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呂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壯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
鍾曰:“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①相合,即精血②為胎胞③,於太初④之後而有太質⑤。陰承陽生⑥,氣隨胎化⑦,三百日形圓⑧。靈光入體,與母分離。自太素⑨之後已有升降,而長黃芽⑩。五千日氣足,其數自滿八十一丈11。方當十五,乃曰童男12。是時陰中陽半,可比東日之光。過此以往,走失元陽,耗散真氣,氣弱則病、老、死、絕矣。平生愚昧,自損靈光,一世凶頑,時除壽數。所以來生而身有等殊,壽有長短。既生複滅,既滅複生。轉轉不悟而世世墮落,則失身於異類13,透靈於別殼14。至真之根性不複於人,傍道輪回,永無解脫。或遇真仙至人,與消其罪,除皮脫殼,再得人身。方在癡瘖15愚昧之中,積行百劫,升在福地,猶不免饑寒殘患。遍邐16升遷,漸得完全形貌,尚居奴婢卑賤之中。苟或複作前孽,如立板走丸,再入傍道輪回。”
注釋:
(1)二氣:指精子之氣和卵子之氣。
(2)精血:指精子和卵子。
(3)胎胞:指受精卵。
(4)太初:《列子》說:“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初指宇宙本體的元始階段。對人來說,太初是指男女陰陽二氣交而未合的階段。
(5)太質:“太質者,形之始也。”太質是指陰陽二氣交合、新的生命形成的時候。質為物質,或者物體。
(6)陰承陽生:胎兒之質秉承著胎兒之氣生長。陽指得是組成胎兒的氣,陰指得是組成胎兒的物質。
(7)氣隨胎化:胎兒之氣伴隨著胎兒之質運化。
(8)三百日形圓:氣與質生化三百日,胎兒的氣足質全,達到形態圓滿。三百日是虛數,指胎兒在母體內住的時間。
(9)太素:《列子》說:“太素者,質之始也。”太素是指胎兒生長的整個階段,即人的先天階段。
(10)黃芽:真陽之氣和真陰之液相合的狀態。從本質上講,這裏所說的液仍然指得是氣。
(11)五千日氣足,其數自滿八十一丈:經過五千日的氣與質的運化,人體之氣達到了最大。這裏所說得氣是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的總和。八十一來自於九九八十一,九九是純陽之數,代表著最大。
(12)方當十五,乃曰童男:男性在十五歲左右,天葵未破之前,稱為童男。天葵本意為女子的月經,泛指男女第一次排精或月經。
(13)異類:指不同於人類的生命。
(14)殼:指保護靈光的外殼,實際是指靈光的載體——人的軀體。
(15)瘖:(yīn)嗓子啞,不能出聲。
(16)邐:曲折。
譯文:
呂說:“人的一生中,什麼方法可以致使人平安無病、青壯不老、生生不死呢?”
鍾說:“人的生命,源自父母交會、陰陽二氣相合,即精子和卵子交合而成的受精卵。胎兒之質秉承著胎兒之氣生長,胎兒之氣伴隨著胎兒之質運化,氣與質生化三百日,胎兒的氣足質全,達到形態圓滿。在胎兒與母體分離之際,有靈光進入胎兒體內。人出生以後,氣升液降,氣液相合。經過五千日的氣與液的運化,人體之氣達到了最大。男性在十五歲左右,天癸未破之前,稱為童男。這時,後天之氣和先天之氣各占一半,如同東方升起的太陽。從此,天癸破了以後,走失元精,耗散先天之氣,氣的逐漸衰竭導致疾病、衰老、死亡。人在一生中愚昧無知,自己損耗靈光,一世凶猛頑固,時刻在減除著自己的壽命。這正是人的身世有等等的差異,人的壽命有長久的,有短暫的原因。由生到死,由死到生。輪回轉世,不悟真諦,自甘墮落,則失去人身變為異類,透出靈光轉入他類。人喪失了至真的、根本的人性,而在傍門左道輪回,將永遠得不到解脫。有人幸遇真仙至人,幫助它消除罪孽,除去異類的皮殼,才能再次得到人身。在疾病和愚昧之中,隻有積累德行、曆經多難,才能升到洞天福地,仍免不了饑餓、寒冷、殘疾、病患。曆經曲折才能逐步升遷,漸漸得到完全的形態和容貌,但仍然處於像奴婢一樣卑賤的地位。如果有人再次像以前那樣造孽,就如同在立著的板上滾動彈丸,會再次跌入傍門左道去輪回。”
疏解:
一、從精、氣、神三個層麵去認識人的精、氣、神,並且要細分為先天與後天、入世與超世、體內與體外。
二、天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標誌,它在表示著具有生育能力的同時,又在消耗著先天之氣。導致疾病、衰老、死亡的原因是先天之氣的逐漸衰竭。
三、道教也認可佛教所說的轉世輪回,而仙道所做的一切就是通過今生今世的修煉,永遠脫離轉世輪回。
四、按照丹道的理論來說,本文中的氣大多為炁,但是,考慮到閱讀習慣,沒有多做改動,特做疏解。
原文:
呂曰:“生於中國,幸遇太平,衣食稍足而歲月未遲。愛者安而嫌者病,貪者生而怕者死。今日得麵尊師,再拜再告,念以生死事大,敢望開陳不病不死之理,指教於貧儒者乎?”
鍾曰:“人生欲免輪回,不入於異類軀殼,嚐使其身無病、老、死、苦,頂天立地①,負陰抱陽②而為人也。為人勿使為鬼,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
注釋:
(1)頂天立地:立於天地之間,能夠溝通天地之氣。
(2)負陰抱陽:往來陰陽之際,能夠造化陰陽之氣。
譯文:
呂說:“我們生於中國,有幸遇到太平的時代,豐衣足食,但是,壽命不是很長。大家都愛惜平安而嫌棄疾病,貪戀生命而害怕死亡。今天,得以麵見尊敬的恩師,再次禮拜,再次請求,念在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事,敢問能陳述不病不死的道理,指教於我們?”
鍾說:“人生要想免去輪回,不入於異類軀殼,使人身無疾病、不衰老、不死亡、不受苦,必須要成為頂天立地、負陰抱陽的人。先把人做好,不要成為鬼,再在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
疏解:
這裏所說的衰老和死亡與人們的理解有所不同。人們是把肉體的衰老和死亡當作人生的衰老和死亡,而鍾呂是從氣和神的層麵上理解衰老和死亡。氣足神全而又無疾病、不衰老、不死亡、不受苦的人是頂天立地、負陰抱陽的人,也就是仙。
原文:
呂曰:“人死為鬼,道成為仙。仙一等也,何以仙中升取天乎?”
鍾曰:“仙非一也。純陰而無陽者,鬼也;純陽而無陰者,仙也;陰陽①相雜者,人也。惟人可以為鬼,可以為仙。少年不修,恣情縱意,病死而為鬼也。知之修煉,超凡入聖,脫質而為仙也。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修持在人,而功成隨分者也。”
注釋:
(1)陰陽:從氣的層麵上講,地氣為陰,天氣為陽。陰中有陽,構成地界,純陰而無陽者為鬼。陽中有陰,構成天界,純陽而無陰者為仙。陰陽相合相交,成就天地萬物。人為萬物之靈,是陰陽造化而成,由此構成了人界。人去陽存陰而為鬼,去陰存陽而為仙。
譯文:
呂說:“人死後變成了鬼,人修道成功就變成了仙。仙就是最好的了,為什麼仙中升取天呢?”
鍾說:“仙不止一種。純陰而無陽者是鬼;純陽而無陰者是仙;陰陽相雜者是人。隻有人可以為鬼,可以為仙。人年少的時候不知道修煉,放縱情意,病死了就變成鬼。如果人能夠修煉,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脫去肉體凡胎,就變成了仙。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修持在個人,而功成要隨緣分了。”
疏解:
從宗教意義上講,人、鬼、仙代表著人間、地界、天界三界,從氣的意義上講,人、鬼、仙代表著陰陽之氣的三種狀態。這在物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原文:
呂曰:“法有三成而仙有五等者,何也?”
鍾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離於鬼,人仙不離於人,地仙不離於地,神仙不離於神,天仙不離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