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2 / 3)

其三,卜副省長在陽城視察的第二天晚上,曾經將廖誌國叫到房間單獨談話,時間長達兩個半小時。關於這次談話的具體內容,除了兩位當事人外,其餘無人知曉。即使是黃一平這樣的貼身親信,事後也沒能從廖誌國那兒得到一鱗半爪。不過,從此後的些許蛛絲馬跡上分析,卜、廖二人的那場談話所涉議題不僅廣泛、豐富,而且氣氛不是一般的融洽,雙方在某些問題上達成了高度一致。

比如,廖誌國與卜副省長交談結束,已是深夜十二點多,黃一平送他回房休息。廖誌國吩咐黃一平:“趕緊給喬維民打個電話,告訴他馬上就可以回來,省裏的那隻死扣解開了。現在就打!”

再比如,卜副省長走後第二天,廖誌國交代黃一平:“將城北新區升格成副廳的報告找出來,再送一份報給卜副省長辦公室,他答應幫助催促有關部門,爭取盡快辦理。”

上邊兩件事,說來恰是廖誌國的兩大心病,卡在省裏多時也皆與卜副省長有關。

原海北縣長喬維民,因為與於樹奎有矛盾,五年前主動要求調離海北,任職城北新區黨工委書記。廖誌國上任陽城市長後,喬維民托黃一平從中斡旋,接上了蘇婧婧那條夫人線。不久,喬維民終於得到廖誌國青睞,在城北新區黨工委書記任上,被派往新疆掛職支邊,原定時間兩年。一年前,廖誌國就任市委書記,眼看喬維民掛職時間將到,便提出將他提為副市長。不料,此議一出,卻遭到於樹奎等人的強烈抵製,大量人民來信隨之而來,既告喬維民花錢買官,也控廖誌國賣官鬻爵、任人唯親。因此,喬維民提拔的報告送到省裏,當即遭遇了重大阻力。卜副省長作為省委常委,聽信了於樹奎等人的話,雖然沒有直接表示反對,卻搞了個折中調和,提議先任市長助理,或者放到北部某個窮困市任副市長。廖誌國無奈,隻好動員喬維民在掛職地再呆一陣,以待良機。否則,回來了沒有位置安排。這次,一定是卜副省長鬆口了,喬維民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城北新區升格一事,則是緣於廖誌國兩員心腹大將在此主政——原體育局長薑如明任黨工委書記,原文化局長孫健任管委會主任。此二公,一個因為奉獻了表妹楊豔居功至偉,一個也是由黃一平幫忙在蘇婧婧那兒牽上線。為使這兩人職務得到提升,廖誌國接受黃一平的建議,向省裏打了報告,要求按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規格,將城北新區整體提升為副廳級。如是,兩位主官便水漲船高,同時名正言順得到升遷。還是因為“三劍客”的作梗,省委常委會討論時卡在了卜副省長那兒,理由是陽城已經有了一個副廳級高新技術開發區,而一般地級市也隻有一個同類開發區。況且,城北新區的麵積、人口、經濟總量也不是太足,似乎還不足以撐起這個副廳級。這一卡,使廖誌國對薑如明、孫健的承諾頓成畫餅與泡影。同樣,解鈴還需係鈴人,隻有卜副省長點頭,事情才會有根本轉機。

其四,卜副省長的此次陽城之行,徹底改變了“三劍客”鐵板一塊的既有狀態,也使他們與廖誌國之間的關係趨於和諧、融洽。

卜副省長在視察陽城的三天裏,利用一路陪同的機會,趁機與幾個常委進行了交流,尤其同苗長林、賈大雄等人相談甚深。同時,他也趁著在海北的視察,不失時機敲打了於樹奎。苗、賈、於三人當然明白,這次卜副省長的陽城之行,其意不言而喻,既是向廖誌國示好,也是向自己這一方施壓。既然連背靠的參天大樹都傾斜了,濃蔭下的小草小苗們還有別的選擇麼?因此,當著廖誌國的麵,苗、賈、於三人也不止一次表態:一定全力配合、支持廖誌國同誌的工作,團結一致,顧全大局,把陽城市的各項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卜副省長離開陽城之後,苗長林、賈大雄、於樹奎又分別主動找廖誌國談心,再次表示了自己的忠心,其言頗誠,其意懇切。

不僅如此,隨著各自與廖誌國關係的融洽,“三劍客”之間的關係也出現了微妙變化——苗長林兒子同於樹奎外甥女的戀愛,據說已經近乎破裂,那個N大的漂亮女研究生,看中了一位更有背景與前途的同班同學。而賈大雄在京城讀書的女兒,也未能如願進某大通訊社,好像與海北建築集團駐京辦運作不力有關。加之,“三劍客”的年齡都超過五十了,隨著市、縣兩級黨代會的臨近,大家也都麵臨新的選擇:於樹奎作為陽城資曆最深的縣委書記,需要考慮自己的出路;賈大雄五十三歲了,麵臨著留任常委還是退到人大、政協的難題;苗長林眼看在陽城競爭黨政正職無望,也要重新考慮是否另擇新枝。一句話,大家皆有點自顧不暇,何論他顧?而這種變化,正應了中國一句俗語: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這話雖然說的是夫妻,用在官場卻更為確切。在官場,無論多好的朋友、聯盟,要麼基於共同的利益,要麼基於共同的敵人,一旦這個基礎受到威脅、破壞,不那麼牢固了,一切都會隨之垮塌。很顯然,苗、賈、於之間的聯盟,一是基於苗長林主政陽城這個共同利益,二是基於廖誌國這個共同敵人,除此則隻能懷揣各人的小九九以自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