝內經》裏有說法,叫移精變氣。《黃帝內經》有一章文章,叫移精變氣,但是《黃帝內經》沒有說清楚,這個移精變氣到底用什麼方法?到底怎麼樣做?為什麼沒說呢?因為在黃帝的那個年代當中,移精變氣已經是我們中國人、老百姓很熟知的一個修煉方法,所以他已經不提了。《黃帝內經》當中,他直問岐伯的是什麼?是我現在自己修煉,我們都能修煉得很好,我們自己和大自然相和諧,很自然地生活。我們這些都做得很好,我們全都做得了,但是在我管轄的人類之內,人們還有病,用什麼方法?這個肯定沒說錯的,這個給他們中醫學生講也是這樣,就是用什麼方法。所以岐伯就告訴他,用適時的調理,針灸的調理,這個法兒什麼什麼的這一套,藥物的調理。用這些方法,還能治病。實際上我們中國人已經在幾千年前,已經有了自己修身養性的方法,所以移精變氣,它有這麼很小很小的一段,就過去了。但移精變氣這個方法,它實際成了道教秘傳的一個方法。我們別小看這個默運五行。
返回來我們又看了,那麼它這種運動,我們現在呢,內五行在界內,還有外五行。
③外五行與外五音
有外五行、外五音,外五音就不是你我他了,音嘛,就不是你我他。古時候的音分五種,宮、商、角、羽、徵,它會產生五音的方法。中國人又把這五種方法歸結成每一個內髒,它應該產生一種什麼聲音,五種聲音對應了五種內髒。怎麼唱的呢?就和我們現在那個奧運會唱的歌是一樣的。奧運會作曲的這個是不是根據那個做的?因為我們這個五音、五法,唱法在前,奧運會在後。那時沒有奧運會的,古時候都會,一點都不差。是不是?所以這作曲的人也很偉大,尤其把過去宮、商、角、羽、徵,把它用在現代人身上,展示了中國古老的文化。實際人們可能還沒懂,“我—和—你—”,實際那個就是中國的吐音,五種吐音,我和你。他把他用在人與人和諧世界裏的聲音,這個作曲家也很偉大。
這個運動好了,我們的五髒,它開始產生動。動了以後,我們人為地讓五髒進行運動,從一個內髒轉移到另一個內髒,它產生了聲音。這個聲音,不是我們讓它嘩嘩嘩響,不是讓它響,叫五音。它可是一種聲音,叫五音,產生了五音。這五音是很微妙的。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裏有,“道可道,非常道。”最後有一個“妙”。他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那麼我們想想看,宇宙生成了我們,那是多微妙,但是他沒有聲音。真的沒有聲音嗎?不像我們人,我媽媽一生出來我,我就叫,給媽媽造成了很大的苦和難。自己老想報答自己的母親,沒辦法了,她不在世了,所以我就想供養她。實際上,道教的妙非常微妙,它產生了五種變音的一種方法,它在內髒裏,我們聽不到。那麼用什麼聽?我們想用自己的明竅去聽,你肯定聽不到。他內裏還有一個腦子,我們還有一個腹腦,這個腦子他能聽到。
④頭腦與腹腦
頭腦,管的事情不多。一再講,它管的不多的,它管的很少,它是隨著你的變化而變化。頭腦實際挺壞的,道教說這個腦袋最壞。看著錢就想拿,看見人家包放著東西,就想背著就走。打開連看都不看,你信不信?你不信放個包到那兒,他連看都不看,這個包拿起來背著就走了,回家再看。但是我們要訓煉這個腦袋,能控製自己。那是別人的,我們不要動。
腹腦,內髒也有一個大腦,內裏去感悟,別人的東西什麼我應該要?什麼我不應該要?這在內髒裏頭,他都要體驗到,會體驗到。如果我們內髒可以一張一合地動,我們又能把一個內髒的精華運動到另一個內髒,因為這內髒它有個歸屬。這個肝,它不是什麼都要,它很文明的,它就要它自己的東西,剩下的它不要了。這個是正常人這樣,它排出去了。排不出去的,現在人們說是毒素。實際有好多東西排不出去是心髒要,別的內髒要。我們內裏內髒產生的東西,在道教來說都是好東西。現在醫學說呢,產生的東西有毒素了。產生毒素是因為我們五髒不能一張一合,不能運動了,裏頭自己不能運動,粘在一起了。他不能從一個內髒,把別人需要的東西轉移到另一個內髒。
⑤內五朝元
我們現在做默運五行是可以轉的。如果你能轉到內髒,轉移內髒,這是移精變氣。那麼就產生了五味,五味實際是五行中的藥味。它表現在哪?有人說:“我一做默運五行,嘴就是苦的。”也有人說:“我一做默運五行,就返酸。”這五味我們應該知道,酸、甜、苦、辣、鹹。這五種味道代表著五種內髒,它對著五個內髒,它表現在我們的明竅上。有人說:“一做功就流淚。”流淚了,它運動來的,就到肝了嘛。肝是什麼味道?酸的。他是口裏酸,還不斷流淚。我一聽,他這五行匹配了,在人體內已經達到了天地和諧。這也挺好,這是藥。
如果我們做到這三個:五髒能夠自動地開合,它又能從一個內髒移精變氣到另一個內髒,產生了五音。五音,在另一個內髒當中產生氣化,氣化成五種藥物,氣化成五種味道。這時候,它能在內髒當中形成了內五氣朝元。內五氣朝元,它要求我們五髒同時蒸發,我們都不要了,我們已經飽滿了,我五髒都飽滿了。因為五髒這兒有一個天地,它飽滿了,它蒸發。它要把這個給別人了,從一個腦(腹腦)移動到另一個腦(頭腦),叫內五朝元。又是一個新名詞,這個內五朝元,這個不是五氣朝元,也不是五龍統政。這個沒出我們身體,還在爐內。這個呂祖有個話,在哪篇文章上我記不得,但呂祖說:“難得之貨。”這個貨物是難得的,很難得的。但是,內裏有一點靈明。又是新詞。這個靈明,一點靈明,有一點靈明,明白的明,靈是靈魂的靈。
⑥“聖人為腹不為目”
這時候,老子就說話了:“聖人為腹不為目。”內視而不外住,這個就是為腹不為目。我們有幾個目?三個,外表看是三個。不為目,兩個眼睛,加一個天目。不為目,這些東西都不說我們,老子說的可是聖人呐。老子前麵說的可是非常清楚了,是聖人。我們可能以為聖人是很偉大的,這聖人很偉大,但老子說他不是聖人。所以孔子去請教過老子,就幾句話,孔子就走了唄。聖人,所以老子說的這個話,你是聖人也有毛病,你隻能用眼睛看,你知道你內裏的東西嗎?任何人來問,我也會像老子一樣,來問我也不會告訴你。你能看見嗎?你知道不知道你內裏的東西存在著什麼,有什麼?這麼一問,一般的說不出來了。那問完了我也得回去。我回去看看解剖學,等我看完了我再問他。那時候也不能給肚子拉開了看,這個聖人他也有看不到的地方。
我們要學聖人,先要把自己看明白了。孔子是把這個人與人之間,這個世界能看的東西看明白了。沒看見的東西,我不是不尊重他啊,他沒看明白。所以他在老年的時候,他開始研究《易經》,寫了《易傳》。但這個《易傳》很有規律,這一有規律就錯。很有規律,咱們算個卦什麼的都去按這個算,能生男孩女孩啊?子醜卯酉什麼什麼算,今天是什麼日什麼日,下午是什麼太陽,哎,女孩!結果生個男孩。不對啊,我算得挺對的!挺對的,你再算命,你也戰不過天地,你也戰不過天地之算。
⑦怎麼聽內髒的跳?脈怎麼能進入內髒?
這是移精變氣的一種方法,是我們能量轉換的辦法。現在這種傳統中醫的診斷辦法也不講了,就用聽診器了。
人在靜坐時,想辦法用耳聽自己心髒的跳動,你可能一開始聽不見,你能不能感悟到心髒的跳動?昨天我看了,做到二三十分鍾以後,好多人的臉上好像在想什麼,實際他在琢磨,裏頭幹嘛呢?他不知道哪動?我們要尋找一個時機之處,不一定每個人都是從心髒先跳動。昨天我看見腸子有動的,咕嚕咕嚕的,他還笑了,哎,腸子動怎麼沒放屁呢?放不出了,地下坐住著呢,放屁得牽起來。他自己還在笑,咕嚕咕嚕往上返。那麼他得想,腸子有沒有規律?腸子也有規律。這三心同步再往前去,就不是三心同步了,那就是內、裏、外三個同步了。心髒能動,就能有其它內髒的動,最好都能動。這就需要一個時間了,在子時的時候是最好的,亥時尾子時頭是最好的。亥時尾我們進入靜坐,調整自己。一旦進入子時的時候,我們開始聽心髒的跳動。為什麼能聽到心髒的跳動?《靈寶畢法》當中已經有了,“子時腎中生氣,卯時到肝,午時到心,酉時到肺。”這四句話是陽性的,他急需要陽性的東西,把它吸收了。但是生氣的地方是人體的最低部,在腎上,腎氣往上升,升不上了。心髒又急需要的,這時它會工作的很好的,它在跳動。往往子時我們就睡著了,睡覺了。子時功是一個初煉的方法。聽到心髒內裏的跳動,我們會感覺到身體有什麼東西在動。這時候返回來再聽心髒外膜的動,心髒外膜它會動的,外膜與心髒隔開了,感覺心髒像被什麼包住了,它也在動,它動的次數和心髒跳動的次數是成倍數的,這時我們的毛孔配合心髒的跳動。心髒在跳,我在數著,吸氣,數著心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呼氣,數著心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一開始我也得數。數來數去,它們就同步了。同步你會感到毛孔在一張一合,心髒也在一張一合。這是《靈寶畢法》必煉的,必修煉的。這在煉丹術上叫三心同步。這張圖不能寫字,寫字就變了。這是常人之心,不知道善惡之心。高僧大德問你,為什麼不在圖中添“心”字?八十歲以上的老道也會問,但不會太多,你得會說。你說,我沒有心,他說你高。你說有心,那就完了。有心就有意法,有心就有意,有意就有惡。道教是這麼說的。
4.感悟
內視返聽運五行的目的,是逐步提高髒腑的先天之炁的數量和質量,改變人體的生理和氣理狀態,從而達到逐步改善內髒的健康年齡,建立內髒健康的保障機製。
運五行包括八種基本手法、三類基本路線、多種運行組合、三個運化層次和十種驗證感覺。
⑴八種基本手法
運五行的八種基本手法有:拉、壓、推、提、轉、捏、按、揉等。
拉與壓:兩掌對內髒,吸氣時往外拉,呼氣時往裏壓。拉時,想內髒炁動;壓時,手掌發出帶有透力的氮質穿透表皮進入內髒,氮化為炁,促使內髒炁化。
推與提:兩手下行時用推,上行時用提。推時呼氣,提時吸氣。要用好內勁。
轉:在轉彎處,要用圓弧過渡,要靈巧到位,不要有遺漏的地方。
捏:掌心對準內髒,十指伸直,手指根部向內捏動,一捏即放。捏時要慢,放時要快。
按與揉:按與揉是在運化內髒時用的一種手法,其動作類似於按摩,實際上這就是隔空按摩內髒。
運用基本手法時,要熟煉自如、靈活掌握,以保證運化的質量。這些基本手法也是給自己或他人治病的手法。
⑵三類基本路線
運五行的三類基本路線有:五行單行走向、五行相生走向、五行相克走向。
五行單行走向:根據生理解剖學中的各個係統的結構而單獨運行的路線叫五行單行走向。五行單行走向又分為腎、肝膽、心髒、胃腸、肺等五種走向。五行單行走向是針對各個係統的保健和祛病而設計的。修煉者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某係統進行集中強化的修煉,調整係統的能量狀態,排除不良的物質堆積,淨化係統的內在環境,提高係統的數量質量,從而使整個係統在生理和氣理方麵都達到有序、合理、正常的健康狀態。
五行相生走向:根據中醫五行相生的理論行走的路線叫五行相生走向。五行相生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五行相生走向的路線是膀胱→肝膽→心髒→脾胃→兩肺→兩腎→膀胱。五行相生走向是運五行的基本走向,它是按照五行相生的路線,平穩順暢地運化五髒,在髒炁的自身炁化和相互生化中,調整髒炁的能量狀態,排除不良的物質堆積,淨化內髒的內在環境,提高髒炁的數量質量,從而使整個內髒在生理和氣理方麵都達到有序、合理、正常的健康狀態。
五行相克走向:根據中醫五行相克的理論行走的路線叫五行相克走向。五行相克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相克走向的路線是膀胱→心髒→兩肺→肝膽→脾胃→兩腎→膀胱。五行相克走向是運五行的特殊走向,它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路線,劇烈高效地運化五髒,在髒炁的自身炁化和相互克製中,激發髒炁的能量狀態,增加炁化的強度力度,從而使整個內髒在生理和氣理方麵都達到較高的功能狀態。
由於三類基本路線的理論基礎不一樣,它們運五行的作用和功效也不一樣,隻有把它們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最佳的作用。
⑶多種運行組合
根據不同的目的,可以構成多種形式的運行組合。
①五行相生走向
五行相生走向的特點是平穩,它可以單獨修煉,也可以與其它方法結合運用。運行的次數一般為2、3、6次。強化修煉時,可以適當地增加運行的次數。
②五行單行走向+五行相生走向
五行單行走向是針對各個係統的保健和祛病而設計的。修煉者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某係統進行集中地強化地修煉,調整係統的能量狀態,排除不良的物質堆積,淨化係統的內在環境,提高係統的數量質量,從而使整個係統在生理和氣理方麵都達到有序、合理、正常的健康狀態。在此基礎上,再經過五行相生的運化,協調各係統和各內髒之間的相互聯係,最終達到和諧、穩定的功能狀態。
五行單行走向一般都配合五行相生走向一起修煉,先做五行單行走向,後做五行相生走向,並且運行的次數相同,一般為2、3、6次。
③五行相克走向+五行相生走向
五行相克走向是運五行的特殊走向,它是按照五行相克的路線,劇烈高效地運化五髒,在髒炁的自身炁化和相互克製中,激發髒炁的能量狀態,增加炁化的強度力度,從而使整個內髒在生理和氣理方麵都達到較高的功能狀態。在此基礎上,再經過五行相生的運化,協調各內髒之間的相互聯係,把較高的激發的功能狀態調整成和諧、穩定、有序的功能狀態。
五行相克走向不能單獨修煉,必須配合五行相生走向,先做五行相克走向,後做五行相生走向,並且運行的次數相同,一般為2、3、6次。
⑷三個運化層次
①推動後天之力運化五行
修煉者有意識地把意念、呼吸、手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外力和內力推動五髒之氣的運行。修煉純熟以後,也可以不用手,而用意念默運五行,把意念和呼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內力推動五髒之氣的運行。在運行中,實現後天之氣向先天之炁的轉化和先天之炁的積累。當先天之炁積累到能夠自如地推動五髒之氣運行的程度時,就可以溝通先天之力運化五行。
②溝通先天之力運化五行
在默運五行中,通過默念先天口訣,呼喚和溝通先天五髒之神,用先天五髒之神推動先天五髒之炁的運行,加速後天之氣向先天之炁的轉化和先天之炁的積累。當溝通先天之力運化五行到五髒之氣能夠自行運化的程度時,就可以借助天人相應運化五行。
③借助天人相應運化五行
在默運五行中,通過默念特定口訣,呼喚和溝通天體五方之神,用天體五方之神激發五髒之炁,高速高效地獲得高質量的五行之炁。當借助天人相應運化五行到五髒之氣能夠自動運化的程度時,內髒的健康機製就算完整地建立起來了。
⑸十種驗證感覺
在用推動後天之力運化五行的過程中,有三種感覺:
①炁不動
修煉初期,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五髒之氣運行時,炁不動,內髒沒有感覺。
②炁在動
修煉一定的時間,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五髒之氣運行時,炁隨之而動,能感覺到內髒與手或者意念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直接的明顯的聯係。
③同時動
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達到隻要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五髒之氣運行,髒炁就隨之而動,能感覺到內髒與手或者意念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自如的對應的內在聯係。
在用溝通先天之力運化五行的過程中,有三種感覺:
④炁不動
初煉階段,因先天五髒之炁弱小,默念口訣時內炁不動,內髒沒有感覺。
⑤炁在動
隨著煉功的積累,先天五髒之炁漸強,默念口訣時炁在動,內髒有轉圈旋轉運化的感覺。
⑥炁大動
隨著煉功的深入,先天五髒之炁充足,默念口訣時炁大動,內髒有自動、有序轉圈旋轉運化的感覺。
在借助天人相應運化五行的過程中,有三種感覺:
⑦炁不動
初煉階段,因先天五髒之炁弱小,默念口訣時內炁不動,內髒沒有感覺。
⑧炁在動
隨著煉功的積累,先天五髒之炁漸強,默念口訣時炁在動,內髒有振蕩跳動運化的感覺。
⑨炁大動
隨著煉功的深入,先天五髒之炁充足,默念口訣時炁大動,內髒有自動、有序、振蕩、跳動運化的感覺。
⑩虛空感
當五髒之炁完全徹底地運化透徹後,感覺整個內髒空蕩蕩的,這是這個層麵上的真正的虛空,也是補漏法的圓滿結束。
⑹五行單行走向
先通過“還原法”的修煉,把修煉者調整到煉功的狀態,然後進行五行單行走向的修煉。
動作:用基本手法運化內髒,並沿各係統的路線運行單行走向。
①肺走向
第一步:用按揉手法運化兩肺。兩手在小腹前重疊(左手在上或右手在上均可),掌心向上。深吸一口氣,同時兩手劃弧上舉到嘴前。然後,兩手手心向下向裏沿氣管向下推壓,到支氣管處分手,用兩掌心對著兩肺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肺的輪廓轉圈運化兩肺。兩肺的體積很大,最高點到鎖骨,最低點到腹部,後背還有。兩肺很像倒著長的金花樹,十二重樓像樹根,支氣管像樹杆,肺葉像樹的枝葉。所以,運化兩肺時,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兩肺的表麵積。
第二步:用各種手法交替運化兩肺。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兩肺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兩肺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第三步:內外的運化相互結合。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兩肺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兩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四步:收式。運化完畢後,把兩手放在兩個膝蓋上,並兩目平視,閉著眼睛迅速往前看,往遠看。看一會兒後,把遠處的神光慢慢往回收,收到兩眉之間,自然呼吸即可。
②腎走向
古人把現在的兩腎和膀胱統稱為腎。
第一步:用按揉手法運化兩腎。兩目平視,閉著眼睛往前看,往遠看。看一會兒後,把遠處的神光慢慢往回收,收到兩眉之間的“穴”、“目”、“天”,再沿脊柱兩側往下送到兩腎。兩掌心對著兩腎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兩腎的輪廓轉圈運化兩腎,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兩腎的表麵積。
第二步:用各種手法交替運化兩腎。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兩腎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兩腎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第三步:內外的運化相互結合。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兩腎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兩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四步:用按揉手法運化膀胱。運化完兩腎後,推兩腎之炁沿輸尿管進入膀胱,兩手重疊,掌心對著膀胱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膀胱的輪廓轉圈運化膀胱,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膀胱的表麵積。
第五步:用各種手法交替運化膀胱。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膀胱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膀胱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第六步:收式。運化完膀胱後,提膀胱之炁入下田,慢慢地把兩手放在兩個膝蓋上,並兩目平視,閉著眼睛迅速往前看,往遠看。看一會兒後,把遠處的神光慢慢往回收,收到兩眉之間,自然呼吸即可。
③肝膽走向
第一步:用按揉手法運化肝髒。兩手在肝區重疊,掌心對著肝髒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肝髒的輪廓轉圈運化肝髒,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肝髒的表麵積。
第二步:用各種手法交替運化肝髒。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肝髒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肝髒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第三步:內外的運化相互結合。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肝髒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肝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四步:用捏的手法運化膽。掌心對著膽區,在用手捏動膽囊的同時,用意念也想著捏動膽囊。特別提示:有顆粒狀的大塊膽結石的人一定不要用捏的手法運化膽,以防止結石卡在膽總管。
第五步:收式。運化完肝膽後,推肝膽之炁沿膽總管進入十二指腸、小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最後從肛門推出,把兩手放在兩個膝蓋上,並兩目平視,閉著眼睛迅速往前看,往遠看。看一會兒後,把遠處的神光慢慢往回收,收到兩眉之間,自然呼吸即可。
肝膽走向做好了,一般的小結石、沙粒等都能夠自行排出,大的結石要先擊碎才能排出。
④心髒走向
第一步:用按揉手法運化心髒。兩手在心區重疊,掌心對著心髒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心髒的輪廓轉圈運化心髒,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心髒的表麵積。運化時,一定要輕慢柔和。
第二步:用各種手法交替運化心髒。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心髒的感覺。特別提示:運化心髒時絕對不能用捏的手法。
第三步:運化上肢。運化完心髒後,配合呼氣,兩手推心髒之炁沿人體中線上提到天突穴,然後分手展臂,意想動脈血隨手的移動由心髒發出,經天突穴、兩臂、兩手流到十指尖。再配合吸氣,兩手往回收,在天突穴重疊,向下推回心髒,同時意想靜脈血液沿指尖、兩臂、天突穴流回心髒,並運化心髒。
第四步:運化下肢。接上步,運化完心髒後,配合呼氣,兩手推心髒之炁沿人體中線下推到小腹,然後分手,兩手沿兩腿推到兩腳,意想動脈血液隨手的推動流到腳尖。再配合吸氣,兩手由腳尖收回,沿兩腿收回小腹處重疊。然後,兩手沿人體中線上提至心髒,同時,意想靜脈血液隨手的移動流回到心髒,並運化心髒。
第五步:收式。運化完心髒後,把兩手放在兩個膝蓋上,並兩目平視,閉著眼睛迅速往前看,往遠看。看一會兒後,把遠處的神光慢慢往回收,收到兩眉之間,自然呼吸即可。
⑤胃腸走向
古人把現在的胃和十二指腸統稱為胃。
第一步:用按揉手法運化胃。兩手在小腹前重疊(左手在上或右手在上均可),掌心向上,深吸一口氣,同時兩手劃弧上舉到嘴前。然後,兩手手心向下向裏推壓,沿食道下行,經食管到胃的進口——賁門,進入胃用兩掌心對著胃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胃的輪廓轉圈運化胃。
第二步:用各種手法交替運化胃。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胃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胃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第三步:內外的運化相互結合。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胃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四步:收式。運化完胃後,兩手推胃炁到胃的出口——幽門,出胃經十二指腸,兩手開始左右擺動地向下走,到小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最後從肛門推出,把兩手放在兩個膝蓋上,並兩目平視,閉著眼睛迅速往前看,往遠看。看一會兒後,把遠處的神光慢慢往回收,收到兩眉之間,自然呼吸即可。
呼吸:在五行單行走向的修煉中,呼吸占很重要的地位。針對運化的對象不同,呼吸要求有所不同,表現出靈活多樣性:
在運化內髒時,起初是用自然呼吸,保持勻、深、細、長就可以,隻有在用拉和壓的手法時,有呼吸要求,即往外拉時吸氣,往內壓時呼氣。隨著修煉的深入,可以在吸氣和呼氣之間加上閉氣。
在運化係統的路線時,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內炁上行則吸,下行則呼,比如,肺走向、肝膽走向、胃走向、腎走向。
第二種:內炁從內髒出則呼,進則吸,比如,心髒走向。
這就要求修煉者在具體的修煉中要靈活掌握,及時轉換,盡可能地發揮出呼吸的作用。
意念:按照要求,把意念參與、融合在呼吸之中,並配合手法運化內髒。
要求:在修煉各種走向時,都要做到意到、眼到、手到、炁到。
意到:意念要有魄力和透力,意在前,炁在後,該走到哪意念就想到哪,不可不及,也不可過之。自始至終心無二念,中間也不要有間斷,要一氣嗬成;
眼到:用眼內視髒炁的運化和走向。初煉時,什麼也看不見,這時要構思好內髒的形狀和運行路線。要想得盡可能的細致和準確,似看非看,隨意而行;
手到:外導內行,手隨意行,意到手到,內外相合;
炁到:凝神聚炁,意動炁動,炁隨意行,炁化自成。
隻有意念、動作、呼吸高度協調和統一,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經過後天之力運化五行的單行走向,可以調理各係統的生理和氣理狀態,改善亞健康狀況,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在用後天之力運化各係統的過程中,有三種感覺:
炁不動:修煉初期,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係統運行時,炁不動,各係統沒有感覺。
炁在動:修煉一定的時間,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係統運行時,炁隨之而動,能感覺到各係統與手或者意念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直接的明顯的聯係。
同時動: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達到隻要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係統運行,髒炁就隨之而動,能感覺到各係統與手或者意念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自如的對應的內在聯係。
從生理學的意義上講,每個係統都有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五行單行走向的修煉是在意念和呼吸的有機配合下,調理、改善或改變各係統的生理和氣理狀態,協助每個係統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五行單行走向是專門為初學者或髒腑疾病患者設計的,它有補清排濁、炁化髒腑的功效。修煉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中的一、二種或全部進行修煉。每次不一定全部都做,但選擇兩個以上的走向進行修煉時,則應按五行相生的順序進行修煉。
腎走向和肝膽走向可以合在一起做。不論有無疾病,胃腸走向都應多做。因為胃腸走向經過三個髒腑和三條經絡,即胃、小腸、大腸和胃經、肺經、心經。運胃腸走向時,因為小腸通心,十二指腸通肝膽,大腸通肺,乙狀結腸通腎,所以,胃居中央,可滋補四方。
運化完某一走向後,兩手分開放在膝蓋上,抬頭,兩目平視往前看,是要把髒炁炁化後的景象送出去觀察,古稱“送形法”。看看送出去的圖形與解剖圖相比有什麼不同,還缺些什麼。
兩手重疊是一種手法,是借助於兩手的力量來推動內炁的運行。運行時,要用好裏麵那隻手的巧勁。
⑺五行相生走向
先通過“還原法”的修煉,把修煉者調整到煉功的狀態,然後進行五行相生走向的修煉。
動作:配合各種基本手法,按照五行相生的路線運化內髒。
第一步:運化膀胱。吸氣時,聚炁於下田,兩手在小腹下田處重疊,掌心向內運化下田。呼氣時,推下田之炁入膀胱,掌心對著膀胱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膀胱的輪廓轉圈運化膀胱,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膀胱的表麵積。
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膀胱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膀胱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膀胱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膀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二步:運化肝髒。吸氣時,提膀胱之炁入肝髒,掌心對著肝髒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肝髒的輪廓轉圈運化肝髒,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肝髒的表麵積。
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肝髒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肝髒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肝髒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肝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三步:運化心髒。吸氣時,提肝髒之炁入心髒,兩手在心區重疊,掌心對著心髒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心髒的輪廓轉圈運化心髒,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心髒的表麵積。運化時,一定要輕慢柔和。
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心髒的感覺。特別提示:運化心髒時絕對不能用捏的手法。
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心髒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心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四步:運化脾胃。吸氣時,提心髒之炁入脾胃,掌心對著脾胃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脾胃的輪廓轉圈運化脾胃,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脾胃的表麵積。
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脾胃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脾胃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脾胃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脾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五步:運化兩肺。吸氣時,提胃之炁入兩肺,掌心對著兩肺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兩肺的輪廓轉圈運化兩肺,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兩肺的表麵積。
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兩肺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兩肺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兩肺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兩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六步:運化兩腎。吸氣時,提兩肺之炁入兩腎,掌心對著兩腎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兩腎的輪廓轉圈運化兩腎,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兩腎的表麵積。
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兩腎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兩腎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兩腎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兩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七步:運化膀胱。吸氣時,推兩腎之炁入膀胱,掌心對著膀胱進行隔空按揉補氣,沿膀胱的輪廓轉圈運化膀胱,兩手運化的麵積一定要完全覆蓋膀胱的表麵積。
在按揉運化的基礎上,可以交替使用拉、壓、捏等手法運化。兩手向外拉動時,要注意兩手的感覺。兩手向內壓迫時,注意體會膀胱的感覺。兩手捏的時候,注意體會膀胱和兩手掌心的感覺。
在用各種手法進行外在運化的同時,用意念進行內在的運化,仔細體會和內視膀胱的形狀、大小、顏色。能否看著膀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運化的過程。
第八步:收式。運化完膀胱後,繼續運化肝髒→心髒→脾胃→兩肺→兩腎→膀胱,可以運行2、3、6圈,或更多的圈數。運化完後,配合吸氣,提膀胱之炁入下田,把兩手放在兩個膝蓋上,兩目平視,閉著眼睛迅速往前看,往遠看。看一會兒後,把遠處的神光慢慢往回收,收到兩眉之間,自然呼吸即可。
呼吸:在五行相生走向的修煉中,呼吸非常重要,它貫穿於運行的整個過程。主要的把握三點:
第一點:在一個內髒往下一個內髒過渡時,一般都用吸氣。
第二點:運化內髒的過程中,保持勻、深、細、長,注意體會吸氣運化和呼氣運化的差異。
第三點:推下田之炁入膀胱時呼氣,提膀胱之炁入下田時吸氣。
意念:按照要求,把意念參與、融合在呼吸之中,並配合手法運化內髒。
要求:在修煉各種走向時,都要做到意到、眼到、手到、炁到,做到意念、動作、呼吸的高度協調和統一。
經過後天之力運化五行的相生走向,可以調理各內髒的生理和氣理狀態,改善亞健康狀況,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在用後天之力運化各內髒的過程中,有三種感覺:
炁不動:修煉初期,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內髒運行時,炁不動,各內髒沒有感覺。
炁在動:修煉一定的時間,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內髒運行時,炁隨之而動,能感覺到各內髒與手或者意念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直接的明顯的聯係。
同時動: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達到隻要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內髒運行,髒炁就隨之而動,能感覺到各內髒與手或者意念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自如的對應的內在聯係。
從五行相生的意義上講,每個內髒的髒炁既有自己的特性,又能夠生成和轉化成其它的髒炁。五行相生走向的修煉是在意念和呼吸的有機配合下,利用內髒自身的運化和相互的運化,調理、改善或改變每個內髒的生理和氣理狀態,協助每個內髒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運化五行最好以盤坐的形式修煉,也可以利用其它形式修煉,修煉時都要閉目。
在修煉運化五行的過程中,有冠心病、心髒病的人有時會出現上不來氣的感覺,這時候可以張開嘴呼吸,並往外噴氣,活動活動舌頭和手指頭,就可以得到緩解。
運五行時感到惡心,是手法不對所致。手法不能太快,尤其捏動膽時要慢,心髒不能捏動。
⑻五行相克走向
先通過“還原法”的修煉,把修煉者調整到煉功的狀態,然後進行五行相克走向的修煉。
動作:配合各種基本手法,按照五行相克的路線運化內髒。
運行完五行相克走向的修煉後,必須要進行五行相生運行的修煉,五行相生運行的次數與修煉五行相克走向的次數相同。
經過後天之力運化五行的相克走向,可以較快地調理各內髒的生理和氣理狀態,盡快改善亞健康狀況,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在用後天之力運化各內髒的過程中,有三種感覺:
炁不動:修煉初期,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內髒運行時,炁不動,各內髒沒有感覺。
炁在動:修煉一定的時間,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內髒運行時,炁隨之而動,能感覺到各內髒與手或者意念之間,逐漸形成了一種直接的明顯的聯係。
同時動: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達到隻要用外力或者用意念推動各內髒運行,髒炁就隨之而動,能感覺到各內髒與手或者意念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自如的對應的內在聯係。
從五行相克的意義上講,每個內髒的髒炁既有自己的特性,又能夠克製和激發其它的髒炁炁化。五行相克走向的修煉是在意念和呼吸的有機配合下,利用內髒自身的運化和相互的激發,快速、高效地調理、改善或改變每個內髒的生理和氣理狀態,配合五行相生運行的修煉,協助每個內髒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⑼默運五行
默運五行就是不用手運化,隻用意念和呼吸的密切配合來運化五行,它適合於三個層次、多種組合的五行運化的修煉。修煉者用“還原法”把自己調整到煉功的狀態,然後就可以進行默運五行的修煉。
動作:身形不動,收心靜坐。
呼吸:在默運五行的修煉中,呼吸不僅貫穿於運行的整個過程,呼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修煉的功效。主要的把握三點:
第一點:勻深細長。運化內髒時,呼吸要盡可能地、保質保量地做到均勻、深厚、細綿、長久,這是基礎,也是關鍵。
第二點:運用閉氣。運化內髒時,在吸氣與呼氣之間增加閉氣,即吸氣→閉氣→呼氣→吸氣→閉氣→呼氣,注意體會吸氣運化、閉氣運化和呼氣運化的差異。
第三點:默念口訣。運化內髒時,在閉氣的過程中默念相應的口訣:
運化膀胱時,默念“耳不聞,北方壬癸水,精歸腎,精歸腎而不從耳漏”;
運化肝膽時,默念“眼不視,東方甲乙木,魂歸肝,魂歸肝而不從眼漏”;
運化心髒時,默念“舌不聲,南方丙丁火,神歸心,神歸心而不從口漏”;
運化脾胃時,默念“四肢不動,中央戊己土,意歸脾,意歸脾而不從四肢孔穴漏”;
運化兩肺時,默念“鼻不香,西方庚辛金,魄歸肺,魄歸肺而不從鼻漏”;
運化兩腎時,默念“耳不聞,北方壬癸水,腎生精,腎生精而不從耳漏”;
閉氣是髒炁自養自化的過程,即讓從上一個髒器運化而來的髒炁在本髒器內自行炁化,轉變成本髒器的髒炁的過程。閉氣時默念相應的口訣,可以促進和加速髒炁的炁化和轉變,所以閉氣時間要盡可能地長,默念的口訣可以多次重複默念。
當內髒沒有出現明顯的炁動反應時,要保持良好的耐心繼續運化。當髒炁出現了明顯的轉圈旋轉運化時,可以通過控製默念口訣的快慢來調整髒炁轉圈旋轉運化的強度和速度,始終保持在可以用意念控製的範圍內。
意念:意念要參與和融合在呼吸之中,並引導內炁運化和運行。
要求:修煉默運五行,標誌著五行的運化已經由借助外力的有形運化全麵進入依靠內在的神炁運化,意念和呼吸的高度協調和統一就顯得尤其重要,這就要求集中精力,把意念專注於呼吸的均勻、深厚、細綿、長久之中,意息相隨,息炁相依,以意引炁,炁隨意行,實現內導內行(意內導內炁行),充分、自如地在吸氣、閉氣、呼氣的過程中運化和運行內炁,保證默運五行的正常進行和功效發揮。
經過默運五行,可以促進和加速髒炁的深層次的炁化和轉變,全麵、深入地調整各內髒的生理和氣理狀態,能夠迅速改善亞健康狀況,對相關的疾病有良好的抑製或治療的作用。
在用先天之力運化各內髒的過程中,有三種感覺:
炁不動:初煉階段,因先天五髒之炁弱小,默念口訣時內炁不動,內髒沒有感覺。
炁在動:隨著煉功的積累,先天五髒之炁漸強,默念口訣時內炁在動,內髒裏麵有炁轉圈旋轉運化的感覺。
同時動:隨著煉功的深入,先天五髒之炁充足,默念口訣時內炁大動,內髒裏麵有炁在自動地、有序地轉圈旋轉運化的感覺。
如果說推動後天之力運化五行是用外力和內力相結合來推動五髒之氣的運行,那麼溝通先天之力運化五行完全就是用內力來推動五髒之炁的運行,前者是以推動後天之氣向先天之炁轉化和先天之炁的不斷積累為主,後者是以借助先天之力促進後天之氣向先天之炁轉化和內髒之間的先天之炁的相互炁化。它們之間有層次上的和本質上的差別。
做完默運五行之後,有時會出現自發動。自發動要柔美,不要太快,也不要太劇烈,否則容易把內髒打壞。出現自發動時,要想辦法把外動轉入內動,內動轉入靈動。
五行運化做得不好,內裏就沒有力量。女同誌過周天時哭,是因為肝炁不夠。鼻子痛是肺炁不滿;流眼淚是肝開竅了,活動活動舌頭,淚水就自然緩解了;鼻流涕或血,是肺開竅了,不要害怕;耳鳴時調腎即可。
“穴開不見物,目合見東西。”為什麼默運五行不滿,“穴”都開了,“目”卻合不上呢?這是因為上七竅是相互連通的,默運五行時,七竅就跟著動,並且七竅互相連著動。連著動以後,隻要五行圓滿,再做天門就容易開了。七竅不閉死,天門不開。天門不開,天目無光。五行運轉不好,天門也不能開。
做功時大哭的人大部分是因為前陰麵沒有堵緊。襠開得越大,哭聲也越大。
人體膝蓋骨處有兩個穴位,古時稱作虎眼。順著虎眼用雙手向外拉動,能放出風來,也可以仔細體會這兩個穴位與內髒有什麼關係。有風濕病的人多拉動虎眼對治病有好處。拉動虎眼最好在盤坐到最後時再拉動。
⑽五行之功
五行運化透徹後,伴隨著一係列特殊的現象發生,比如,炁化的過程會形成各種奇異的景象,古人稱之為內景。這些景象隻有在炁化的過程才會形成,隻有閉著眼睛內視才能看到,有人相也有物景,皆栩栩如生。隨著炁化的變化,景象也隨之變化,妙不可言。
比如,炁化的過程會形成各種聲音,在內為鳴聲,發生在所有炁化的髒腑中;在外為吐音,又稱為噴吐、咒語、九仙真氣等,不同的髒腑炁化會發出特定的聲音,這就是現在流傳的“六字訣”的來源和本質。
比如,炁化聚積,充實滿盈,則循經絡而行,內走暗線,外達七竅。調整明竅,內髒有應,謂之微妙;調整暗竅,七竅相安,謂之巧妙。正所謂“竅巧竅,微妙微微妙”。其具體的相互關係是:
肝屬東方甲乙木,肝者是木髒,肝中有炁,名曰“青龍”。其炁從後夾脊腠道左邊脈路上來,流入眼中,化淚,淚名“真水”,肝之餘炁,流入上齶左邊者,名曰“玉液”。
肺屬西方庚辛金,肺者是金髒,肺中有炁,名曰“白虎”。其炁從後夾脊腠道右邊脈路上來,流入鼻中,化涕,涕名“真金”,肺之餘炁,流入上齶右邊者,名曰“金液”。
心屬南方丙丁火,心者是火髒,心中有炁,名曰“朱雀”。其炁屬前三道寶,皆從前中心脈路上來,入舌下化津。經咽入心,心中化穴,一名“真火”,血之餘炁,流入上齶右邊者,名曰“神水”。
腎屬北方壬癸水,腎者是水髒,腎中有炁,名曰“玄武”。其炁從肚右邊脈路上來,入耳循還天界,卻走入腎,腎中餘炁,流入舌下,右邊流出者,名曰“華池”。
脾屬中央戊己土,脾者是土髒,脾中有炁,名曰“腠蛇”。其炁從夾腠道上來入於肺,肺中化涎,名“其土”,涎之餘炁,流入唇內者,名曰“黃芽”。
從上齶流出兩種液體,其滋味是不一樣的,要細細品味。
嘴裏一酸,人就要流淚,一流淚,肝就不動了。舌頭下一流出無味的液體,心髒就要動;心一動,舌頭下麵就不再生液體了。所以,舌下麵一生出液體,立即動一動手指頭,讓心別動。
以上所述的內景現象,往往是在修煉中逐步被認識到的,有的人甚至是在煉《靈寶畢法》時才能看到內景。這取決於每個人的敏感程度和修煉“智能法”的程度。
第十法凝神寂照
1.師傳
凝神寂照下手之功,就是凝神入炁穴,自身宇宙。寂照就是身形不動。要想凝神寂照,就要調息煉神。故曰:“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要煉不神神。”修煉者所煉的真息非口鼻呼吸之氣。故曰:“凡息停而真息動,真息生而內炁行。”煉神煉元神,非心意思慮之神。故曰:“識神斷而真神生。”就是說,在修煉之中,凝神以後真神生,到那時“真乃亦目心空性見矣。”
2.師解
《玄機直指》中說:“凝神者,收己清之心,而入其內也。”意即聚精會神於炁穴之中,與之相合不離。一念不起謂之寂,念起即覺謂之照。寂照,就是念心不起,照心不滅。身體不動,形體相合。
凝神寂照的下手之功,就是凝神入炁穴。凝神就是思維進入自身宇宙。炁穴就是自身宇宙的全身毛孔。要想凝神寂照,就得調息煉神,調身煉形。故曰:“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要煉不神神,凡息停而真息動,真息生而內炁行;識神斷而真神生,真神生而煉元神,陰神全而陽神生,目空心空見真性。”反複這麼說。
調真息,要吸氣,炁過臍下;呼氣,炁不出心。以凡息帶真息。煉到這時,有可能元神要出現,真息會再現,自己做來做去就感覺不到自己有呼吸了。“凡息停而真息動,真息生而內炁行。”這是第一步真息。
煉功到一定程度最好別表露在外。
凝神寂照,實際上明竅已經封住了九竅,還有個明竅,在我們功法中講十大明竅,我們留下了一個肚臍,也就是臍中,叫神闕穴,它還開通著。這個開通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出現胎息。出現胎息之前,有一個定息的過程,就是不呼不吸。有些學員出現了不呼不吸就害怕了,實際上不要緊,他也憋不死,也不會感到憋得慌。這時候,我們的臍中開通了。肚臍開通以後,我們還有一法叫聽息隨息。
凝神寂照,表麵來看是外形不動了。如果此時炁不能歸下田,還要默運五行,使炁神歸入下田,然後看自己場的前後、左右、上下六個方向的變化。如果人成一個圓體後,就要聽息隨息了。
3.感悟
要想凝神寂照,就得調息煉形、真息煉神。
⑴調息煉形
內視返聽,運完五行以後,收心靜坐。
呼吸:吸氣時,自身宇宙之炁聚於下田;呼氣時,下田之炁散於自身宇宙。
意念:把意念參與和融合在呼吸之中。
注重聚和散的過程和結果。聚則成一點於下田,散則成立體於全身。聚和散有立體的變化概念。
在自身宇宙的空間範圍內,利用先天之炁搭建立體的、有序的“炁”體。這時,全身發熱,下田發熱。
經過“第九法?內視返聽”的修煉,五髒之氣多為五髒之炁和五行之炁,引導五髒之炁和五行之炁於下田,通過調整呼吸,聚散於自身宇宙之中,目的是把全身都煉化成五髒之炁和五行之炁。
⑵真息煉神
在調息煉形之後,收心靜坐。
呼吸:吸氣,炁過臍下;呼氣,炁不過心。以凡息帶真息,息息歸根。
意念:吸氣,炁由中田達下田;呼氣,炁由下田到中田。
意念貫穿於呼吸的整個過程。在自身宇宙的空間範圍內,建立一個先天之炁的開合與升降的模式。
凡息停而真息動,真息生而內炁行。在煉功中,不知不覺地感覺不到自己在呼吸,而小腹內卻有一種帶有節律的運動,並且全身毛孔隨之而動。
經過調息煉形,全身都煉化成了五髒之炁,下田與全身毛孔也建立了直接的聯係。此時調整真息,進行水火既濟,很容易激發起先天之炁自身的運動,從而引起先天之炁大麵積的運動。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裏時,在先天之炁的作用下,也曾通過全身毛孔從子宮內的羊水中獲得營養。凡息停,真息動,全身毛孔隨之而動的現象,正是人體先天狀態的局部再現。
先天之炁的運動,一定是受先天之神的指使,真息煉神的神指的就是能使先天之炁運動的先天之神。
⑶凝神寂照
在真息煉神之後,收心靜坐。
呼吸:自然呼吸。
意念:凝神寂照——凝神於全身毛孔,穩固不移,相合不離;寂照於自身宇宙,念心不起,覺心不滅。
要求:努力做到凝神、寂照。打個比喻,凝神,就像在全身毛孔有無數個眼睛;寂,每個眼睛都固定不動;照,每個眼睛都注視著自身宇宙,即身體內部。在自身宇宙的空間範圍內,建立一個觀察先天之炁的變化與運行的雷達係統。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第九法?內視返聽”所描述的內景現象。
真正做到了凡息止,真息現,機會難得。這時寧可不睡覺,也要堅持坐下去。這時候人能坐住,腿也不疼,比平時能坐的時間要長。如果能找出一個敏感點或薄弱環節,修煉就會平穩地像階梯一樣往上升。這時陰神會出現,即出現沒有規律的幻聽、幻覺、幻視,這就要求修煉者必須用自己的思維控製住它。要記住,我是君主,我說了算。如果自己控製不了自己,那就別煉了。在這個階段,也有可能出現陽神。
凝神寂照就像是在自身宇宙範圍內,布置了嚴密的雷達網,及時發現炁化的部位和運行的路線,觀察與之伴隨的各種形式的變化,包括內景、聲音、明竅與內竅的內在聯係、內竅中的暗竅部位和功能作用、從明竅排出的分泌物、精神狀態與炁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影響等,為下一步有意識地主動影響和控製炁化的部位、強弱、形式和運行路線奠定基礎,這就是“築基法”的真正含義。其要訣如下:
“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要煉不神神,凡息停而真息動,真息生而內炁行;
識神斷而真神生,真神生而煉元神,陰神全而陽神生,目空心空見真性。”
“調息要調真息息”。煉呼吸,就要煉像真息這樣的呼吸。真息除了以凡息帶真息、息息歸根外,在運五行時也會出現,比如,吸氣從膀胱提炁到肝,閉氣自養默念口訣,這時肝膽會出現內炁運行,這就是真息動的緣故。
“煉神要煉不神神”。煉神,就要煉不神神。人們常把自己的思維、意識等精神活動稱為神,或識神;把人在先天狀態形成的精神活動稱為元神,或不神神,即不是後天之神的那個神。在不神神支配下的潛意識下,出現的景象才是真的。比如,運化五行到肝時,眼前突然出現一片綠光,這是在無意識狀態下出現的,這就是不神神,說明肝已經和天幹聯係上了,也就是與人體宇宙內的先天之神聯係上了。這時手千萬別離開肝,而是要不斷地運化肝。到顏色開始變化時,手馬上往心髒運化。這是修煉不神神的一個方法。
“凡息停而真息動”。:凡息是後天呼吸,真息是先天呼吸,兩者不能同時進行,所以,凡息停,真息動;真息停,凡息動。真正做到了凡息止,真息現,機會很難得。這時,寧可不睡覺,也要堅持坐下去。這時候人能坐住,腿也不疼,比平時能坐的時間要長。
“真息生而內炁行”。真息的形成是先天之炁運行的結果。比如,吸氣從膀胱提炁到肝,閉氣自養默念口訣,這時肝膽會出現內炁運行,這就是真息動之故。
“識神斷而真神生”。後天的識神靜下來了,先天的真神就動起來了。就是人想象的東西一斷,真神就出現了。
“真神生而煉元神”。先天的真神動起來了以後,就開始煉元神了。元神包括陰神和陽神。如果能找出一個敏感點或薄弱環節,修煉者就會平穩地像階梯一樣往上升。這時會出現陰神,即出現沒有規律的幻聽、幻覺、幻視,這就要求修煉者必須用自己的思維控製住它。要記住,我是君主,我說了算。如果自己控製不了自己,那就別煉了。
“陰神全而陽神生”。在這個階段,陰神煉全了,偶爾也有可能出現陽神。
“目空心空見真性”。陽神煉全了,人真正的本性就現出來了。
第十一法聽息隨息
1.師傳
呂祖曰:
“凝神寂照再調息,五官七竅聽真息,聽息隨息最重要,人心道心兩相依。
凡息停止真息起,綿綿若存無意中,真息停止凡息起,息息歸根入下田。
自身宇宙有天地,心比天來腎比地,呼氣皆入天元根,吸氣皆入地元中。
呼不出心吸過臍,本是調息一真理,真心真息常相依,神炁相依大定中。”
2.師解
調息最重要先要聽息隨息,次要心息相依,就是真息啟動凡息停,真息停止凡息生,息息歸根,歸下田,綿綿若此。呼接天元之根,吸接地元之根;呼不出自身宇宙中的天,吸接自身宇宙的地根;呼不出心,吸過臍下入下田。心息相依,心不是指常人之心,而是指修煉者真心本體。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心之猖狂如龍,身之獰惡如虎。這時就會出現真陰和真陽,身中有一點真陽之氣,心中有一點真陰之精。故曰“二物”,亦即鉛和汞。修煉者如能真心與真息相住,到那時,神炁自然會相依相住而入大定,由此才開始築基。人要大定,就需要沐浴。
還是強調呼吸。聽息隨息,凝神寂照,再調息。聽息隨息最重要,聽息隨息心相依。兩心相依就是人心和道心相依。凡息停真息起,綿綿若此無意中。到這時候做功就無意識了,什麼都不知道了,做到這個程度是最好的。一定要注意:“真息動,息息歸根入下田,自身宇宙有天地。心比天來腎比地,呼氣皆入天元根,吸氣皆入地元中。呼不出心吸過臍,本是調息一真理。”此歌謠的意思就是再次調息。調息的目的還是吸氣炁過臍下,呼氣炁不出心,這是聽息隨息。
聽息隨息的關鍵在聽,用所有的感官去聽自身內裏變化。“聽”並不限於用耳,還應用鼻、眼、嘴等所有的感覺器官去聽,這個聽就像號脈似的。號脈實際是聽,不是觸。號脈分三層,一層怎麼壓,二層怎麼壓,三層怎麼壓,用力是肯定的,但關鍵是在聽,用所有的感覺器官去聽。聽你自身真息而不停,吸氣炁過臍下,呼不出心。
不僅要聽人心,還要聽道心。聽自己真息而不停,使人心道心相依,使人進入無意識狀態。這時候,自身宇宙才能體驗到哪是最低點,哪是最高點,哪是天元,哪是地中。“引仙法”這一段做出來,到“三仙功”才好安爐設鼎。為了這個目的,要用所有的感覺器官去聽內裏變化。這一段默運五行就結束了。
修煉者如能真心與真息相住,那時,神炁自然會相依相住而入大定。真心為自身宇宙之心,是本體之心。大定就有可能要出現胎息了,古時叫真息再現。自己呼吸有一個動作,裏麵還有一個動作在忽悠地動,這個真息要延長。真息隻能肚臍動,這些是沒結過婚的男女孩在動。如發現這種情況,用手把他(她)的肚臍捂住,他(她)就會口鼻自動呼吸。
聽息隨息就是聽我們內外結合的呼吸,這時我們就會聽到外界會有個震動的呼吸,內裏會有一個反向的呼吸,在身體的內和外組成了一起,好像粘在一起一樣的呼吸,這個呼吸一開始時間特別短,沒有那麼長,漸漸地把這個呼吸延長了,這就叫胎息。胎息時間越長越好,胎息沒有了,我們再進入第十二法養心沐浴。
3.感悟
在凝神寂照的狀態中,用五官七竅去聽、去感受中田和下田的微妙之處。
⑴聽人心
在“第十法?凝神寂照”之後,收心靜坐。
呼吸:吸氣,炁過臍下;呼氣,炁不過心。以凡息帶真息,息息歸根。
意念:用五官七竅去聽、去感受下田的微妙之處。
要求:有意無意地去聽,不要去想能聽著什麼。一旦感覺到下田有微小的變化,就隨著變化走,不要影響和阻止它。在自身宇宙的空間範圍內,建立一個“地”。這樣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第九法?內視返聽”所描述的感受或內景現象,在下田有可能出現帶有節律性的變化。
下田通兩腎和膀胱,又與全身毛孔建立了聯係。當下田炁化以後,用五官七竅去聽、去感受下田,容易引起明竅與內竅的溝通,感受到自身宇宙的節律性變化。如果起初把“聽人心”理解為聽心髒的跳動,至此就要把聽“人心”理解為聽內髒自身的節律性變化。“人心”,即下田,又稱地元(或地中)。
⑵聽道心
在“第十法?凝神寂照”之後,收心靜坐。
呼吸:吸氣,炁過臍下;呼氣,炁不過心。以凡息帶真息,息息歸根。
意念:用五官七竅去聽、去感受中田的微妙之處。
要求:有意無意地去聽,不要去想能聽著什麼。一旦感覺到中田有微小的變化,就隨著變化走,不要影響和阻止它。在自身宇宙的空間範圍內,建立一個“天”。這樣不同程度地出現“第九法?內視返聽”所描述的感受或內景現象,在中田有可能出現帶有節律性的變化。
中田通心通肺,與肝膽、脾胃相鄰。當中田炁化以後,用五官七竅去聽、去感受中田,容易引起明竅與內竅的溝通,感受到內髒自身的節律性變化。“道心”,即中田,又稱天元。
第十二法養心沐浴
1.師傳
真心真息兩相助,神炁自然會相依,心息神炁常相依,行者自然入大定;
大定之後有一關,養心沐浴少人知,養心沐浴到定中,靈寶畢法是真身。
2.師解
真心真息兩相助,神炁自然會相依。調整真息要用所有的感覺器官去體查內髒和外形的動態,不是用心髒去體查。把所有的感覺器官放到人、事、物這三界上,去體查體內外的變化。兩相助是用思維感覺體查內髒。內髒盡量放鬆,放鬆去接應它、維護它。這時神炁自然會相依,修煉者自然入大定。大定之後有一關,養心沐浴少人知。
養心沐浴的時間比較長,這個時候可能腿也不疼了,各個部位的痛苦都沒有了,這個人就像沒有了一樣。但這時候我們一定要防止外界來的震動和外界的貓、狗、兔這些小動物接近了,最好是別接近。因為這時候我們已經形成了自我的一個宇宙了。宇宙這個場歸為本體了。在這個時候千萬防止門響啊,小孩把門踹開啦,有人敲門啦,電鈴了,這些都要注意。在這時候,你就會感知到你的周圍有的人生病,什麼哪著火了,這些都能知道了,也可以聽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人在說話。
養心沐浴就不動了,把手式變成天地人式或八卦子午式。此時最易過小周天。養心沐浴有“忘字訣”、“寡字訣”、“炁字訣”,養心沐浴要求吃素。
煉精者煉元精,煉氣者煉元炁,煉神者煉元神。故此,精、炁、神與天地同其根,與萬事同其體。得之則生,失之則死。以陽火煉之則化為陽氣,以陰符煉(風)養之則化為陰精。故曰:“見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見。”
修煉者將元神凝入炁穴中,聽息隨息,時刻把握內收神光,回光返照,真如雞孵卵,如龍養珠,溫溫火火而不變。那時神氣充盈,真陽之氣旺發,真乃奧妙無窮,此為道家最重要之功。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化虛,就在此築基功。
修煉者到那時,如此心液下降,腎氣上升,真神下照,元陽內生,神炁相合,子母相戀,水火既濟,混合於中宮而為一,此乃修仙第一法“引仙法”。“引仙法”的結局就是“三仙功”的開始。收心,乃心火降於下田之中。故曰:心液降入下田,為“鐵牛犁田”開條路,為“三仙功”開始做準備。到此,修煉者在明師的指導下,方可正式進入“三仙功”的修煉。
3.感悟
養心沐浴,盡在有欲觀竅、無欲觀妙之中。
⑴有欲觀竅
在“第十一法?聽息隨息”之後,收心靜坐。
呼吸:自然呼吸。
意念:凝神入炁穴,聽息隨息,時刻收神意入內,回光返照。
要求:要用所有的感覺器官去體查內髒和外形的變化。在自身宇宙的空間範圍內,有意識地改變和引導先天之炁的變化和運行。這樣,能夠感覺到自身宇宙的內外整體——由炁構成的、動態的、有節律的客觀存在。
有欲觀竅,就是用後天識神或意識去認識炁。
⑵無欲觀妙
在“第十一法?聽息隨息”之後,收心靜坐。
呼吸:自然呼吸。
意念:凝神入炁穴,聽息隨息,時刻收神意入內,回光返照。
要求:用先天之神或潛意識去觀察自身宇宙內精微、玄妙的變化。在自身宇宙的空間範圍內,無意識地觀察和體味先天之炁的變化和運行。這樣,會連續性地出現內景現象。
無欲觀妙,就是用先天之神或潛意識去認識炁的變化。
養心沐浴有忘字訣、寡字訣和炁字訣:
忘字訣
忘物可以養心,忘情可以養性,
忘靜可以養神,忘色可以養精,
忘欲可以養形,忘形可以養炁,
忘我可以養虛,忘事可以養道。
寡字訣
寡言可以養炁,寡事可以養名,
寡聽可以養聰,寡思可以養心,
寡欲可以養性,寡動可以養神,
寡德可以養精。
炁字訣
少言語可以養內炁,寡色欲可以養精炁,
薄滋味可以養血炁,抑津液可以養髒炁,
戒嗔怒可以養肝炁,節飲食可以養胃炁,
均胎息可以養肺炁,少思慮可以養心炁,
不漏精可以養腎炁,謹行藏可以養神炁。
四、引仙法總結
1.“引仙法”是中乘到上乘的築基功
“引仙法”是“三仙功”的前言,靜功必須先煉“引仙法”,老師帶路先進門,不煉引仙不知道。“引仙法”是還原、補漏、築基法。女子來月經,男子遺精,結婚後生孩子,都須補漏,還原固體。
“引仙法”收心靜坐用自然盤,首先把雙足的湧泉穴封住。男子煉精,女子煉血。男子要護住精道(前列腺),女子要封住鐵門兩扇,收住血源倒流。大家的年齡大,漏洞太多,要封住三陰,補漏還原。要先運五行,再封三陰。明竅對內髒是“三仙功”、“引仙法”的特點。副經有變化馬上轉上正經,明竅有反應馬上轉上內髒,這股線不要斷了。
腳心發熱或出現熱氣是湧泉穴沒封固。封住湧泉,氣往上走。
修煉“引仙法”主要是煉好二十四次呼吸,是還原功法,屬基本功。呼不出心,接天元之根;吸過臍下,接地元之根。以凡息帶真息,訓煉氣→炁的轉化。吸氣炁過臍下,呼氣炁不出心,炁在中田至下田之間上下運行,古時就叫息息歸根。
呼吸要深、細、長、勻,做完二十四次呼吸以半小時為標準。呼吸時上身不許動,不可抬肩。開始做可用順式呼吸,後期可用逆式呼吸。吸氣要過臍,但不可下到會陰穴,否則會出現底漏,最危險。做二十四次呼吸時,出現下熱千萬別動,這為產藥,就是痛也不要動,注意將神光慢慢往回收,收回到兩眉之間,調好呼吸,調好底盤,進行沐浴。
2.“引仙法”的修煉過程
“引仙法”一共是十二法,第一法就是讓我們自己能靜坐下來,回家後能坐得住。第二法是讓我們盤坐的時候把我們的身形、身軀、動作調整好,把你所盤坐的姿勢調整好。第三法就是封住我們上七竅中的口,上唇下唇要合好,牙齒輕輕叩住,封住口。無視無聽主要是封兩目,閉著眼睛封兩目。收視返聽是封住兩耳,把自己的耳封住了。舌抵上齶主要是安心、安神、生神這三步了,心安則生神,生神就要把神安,把心安定下來。有的人一坐下來就心忙,坐不下去,實際上你要注意一下,自己舌頭可能是沒有頂住上牙膛上。調真息主要是封鼻子。到第七法,我們就把上七竅全部封死了。第八法主要是封住下三陰。下三陰主要是前陰、後陰和會陰。封住了上七竅和下兩個明竅,我們講十大明竅,到這裏我們已經把中醫裏的九大明竅封住了。這時,我們才能內視返聽,出現能看到骨骼、內髒的形狀了,哪個內髒發不發光都能看到了。運轉五行,從相生到相克的運轉以後,氣歸下田。這時,出現凝神寂照,可能我們肚臍就開通了。我們煉到第十法時,一定不要係腰帶了,如果係住腰帶會很麻煩的。煉功時把它鬆開,不鬆開以後帶脈和衝脈不能正常運行,臍中也就開不了。如果我們發現自己口鼻已經不呼吸了,兩目兩耳也回來了,眼睛也看不到外色了,耳朵也聽不見周圍的聲音了,這時我們開始聽息隨息,聽內外、聽人體內和外兩相相合。人體宇宙和天體宇宙有一個呼吸,人隨著天體宇宙的呼吸運動而運動了,成一個同步了。同步一開始的時間很短,可能時間很短,漸漸把這個呼吸方法延長,越長越好。這時就是我們講的“無內無外”的一種境界了。這時我們體會自己也願意坐了。最後就是養心沐浴,養心沐浴的時間是越長越好,就會得到好多東西了,別人得不到的東西我們能得到,別人不知道的東西我們能知道。大家想一下,大家都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不睡,就能知道好多東西。在這時候,估計睡覺也很少。
3.“引仙法”結合“智能法”
引仙十二法回去以後能很好盤坐,這是一個完整的功法,我寫的比較少。如果我們回家以後願意煉“智能法”,把“智能法”帶進“引仙法”,我們就先做一下“智能法”的前三法,就是我們把每天所做的事情,恢複記憶,從早上一起床到晚上回憶起來,都回憶一下。大家回憶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全天的事情都回憶一下。因為自己一直在做,我這個沒丟掉,堅持到現在已經三十年了,這不是說資格老,我堅持三十年,三十年沒變。到每天晚上,不管怎麼忙,怎麼緊張,我都要盤坐,從早晨起來一直到晚上,我做了什麼,每天早晨起來,我去沒去小便,吃的什麼飯,吃的什麼東西,我都把它回憶起來。這一天我做了什麼,哪件事情是好事,哪件事情壞,哪個不對,自己要完全回憶得清清楚楚的。回憶過去以後到晚上,回憶了當天的事情以後,那麼我就再想一下明天要做什麼,我有一個計劃。從六點七點八點,我安排了什麼,到時候我就按我想象去做。如果在中間八九點的時候不是我當時做功是我想象的那樣,已經打亂我想象的計劃了,那麼我就知道我預測的已經錯了,我想象的已經錯了,那麼我就知道為什麼我在八點到九點那個時候錯了。我第二天再返過來做“智能法”,從早晨回憶到晚上,這個八點到九點和我想象的不一樣,為什麼?自己回憶起來以後再安排第二天的事情,我還是按照我的計劃去做。這樣做時間長了以後,我們就形成一個規律,古時候叫思維反射,也就是我們的思維預測。
在修煉“引仙法十二法”第一步功的基礎上,可以開始修煉第二步。
4.“引仙法”的巧妙用法
我說幾個巧妙用法,古時候叫火候。我們大家用時注意的地方,第四法收視返聽,小時候老師怎麼教的我就怎麼告訴你,你試一下。毛孔呼吸後,你感到毛孔和呼吸同時在動,毛孔和身體在同時動,這是自己做的時候,不是帶功導引的時候,回家自己試驗一下,你感覺毛孔和呼吸確實在同時動,毛孔越張越大,這時你來個停息,停息就是不呼不吸了,這時內裏麵還在呼吸,這一定學會了。毛孔在一吸一呼,突然閉息,裏麵卻還在呼吸,這個才叫內行呼吸。內行呼吸的第一步,這個可是火候,傳功不傳火候,現在火候也在傳,不傳水平太高了。我們現在說的毛孔呼吸時,把毛孔收回來,呼氣身體放出去。身體不要動,吸氣收回來,很小;呼氣,放出去,很大。當你感到毛孔呼吸和我們的呼吸同步了,你閉氣,毛孔還在(一開一合)動,這叫身空,身體空了。我們第一步調鼻吸鼻呼時,是上麵空了。第二步是毛孔呼吸時,閉息毛孔裏麵能到,叫身空。身空了才能返觀內視,現在是返聽收視,眼睛往前看,往回看。如果身空了,應該是不一樣。這時再返聽,聽什麼?聽三個:第一,聽心髒的跳動,聽身體的聲音。有時候,做好了能很自然地聽到心髒的跳動。第二,聽道聲。聽心髒跳動,聽到心髒好像懸在空中(一開一合),道教講,什麼花開了,這就是指心髒,心髒一邊跳動,一邊開合。跳著跳著,不知有什麼東西,噗,出來了,上去了,勁大就上到頭裏,勁小上到嘴裏,嘴裏就那麼一點。從嘴下來了,下到哪?下去以後,你要注意了,下去以後,能不能讓它停一下,因為有兩個人提這問題。你繼續下,落底了。怎麼想辦法(在中田)停一下,停了以後,如果下麵的上來了,這叫陰陽相交,陰陽相交有欲沒有情,是自願的,願意一個下去(到中田),一個(從下田)上來(中田)。如果有情再有欲,叫夫妻相合,有情沒有欲叫陰陽相會。為什麼兩人都沒有上來?什麼原因?就是調真息這一段,吸氣到下田,實際沒到下田,大部分到膀胱了,或者到生死竅了。到生死竅的,如果會進陽火退陰符的,那就應該做兩次,不管年齡大小,火候到了,那就轉兩圈(周天)。隻不過年輕人轉起來力量足一點,老年人轉兩三次就沒有。這不算泄露天機,才講一半,講多了就算泄露天機。道教內挺厲害的,我信這個,泄露天機過早了不行,因為他倆做出來了,有一人知道、兩人知道、三人都知道了,那還算什麼泄露天機,三人就叫群體了。你做出來了,提出來了,我就敢說。你做出來了,沒有提出來了,我也不敢說。
5.怎麼對待振動?
我們現在振動的人特別多,這有幾種情況的振動,實際還是出在幾個呼吸上。空了不均衡,它也動。如果毛孔呼吸不均衡,不全,它也振動。我們內行呼吸,吸氣過臍下,呼氣不出心,你紮的太低了,紮到生死竅,紮到膀胱,紮到脊柱後麵那點,它也動。動得不一樣,可以看出來。紮到下田也能動,到下田動的得時間長,很均衡。動不要怕,如果在家做,動了就讓它動,也挺舒服的,晃來晃去,腿就不痛了,氣均衡了。
6.什麼是太乙含真氣?
有人提問:做安神祖竅,回來,眼觀鼻、鼻觀心、心觀炁穴,到底到沒到下田?也是一樣,到下田,微微收小腹,檢查一下,下沒下去。這有個巧妙的做法:收神光到眼前,往下送是微微吸一口氣,讓神光從上田到中田,到下田。在下田幹什麼?如果收小腹感覺到:神入氣中,第一步叫結胎。胎沒結成,也是神在氣中,氣把神包住了,這叫太乙含真氣。安神祖竅就是把神光納進來,用氣包在中心。如果在中心它很活躍,這叫結胎。如果它不動,在裏麵含著,氣含著那個神、那個靈,那叫太乙含真氣。
7.怎麼理解《靈寶畢法》?
再說《靈寶畢法》。《靈寶畢法》是祖師鍾離權在終南山修煉時,他發現了《靈寶經》三十部。當時他可能不是對著人,而是對著天、對著地感悟人體。他把它拿過來用到人體修煉,總結出一套方法。整個方法很完整,叫《靈寶畢法》。《靈寶畢法》分四十五段,這四十五段是目錄,是一個結果,它沒有變化。千萬記著:按照《靈寶畢法》這本書是不能煉的,它是結果。做安神祖竅,說神光下去,如果氣包著神,它在動,叫結胎。如果它不動,叫太乙含真氣。太乙含真氣是這麼來的。到底有幾個太乙含真氣,哪塊能含,《靈寶畢法》沒有告訴你。這個過程他不告訴你,要口傳心記,是這樣教的。有人問我,我說你別怪我,我問你,你就說,你說出來了,我就告訴你是怎麼回事。在這裏提一下:大家也別介意,煉到這一段,我會問你,有人提一問題:從裏麵上來東西到嘴裏,很香甜。那我就問你:你也別介意,上來的是什麼?我提醒一下,上來的是氣體還是液體?他說是液體。液體到哪去了?是咽下去了還是含在嘴裏?他說咽下去了。我問:是你自己咽下去的還是它自動下去的?他說是他自己咽下去的,那個叫津液,很好。這時應該怎麼做呢?別咽,在嘴裏含著。如果自動下去的,那個叫玉液,很小,一點點。這裏有變化,每個人都不一樣。上到嘴裏的也有很多變化。《太乙金華宗旨》說:師授予徒,徒反授予師。師徒反複弄,來回這麼問。你問我說,我說完了再問你,你再說。它是這麼一種教法,《靈寶畢法》是這麼一種教法,它可不是我們幾百人這麼教,同時都來了,不可能的。
8.輔導員應該是在什麼情況下教人煉“引仙法”的?
輔導員聽一下,道教內是有規矩的。進入靜室後,先拜天地,後拜祖師。這是道內的規矩,我們在這不用拜天地,也不用拜祖師爺。在靜室裏,有祖師爺的像掛著。我學的時候,也有照片掛著,有鍾呂祖師、重陽祖師、北七真,有一個很大的師承表,我要拜他們一下,才能坐下,這是道教內的規矩。我們現在就不講這些了,也沒必要了,因為我們也不知道祖師爺在哪,看不見,就忘了。過去把這叫忘祖。
9.輔導員帶功要無心
輔導員帶功,把“無心於事,無事於心”改成“無心於人,無人於心”。我帶功是這樣的,我沒有把在座的人當人,這句話確實不好聽,但是“無心於人”這個人不是現在寫的這個人,而是有兩點,人不完整。道教是這麼講的,有不禮貌的地方就讓它過去,別記這個仇。因為你不完美才上這修煉,你修煉就拿你不當人。我比大家少一點,我一個點。我一直在堅持修煉,大家是斷斷續續的。“無人於心”,這個人沒有點,這是你自己,你自己的那個心能不能把大家包容起來,這時大家才能成一體。所以有時候,他導引的時候,我鬧心、不舒服,你記住,那時你肯定不是“無心於人”,肯定是有心,或拿著麥克風溜號,(你盯著一人的腿說)往前看,所有的人都腿痛,他(導引人)都不知道往那看,這時人的神散了。“無人於心”,你在這裏要把所有人當作沒有人,就一個人,就是你自己。這個“心”很大。這樣帶功,人們會很舒服。我導引帶功不敢溜號。
10.默運五行,怎麼和仁義禮智信配合著講?
這個太難講了,我稍講一點。我們現在的默運五行是瞎運,叫盲運,沒有目的地運,胡運。反正在裏麵攪和,有沒有反正是攪和,轉圈,就那麼地了,沒有按正規地運。我說一下正規地運。我們默運五行叫小還丹,叫相生地運轉,叫五行相生運轉。它的起源在下田,能量在下田。下田的能量不講了,下田的能量是調整身心的時候,調整呼吸,人體聚積到下田的。我們前麵已經講了。聚積出能量以後,第一個先推動的,推到膀胱,膀胱要單獨用它,要單獨推到膀胱,膀胱屬腎的一部分。腎是人的先天之本,要腎中生氣,先要推到膀胱。為什麼先要推到膀胱?因為膀胱氣化是最快的,膀胱有水,他沒有違反原則。腎為君,推到膀胱,從膀胱到肝,這個過程我們知道了。《太上清靜經》說的仁義禮智信,第一步,講的不是對外,講的是對你自己:你覺得你默運五行你很仁義嗎?實際上,我們都很不仁義,默運五行我們對自己產生了一種殺氣,膀胱沒有氣化,你把膀胱氣往肝上提,硬往肝上提,產生一種殺氣,沒有仁義之道。這個我們可能還沒體會到,我做的時候,等氣化再動(提到另一個內髒),我們現在是學方法,跟著導引詞走。老學員可能發現了,導引的人可能累了,累了以後,精力不集中,就會(出)差,差了以後,老學員肯定感到不舒服了。比如,默運五行從膀胱到肝再到心,如果把肝忘掉了,從膀胱直接到心,老學員會感到非常不舒服,肝怎麼沒了?他馬上到肝,到肝以後,跟導引詞,他馬上到心髒,這就是我們說的不仁義了。誰不仁義呢?(念)導引詞的老師造成的不仁義,做功中我們對自己不仁義。老師不可能沒有錯,老師有錯了,學生這時一定注意了,我不跟你走。我怎麼糾正呢?我就到肝運化,而不到心,自己一定要把握住。老師一看,我說到心他怎麼到肝呢?自己知道自己錯了。這就是《太乙金華宗旨》中所說的“師授徒,徒授師”,有這麼一句話,叫不仁。義,就是太不夠意思,本來母親(膀胱)給我(肝)點錢,你不讓給,給別人(心)了,這裏有這麼點意思。再一個他說不禮貌。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們不知道內髒需要什麼,它需要不需要這東西?導引詞中我們要返觀內視往裏麵看,看它需要不需要。這是第一智慧,先了解自己。信,大家應該知道,哪個內髒需要不需要,不需要就快點過去,需要就多運化。第一層就這麼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