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治精神到了這一步,已經進入了“術”的領地。古代製度安排上的權力製衡,也屬於“術”的層麵,除了前麵講過的文武製衡,還有行政與監察機構的製衡,行政機構之間的製衡,地方官員之間的製衡,以及體製內與體製外的製衡等等。實際上,古代政治中的權術,還遠遠不止這些,可以說,當年韓非子列舉的那些駕馭之術,在以後的歲月裏,不僅在君臣之間,而且在臣臣之間,不斷地推陳出新地上演著,隻不過,我們已經很難在製度的設置上看出它們的痕跡了。
中國古代製度闡釋方麵最易被人忽視、同時也最曖昧不清之所在,應該是官僚機構,即所謂衙門的運作方式與內涵。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一種形式的製度安排,最後都要通過衙門的運作才得以實現。衙門實際上是刀筆吏和衙役的空間,自唐朝以降,吏和衙役已經成為一個介於官民之間的特定群體。他們的政治地位不高,衙役甚至被列為不得參加科舉的賤民行列,但是,他們是政治運行不可或缺的人物。無論是中央機關還是基層的縣衙,沒有主官,政務不會停滯,而沒有了吏和役的奔波,所有的事務都可能停擺。多少年來,這是一個變化最少的角落,無論政治風雲如何變幻,他們有著自己的規矩,按著自己做事的常規行事。稍加劇烈的政治程序性的變化,多少會導致他們行為的改變,但用不了多久,還有可能回歸舊日的軌道。當然,朝代的不同,皇帝的不同甚至於官僚個體的不同,是會影響到他們,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們是政治操作層麵中參與博弈的一方。
製度從來就不是靜止的組織和框架,從來沒有動不得的“祖宗之法”,雖然保持穩定是中國古代製度的規定,但變化確實一直在進行之中。縱觀兩千年的官僚帝製,製度的改變總是從補充性變革到替代性變革,再到框架性改變。人們總是先在製度上打一塊補丁,然後再慢慢地讓補丁下麵原來的機構失效,最後才取而代之。在中國,製度的慣性總是在發揮著作用,穩定是人們最為看重的政治目標,因此總是力圖避免因結構的動蕩而導致整體的動蕩。凡是氣魄大動作大的變法,往往難以成功,越到這個製度的成熟期,就越是如此。
中國現代意義的製度變革,比起東亞近鄰日本來說,發生的時間並不晚,但變革本身走的彎路,卻遠比我們已經意識到的多得多,清朝最終喪失了和平改製的時機,而辛亥革命後的製度變革,卻像浮在水麵上的油,跟社會格格不入。說實話,雖然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國人,對傳統和傳統製度已經沒有多少印象,但傳統製度的陰影,還在遮蔽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政治行為。我們隻有在向別人學習的同時,回顧自己,也許才能真正走出一條成功之路。
緒論
一、何為製度
今天所謂的“製度”,實際上是西方語境下的一種說法,是與英語的institution和system對應的漢譯。institution對應的拉丁語語源原意有製定和設立的意思,後來引申為製度和習慣;system對應的希臘語語源原意是將部分擺放成為整體,後來引申為製度、組織和係統。漢語原來的“製度”一詞,更偏於動詞,意思是通過人為的“製”達到某種規模和格局,《漢書?文帝本紀上》有言,“帝自為廟,製度狹小”,說的是漢文帝節儉,為自己立廟,蓋得非常小。《資治通鑒》裏說隋文帝時,楊素建造仁壽宮,隋文帝至,“見製度壯麗”,很不高興。這裏的“製度”一詞,顯然與西語的製度意思有別。其實,和“國家”、“民主”、“經濟”等社會科學主幹詞彙一樣,以“製度”對譯institution和system,出自日本的翻譯,而後在中國大規模學習日本的時候,傳入中國。那麼,現在我們所講的製度,究竟什麼是意思呢?也許我們用道格拉斯?C?諾思的一段話來說明更合適:“製度是一個社會的遊戲規則,更規範地說,它們是為決定人們的相互關係而人為設定的一些製約。製度構造了人們在政治、社會和經濟方麵發生交換的激勵結構,製度變遷則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因此,它是理解曆史變遷的關鍵。”([美]道格拉斯?C?諾思:《製度、製度變遷與經濟績效》,1頁,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二、何為政治製度
所謂政治製度是指人類組織發展到國家階段以後,從事政治活動的組織、框架,以及政治遊戲的規則和政治運行的內在機製。簡單地說,政治製度就是人們從事政治活動時的遊戲規則。它是決定人們相互間政治關係的人為設定的製約。它建構了人的社會等級和秩序,搭建了人們政治活動的大框架,政治製度的變革,往往意味著社會的變革與動蕩,但這種變革,往往最能體現曆史的演進軌跡。
三、何為政治製度史
政治製度史就是政治製度變遷的過程與運行的內在理路。它與政治史有關,但屬於政治變遷中最為內在的痕跡。製度史不是史料的簡單羅列,也不是官製變化的單線條描述,它是我們對於過去製度變遷的一種新的詮釋,呈現出曆史的內在邏輯和合理性。
四、政治製度史研究的對象
政治製度史的研究對象大體上可以歸納為三類:
(1)政治組織的框架、政治文化的變遷。
(2)政治運作的規則和機製的變化理路。
(3)社會權力結構的變遷。
五、研究方法
(1)製度主義的方法。在對製度安排、轉型的分析中引進交易與成本的概念。製度的安排,實際上是各個階層、勢力和集團之間交易的結果。製度是由交易構成的,一種製度安排就是遵循同一規則的交易的集合。交易都是要付費的,就是說必須有成本,當成本過高的時候,往往意味著製度出現了問題,必須改換交易的形式,實行製度變革,政治格局在新的條件下,實現均衡。
(2)曆史主義的方法。此方法強調因果律,注重曆史發展的邏輯順序。人們書寫曆史,重要的在於重新闡釋,給曆史現象以一種合理的解釋和排列,但這種解釋不能顛倒曆史順序,更不能倒果為因。當然,發生在前麵的事情並不一定是後麵事情的原因,但後麵的事情肯定不會是前麵事情的原因。研究製度現象,要注意其內在邏輯關係,厘清因果,合理地展示製度變遷的脈絡。
需要掌握的概念
製度 政治製度 權力架構 政治運作
思考題
為什麼要學習製度史?
閱讀書目
[美]道格拉斯?C?諾思.製度、製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