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官員開博,看上去很美(2 / 2)

“在官員博客上,我希望能看到官員展示普通人中私人化、性情化的一麵,而不是像現在的很多官員博客一樣板著麵孔、端著架子解答什麼政策法規。”北京市宣武區誠實胡同一位姓張的市民說。

“官員開博紅火背後有隱憂,目前其製度建設意義不大。”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毛壽龍教授認為,“官員開辦的博客受到網友歡迎,是值得鼓勵的。不僅可以更好地做工作,還有利於在官員和公民之間建立良好的基礎性的信任關係。”

另外,毛壽龍也提出兩個擔心,一是擔心政府機關和官員建博客,很可能曇花一現。二是擔心政府機關和官員建博客,會公私不分。

會否衝淡電子政務?

官博之所以不被多數民眾看好,還包含著民眾對投入巨資、耗費人力物力建起的政府網站形同虛設的不滿。

“官員開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衝淡剛起步的電子政務。”尹韻公表示,“現在很多地方政府網站和電子政務,做得並不好,利用好網絡優勢執政為民才是當務之急。”

據了解,目前政府網站做得好的並不多,內容除了當地主要領導活動日程的報道外,就是介紹當地著名的旅遊資源,以及一些以招商引資為目的的政策性宣傳材料,等等。

打開多個地方政府網站,會發現大多網站處於“半休眠”狀態。不少網站還是創辦之初的“老麵孔”,顯要位置發布的政策法規,是若幹年前放置的,甚至有一家網站的新聞,最新一條還是數月前發布的。記者點擊一些主要欄目,發現裏麵不是空白,就是缺乏時效性和互動性,論壇裏的網民留言寥寥數語。

“現在政府網站普遍更新慢,缺少互動性平台。這樣的網站,對民眾來說,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李成言表示。

2008年,一份專業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57.5%的公眾從未訪問過政府網站。調查對象涉及北京、杭州、廣州、南昌、哈爾濱和成都等大城市。“不需要”被調查者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占55.7%。

“行政信息公開不僅是當前一些政府網站上公布的內容,而應該涉及政府所掌握信息可以公開的方方麵麵,包括公共財政、行政執法、人事決策等細節,以滿足民眾的行政知情權。”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齊善鴻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更好地完善已經普遍建立的政府網站,讓其充分發揮政務公開的作用,充分發揮溝通網友的作用,是一個更好的、更具有製度意義的選擇。”毛壽龍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說,博客是隻起補充作用,而不是起代替作用。”

官博僅是政府網站的補充

在我國目前的政治框架內,大多數官員在博客上還習慣性地代表自己,也代表政府發言。這樣模糊的角色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官博“身份”的矛盾和衝突。

“做好政府網站和電子政務,才是當前官員最需要做的工作。”尹韻公認為,“官博是個人意願表達的平台,不是代表官方發言的渠道。因此,官員可在官博中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但不能代表官方表態。同時,網民也應把官博當做是一種個人與個人交流的場所。”

“官員開博不能居高臨下,應真正坦露自己的真知灼見,有接納不同意見的雅量。”齊善鴻認為,“官員博客做得好,能夠讓官員重新體驗‘公民思維’,更好地矯正官員思維的角色僵化。這樣,官民一體的理想就到位了。”

“在博客上寫作,是一件相當勞神耗時的事情。多數官員平時公務繁忙,短期內把博客做好不成問題,但長期堅持做好,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李成言認為,“要讓官員更加接近民眾,更好地接觸民意,體現民主精神,除身體力行地下去調研外,完全可努力做好政府網站,發揮各類信訪、舉報、熱線電話、信箱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我們的溝通機製,而不必依靠私人化很強的博客。”

“官員要認識到,博客隻是與民眾溝通的方式之一,其他的溝通機製還須同時加強。”中央黨校謝春濤教授認為,“寫博客的官員,必須讓職務職責與個人化個性化的言行,在博客上有個清楚的界限。”

從目前的情況看,雖然官博在未來政府架構中的定位,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官員開設博客了解民意,民眾通過官博了解官員的想法,這有利於民眾與官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也符合政治文明進步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