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論天地(1 / 3)

原文:

呂曰:“所謂天地之機①,可得聞乎?”

鍾曰:“天地之機,乃天地運用大道,而上下往來,行持不倦,以得長久堅固。未嚐輕泄於人也。”

注釋:

(1)天地之機:指天地運行的規律。之所以把“機”理解為“玄機”,是因為天地運行的規律與人體的內氣運行有著直接的內在聯係,這些是人們所不知道的。

譯文:

呂說:“可以說說天地的玄機嗎?”

鍾說:“天地的玄機就是天地運用大道,不知疲倦地運行的規律,由此,天地才能夠長久堅固。這是從來沒有輕易泄漏給人的奧秘。”

疏解:

人們常把不願意告訴別人的秘密推辭說“天機不可泄漏”,而對於修煉來說,不知道“天機”,就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在天地之間,人是很渺小的,人的力量是極其有限的。人要想達到像天地那樣長久堅固,就必須了解和認識天地的規律,學習和參悟天地與人體之間直接的、內在的、本質的聯係,借助天地的力量煉化自我,最終實現主動地、自如地、完全地融合在天地之中。

原文:

呂曰:“天地之於道也,如何謂之行持之機?運用如何起首?行持如何見功?”

鍾曰:“大道既判而有形,因形而有數。天得乾道,以一為體,輕清而在上,所用者,陽也;地得坤道,以二為體,重濁而在下,所用者,陰也。陽升陰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於道。而起首有時,見功有日。”

譯文:

呂說:“大道為什麼是天地運行的玄機呢?如何開始運用?如何行持見功?”

鍾說:“大道生化,分為天地之形,內含乾坤二氣。天得乾道,以一為體,輕清在上,用陽表示;地得坤道,以二為體,重濁在下,用陰表示。天地的運行在於陽升陰降、互相交合。乾坤的作用正是大道的延伸,不失於大道。有乾坤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就有見功的日子。”

疏解:

人們在修煉的過程中,一定要認清人體的乾與坤,也就是真陰與真陽。隻有煉得了真陰與真陽,並且讓它們充分地發揮作用,就有成功的時候。

原文:

呂曰:“天得乾道,所用者陽也。陽主升,何以交於地?地得坤道,所用者陰也。陰主降,何以交於天?天地不交,陰陽如何得合?陰陽不合,乾坤如何作用?乾坤既無作用,雖有起首之時、見功之日,大道如何可得也?”

鍾曰:“天道以乾為體,陽為用,積氣在上;地道以坤為體,陰為用,積水在下。天以行道,以乾索於坤。一索之而為長男,長男曰震。再索之而為中男,中男曰坎。三索之而為少男,少男曰艮。是此天交於地,以乾道索坤道而生三陽。

及乎地以行道,以坤索於乾。一索之而為長女,長女曰巽。再索之為中女,中女曰離。三索之為少女,少女曰兌。是此地交於天,以坤道索乾道而生三陰。

三陽交合於三陰而萬物生,三陰交合於三陽而萬物成。天地交合,本於乾坤相索而運行於道。乾坤相索而生六氣,六氣交合而分五行,五行交合而生成萬物。

方其乾道下行,三索既終,其陽複升,陽中藏陰,上還於天;坤道上行,三索既終,其陰複降,陰中藏陽,下還於地。陽中藏陰,其陰不消,乃曰真陰。真陰到天,因陽而生,所以陰自天降,陰中能無陽乎?陰中藏陽,其陽不滅,乃曰真陽。真陽到地,因陰而發,所以陽自地升,陽中能無陰乎?陽中藏陰,其陰不消,複到於地;陰中藏陽,其陽不滅,複到於天。周而複始,運行不已。交合不失於道,所以長久堅固者如此。”

譯文:

呂說:“天得乾道,所用的是陽氣。陽主升,怎麼能交於地呢?地得坤道,所用的是陰氣。陰主降,怎麼能交於天呢?天地不交,陰陽如何能夠相合?陰陽不合,乾坤如何作用?乾坤既無作用,雖然有開始的時候,有見功的日子,大道如何可以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