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組織部門應重視加強對各級官員處理公共突發事件和政府危機公關能力的培訓。”李成言認為,“網絡上的消息、新聞,無論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要培養官員學會冷靜麵對,讓他們學會運用形象、生動、簡潔的網絡語言與網民交流,做到在網民草根中,能以普通身份與網民平等互動。”
目前網絡上已形成一些觀點鮮明的論壇、博客和播客等個人空間,出現了引領網絡輿論的“意見領袖”。他們通常具有超乎想象的輿論引領力,對社會輿論形成和社會穩定形勢產生嚴重影響。
受此啟發,尹韻公建議,組織部門可在官員中組建評論員隊伍,培養有影響力的網絡寫手。“在網絡新聞、博客、論壇等各個方麵培養基本隊伍,把輿論引導滲透到各個網絡節點之中。”
用網絡提升用人公信度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網絡具有快捷化、大容量、跨地域、交互性、大眾化等傳播特征,這為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的多種實現形式、擴大幹部工作民主、增強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科學性和真實性等方麵,提供了新的可能。
“組織部門應當積極收集網絡監督相關信息,作為選人用人重要依據。”李成言認為,“作為組織部門,可利用網絡打通一條考察官員的通道,通過在網上設立部長信箱、監督信箱等正規渠道公開收集線索,及時發現和掌握官員選拔任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同時,李成言還建議,對於網絡中經常出現的批評甚至指責官員的現象,組織部門要與監察部門積極配合、主動介入掌握真實情況,為官員的提拔選用積累重要的依據和參考,形成官員選拔任用工作網絡監督機製。
“組織部門可利用網絡,建立起一個具有宣傳、互動等多功能的網絡溝通平台。”尹韻公認為,“組織部門可利用網絡溝通平台係統、全麵、專業、及時地宣傳官員選拔任用工作、黨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風的成效、接受選人用人方麵的群眾建議。依法利用網絡來向公眾公示官員選拔任用的程序和內容,有針對性地、有策略地公示任免原因,不斷提升選人用人公信度。”
對於如何增加幹部工作透明度,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通過網絡完整公布任免官員的信息是最好的辦法。這些信息主要包括:一是官員基本信息,比如知識背景、從業履曆、工作實績、任職條件及崗位職責;二是官員的任職承諾。每一位官員就任後,將自己的施政理念和目標進行公開,作出承諾,接受群眾監督;三是落實中紀委四次全會精神,在落實好《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的基礎上,公布官員住房、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情況。
“組織部門應當通過論壇等網絡互動功能,引導廣大黨員群眾利用網絡平台積極建言獻策。”齊善鴻認為,“在官員選拔的決策中,組織部門可通過網絡民意調查、網絡辯論、‘懸賞’征集等形式,有效集中群眾智慧,擴大民主決策範圍,創新官員選拔機製。”
網絡監督作為一種並不成熟的民間監督方式,已經登上曆史舞台。受訪專家認為,組織部門需要精心研究其傳播規律,通過網絡這個公眾輿論平台,有效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