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央企豪門“盛宴”何時散(1 / 3)

民主平等是一種普世性的價值準則,是人類共有的文明成果,不獨享於某個國家、民族和政黨。

某些央企的奢侈之風,令人質疑全民資產、壟斷地位所獲得的收益,因公平分配機製嚴重缺失而為極少數人獨享。

“我們老總的辦公室裝修花了20萬!”北京某央企一位會計帶著驚訝向記者講述她在單位的見聞,“辦公室清一色的高檔辦公設備,單獨配有寬敞豪華的衛生間和休息間。”

近年來,一些央企老總的“大方”,及其員工的高收入、高福利,始終處在輿論的“風暴眼”。記者了解到,這些企業主要是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運輸和電力係統。

有關專家認為,壟斷背景下央企巨額利潤結餘全部由自己支配,以及科學分配體係、監管機製的缺失,導致某些央企職務消費過高、收入增長過快,與普通行業的差距進一步擴大。

豪華“央企”

客觀地說,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機製的不斷完善,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普通員工正漸漸淡出高收入、高福利的“雙高”光環,但電力、電信、煙草及能源等壟斷央企的高收入仍遭社會廣泛質疑。

某些央企的“豪華”特色在於,一方麵上報國家虧損,另一方麵花起錢來卻又大手大腳。

2006年8月22日,南航正式推出第四套空姐製服,近6000名空姐統一換新裝。據透露,每位空姐的整套“行頭”造價近萬元人民幣。新裝采用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方案,製作采用的都是高級進口麵料,且飾品和配件也都采用了世界知名品牌,如箱包選擇了國際品牌“新秀麗”,單皮鞋和冬靴分別為“萊爾斯丹”和“真美詩”品牌,襪子是“浪莎”品牌,等等。

此次6000名空姐換裝,粗略計算花費將達6000萬元人民幣。

而同月上旬,據南航發布的半年公報,2006年上半年南航虧損總額達8.35億元。

在此前的2006年4月10日,國家發改委和民航總局再次批準了航空公司的申請,允許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征收標準提高50%。

這樣不考慮成本的支出方式時有耳聞。2006年3月,中國聯通大動作更換司標,對於聯通這樣一個營業網點遍布各地的全國性大公司來說,據業內人士透露:“此次更換司標,中國聯通砸進數億!”

央企內部高層高薪、高職務消費以及員工高收入高福利,同樣遭到社會的質疑。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一些央企負責人年薪平均是職工的13.5倍,如果加上職務消費、公款消費、無償配備的轎車等消費部分,是一個巨大的“黑洞”!某央企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我們老總公款請客,一桌上萬元是常事。”

除央企高層外,普通職工也拿高於社會一般水平的高收入。數據顯示,在國資委監管的169家央企中,內部職工收入明顯高於其他行業的員工,特別是央企“十二強”員工的平均工資,是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的3~4倍,是中部地區平均工資水平的10倍。

記者了解到,某些央企不但超額發工資,還超額置辦職工福利。2006年8月15日,國資委公布了166家央企2005年度的業績考核結果,就有4家央企因違規給本企業員工發放高額房補,考核成績均被國資委給予降分處理,以示懲罰。

“單位不是沒錢發,而是愁於找不到名目。”一次朋友聚會上,在某央企工作的一位朋友趁著酒性發表了一番“即席演說”,令在座的人大開眼界,“我們單位員工每月都有報銷任務,即1500元的超市購物和1000元的汽車油票,完成任務就等於報銷了2500元。超市小票好弄,但油票對於沒開車的員工來說,就不是那麼好辦了。所以領導經常批評,說連錢都不會花,你還有什麼本事?每月白給你2500元你就使勁造,實在沒地方花,就想法找朋友找熟人弄些票湊數。”

不少央企本係統的工作人員還享受某種行業的特權,如鐵路職工的免費乘車,電信業職工的免費電話,以至於南方某城市的地鐵公司也要為其職工家屬免票。

“隻比薪水,不比水平”

某些央企何以處處顯示出如此“大方”?有專家坦言,關鍵在於央企獨享國有資本收益,缺乏約束機製,“隻比薪水,不比水平”的觀念盛行。

據國資委公布的信息顯示,2006年1月~6月,央企實現利潤3516.5億元,增長16%。

對於這樣的數據,一般人卻並不那麼興奮。在一家私營企業上班的吳先生向記者表示:“他們賺那麼多錢,是不是都給自己發福利了,對老百姓沒有多大實際意義。”

記者了解到,按照現行的政策,央企的稅後利潤歸其所有。這就是說,所有央企名義上歸全民所有,但公眾並不享有收益權,央企賺再多的錢,在很大程度上隻能成為它自己的“家庭盛宴”。

“一些央企奢侈之風盛行,主要是當前國有資產管理缺乏必要的監控手段。”有關專家告訴記者,“這些央企虧了要國家補,賺了自己用,老總的收入動輒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