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論魔難(1 / 3)

原文:

呂曰:“內觀以聚陽神,煉神以超內院,上湧以出天門,直超而入聖品。既出既入,而來往無差。或來或往,而遠近不錯。欲住世,則神與形合。欲升仙,則遠遊蓬島。若此功滿三千,而自內觀以得超脫。不知陰鬼邪魔如何製使,奉道之人不得升仙者也。”

鍾曰:“奉道之士,始有信心,以恩、愛、名、利一切塵勞之事,不可變其大誌。次發苦誌,以勤勞、寂寞,一切清虛之境不可改變其初心苦誌。必欲了於大成,止於中成而已。必欲了於中成,止於小成而已。又況不識大道,難曉天機。所習小法,而多好異端。歲月磋跎,不見其功。晚年衰老,複入輪回。致使好道之士,以長生為妄說,超脫為虛言。往往聞道而不信,心縱信之而無苦誌。對境生心,以物喪誌,終不能出於十魔、九難之中矣。”

譯文:

呂說:“內觀可以聚陽神,煉神可以超出上田,向上湧動可以跳出天門,直接超脫凡體,進入聖品仙境。陽神既能出去又能進入,來來往往沒有差錯,遠遠近近收發自如。想居住在人世,則陽神與身形相合。想飛升成仙,則遠遊蓬島仙境。如果積累功德三千,就從內觀中得以超脫。不知道如何製伏和驅使陰鬼邪魔,信奉大道的人就不能夠升仙。”

鍾說:“信奉大道的人,開始時也有信心,使恩、愛、名、利一切塵勞之事,都不能改變他的大誌。其次大發苦誌,勤奮辛勞、甘於寂寞,一切清虛之境都不能夠改變他的初衷苦誌。如果想要完畢大成,也就是達到中成而已。如果想要完畢中成,也就是達到小成而已。況且,又不識得大道,難以曉天機。所學習的小法,大多喜好的是異端學說。歲月磋跎,沒有見到它的功效。晚年衰老,不得不複入輪回。致使愛好大道的人,以為長生是妄說,超脫是虛言。常常是聽說了大道卻不相信,心裏即使相信了也沒有立下苦誌。見異思遷,以物喪誌,終究不能逃脫十魔、九難。”

疏解:

修煉仙道是一個脫胎換骨、自我再生的過程,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問題的難度要比想象的多得多、難得多。不立苦誌、不下苦功、不受苦痛是不可能成功的。

謀其上者得其中,謀其中者得其下。目標要遠大,修煉要踏實,從細微的點點滴滴入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工夫不負有心人。

原文:

呂曰:“所謂九難者,何與?”

鍾曰:“大藥未成,而難當寒暑,於一年之內,四季要衣。真氣未生,而尚有饑渴,於一日之內,三餐要食。奉道之士所患者,衣食逼迫,一難也。

及夫宿緣孽重,流於今世填還。忙裏偷閑,猶為尊長約束。製於尊親而不忍逃離,一向清閑而難得為暇。奉道之士,所患者,尊長邀攔,二難也。

及夫愛者妻兒,惜者父母,恩枷情紐,每日增添。火院愁車,無時休歇。縱有清靜之心,難敵愁煩之境。奉道之士所患者,恩愛牽纏,三難也。

及夫富兼萬戶,貴極三公①。妄心不肯暫休,貪者惟憂不足。奉道之士所患者,名利縈絆,四難也。

及夫少年不肯修持,一以氣弱成病,頑心絕無省悟,一以陰根成災,現世一身受苦,而與後人為誡。奉道之士所患者,災禍橫生,五難也。

及夫人以生死事大,急於求師,不擇真偽。或師於辯辭利口,或師於道貌古顏。始也自謂得遇神仙,終久方知好利之輩。奉道之士所患者,盲師約束,六難也。

及夫盲師狂友妄指傍門,尋枝摘葉而於無契合,小法異端而互相指訣。殊不知日月不出,出則大明,使有目者皆見,雷霆不震,震則大驚,使有耳者皆聞。彼以爝②火之光,井蛙之語,熒熒唧唧,而豈有合同?奉道之士所患者,議論差別,七難也。

及夫朝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悅於須臾而厭於持久,始於憂勤而終於懈怠。奉道之士所患者,誌意懈怠,八難也。

及夫身中失年,年中失月,月中失日,日中失時。少時名利不忘於心,老而兒孫常在於意。年光有限,勿謂今年已過以待明年。人事無涯,勿謂今日已過以待明日。今日尚不保明日,老年爭卻得少年?奉道之士所患者,歲月蹉跎,九難也。

免此九難,方可奉道。九難之中,或有一二不可行持,但以徒勞而不能成功者也。”

注釋:

(1)三公:古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是最高級別的官。

(2)爝:(jué)火把,小火。

譯文:

呂說:“什麼是九難呢?”

鍾說:“大藥沒有成功時,還難以抵擋嚴寒酷暑,在一年之內,四季需要更換衣服。真氣沒有生成時,還有饑渴的需求,在一日之內,三餐是要吃的。信奉大道的人,所患的是要穿衣吃飯,這是第一難。

遇到往世造成的宿緣重孽,到了今世償還。盡管能夠忙裏偷閑,還是受到了尊長的約束。受製於尊親而不忍心逃離,看似一向清閑,卻難得有空閑的時間。信奉大道的人,所患的是受尊長的邀約或阻攔,這是第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