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專製製度的優勢也很明顯,它把臣民都裝進國家這個籠子裏,隻有統治者是掌控籠子的主人。因而它能夠把廣大分散弱小的農民組織起來,創造巨大的物質財富,創造龐大的帝國,是人類社會第一個偉大發明。中國的大漢王朝,大唐王朝,大清王朝,西方的羅馬帝國,都是明證。所以,在中國封建社會,無論是統治者,還是領導者,甚至是管理者,都容易成為一個專製者。

可是,專製製度的弊端更是不容忽視的,它帶來的惡劣後果更是不言而喻的。由於中國封建專製製度的特征是中央集權,皇帝掌握絕對權力,口含天憲,言出法隨,便難逃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規律,縱然是天縱之聖,也必然會“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落個國破家亡的悲慘下常“遠者數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潰在其子孫矣”(黃宗羲語)。秦隋兩朝,二世而亡;梁武帝唐明皇及身國衰;曆代各朝,一統天下沒有超過300年的,且都敗相早現,過中即衰。專製製度的弊端既危險,又巨大。

所以,近代中國管理學中引進了西方的“民主”觀念。社會心理學家勒溫曾把領導者在領導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工作作風分為三種類型:專製作風、民主作風和放任自流作風。三種不同的領導作風對於組織溝通效果的影響是大不相同的。專製作風的領導者實行的是個人獨裁領導,把權利完全集中於自己手中,他個人獨斷設計工作中的一切,卻很少與組織成員進行溝通,更談不上向組織成員征求意見。所以這種領導作風表麵上看來雖然是一種極為嚴格的管理,但無法顧及組織成員的精神與情感需求。因而,組織內部彌漫著消極態度和對抗情緒。從長遠看這種領導作風必將有害於組織的發展與成長。民主作風的領導則會把部分權力授權給組織成員,並積極提倡組織成員之間相互交流並商討組織事務與決策。同時,還關心他人,尊重他人,鼓勵組織成員提出新意見、好想法。最終達成良好的溝通氛圍,以至在最大程度上調動了組織成員的積極性。而放任自流作風的領導雖也積極倡導組織內部的良好溝通,但缺乏科學的管理,從而使得組織整體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不能有效地完成組織目標。

管理學家坦南鮑姆()和施米特()認為,現代領導者是現代領導過程中的指導者、指揮者和組織者。權力、責任和服務是構成領導者的三個基本要素。任何一個領導都有與他職務相當的法定的權力,沒有權力就不可能實施領導,權力是領導者最基本的職權。從這個意義上說,現代領導者就是組織賦予他在特定時段內一定的權力並運用這種權力的人。現代領導者的權力包含法統權和統禦權兩大類,強製權、法定權和獎勵權屬於法統權,專長權和個人影響權屬於統禦權。

強製權是建立在被領導者懼怕心理基礎之上的一種權力,它以強製的手段要求其成員遵守和執行組織的規範或命令,使被領導者認識到,不服從上司的命令就會導致懲罰。強製權是維持其組織的有序和發展所必須的,也是一個領導者實現其領導所必須的。但是,強製權的強製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了一定的“度”,濫用強製權就是變成了專製主義,必將失去人心,喪失其領導權。隨著人本主義管理的發展,管理的民主化是管理發展的新趨勢,強製權的作用範圍和程度將會越來越校法定權是組織機構正式授予領導者的一種權力。不論是任命的,還是選舉的領導人,都具有法定的權力及其範圍。獎勵權是一種與強製權相對立的、由領導者掌握的對其成員實施物質或精神需求方麵的予奪權。要想成為一個有效的領導者,僅僅隻具有法統權是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統禦權,統禦權是由領導者的個人品德和才能所決定的。專長權是由領導者的某種專業知識和特殊的技能、才幹所形成的尊敬感和佩服力所構成的。個人影響權是指領導者的優良的道德品質、工作作風、勤政廉政、大公無私等要素所形成的影響力。實踐證明,現代領導者的影響力是實現有效領導的最重要的權力。

如何克服幾千年來專製思想的影響,如何在專製與民主之間找到一個製衡的點,是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管理之道不斷探索、不斷前進的今天,隻有不斷轉變自身觀念,不斷提高自身領導修養,管理者才能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