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情況非常緊急,時間就是生命,許多下屬和百姓都勸劉備早些離開危險之地,主將們更是堅決反對劉備的主張。和百姓一起撤退,很快就會被曹操的軍隊趕上,這無異於拿主帥的生命開玩笑埃可是劉備卻力排眾議……誓與百姓同生死。將士們看見主帥如此不顧個人生死,與百姓共同進退,都被深深的感動了。主帥尚能如此,自己的生死又有何妨!於是,劉備冒著被曹操追上的危險和百姓一起撤退。最終,劉備贏得了下屬和百姓的擁護,也為自己贏得了勝利。

中國民間向來就有的“擁劉反曹”傾向,究其原因,雖然和傳統文化中劉備是皇家血統有聯係,但更多的應該是源於劉備這種與百姓共呼吸同命運的個人魅力。

史瓦茲·柯夫將軍說:“下令要部下上戰場算不得英雄,身先士卒上戰場才是英雄好漢。”

在戰場上,最能鼓舞士氣的莫過於將領身先士卒,帶頭衝鋒陷陣。在商場和職場,也是同樣的道理。現在的年輕人都很聰明,如果上頭光會喊口號,卻沒有一點帶頭往前衝的個人魅力,牛皮很快就會被戳破的。單靠著權力來帶人,是最下等的領導,最高明的領導則是身先士卒……通過自身散發出達到願望與目標的熱情。郭台銘就是這樣一個隨時站在第一線上的領導者……

從生產黑白電視的旋鈕起家,到成為台灣地區第一大民間製造業者,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個人魅力是讓員工心服口服的主要原因。

10多年前鴻海剛引進連接器衝壓技術時,郭台銘每天都到工廠,親自帶領同仁一起磨煉技術。郭台銘幹的比員工早,收的比員工晚,餓了隨便吃點餅幹,困了找個地方將就睡會兒,把休息的機會都讓給下屬,自己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機器似的。下屬們受到了郭台銘的感染……以廠為家,努力磨煉,終於在和大家一起連續運作了6個月後,就將鴻海的衝壓技術提升到了國際水準。

2003年,SARS危及全國,到處都籠罩上了SARS的恐怖,尤其是廣東,作為SARS的傳播源頭,更成為了紅色警報區。可就在這時,深圳基地出現了一些問題急需解決,郭台銘想都沒想就決定飛往深圳,他的下屬及家人都一致反對,可是郭台銘依然堅持飛回深圳龍華基地,他對大家說:“哪裏最危險,我就在哪裏!”正是在他這種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散發出來的個人魅力的感染下,全體員工上下一心,共同將鴻海打造成為世界品牌。

要激發團隊的鬥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頭往下跳”,自己不率先顯現出一種氣魄,又怎能去感染人?中國的管理者十分重視這一點,總是以身作則,顯現出與常人不同的氣質,用個人的魅力去感染人,達到一種“無聲勝有聲”的理解和交流,這比任何命令都來得有效。

中國人十分注重信義。中國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惟獨在人要講信義這件事上達成了空前的一致!在中國古代,人們很少簽合同、訂契約,相互間的合作憑據就是一句諾言,所以中國人極力用道德上的強化來使這類模糊的諾言確定下來。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在他看來,誠實待人,不說假話,不騙人,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中國的古人們十分看重“信義”二字,不肯輕易違背諾言,這樣才是一個君子,才是人上之人,從而受到人們的敬重,否則就會遭到人們的鄙夷,被排斥到主流社會之外。

三國時,蜀漢建興九年,諸葛亮命人製造木牛流馬運輸軍糧,再次出兵祁山,第四次攻魏。

魏明帝曹睿親自到長安指揮戰鬥,命令司馬懿統帥諸將領,帶領大軍直奔祁山。麵對兵多將廣、來勢洶洶的魏軍,諸葛亮不敢輕敵,於是命令士兵占據險要地勢,嚴陣以待。

魏蜀兩軍,旌旗在望,鼓角相聞,戰鬥隨時可能打響。在這緊要關頭,蜀軍中有8萬人服役期滿,已有新兵接替,老兵們都整裝待發,盼望著能早點返回故鄉。魏軍有30餘萬人馬,兵力眾多,連營數裏。如果蜀軍放走這8萬老兵,那麼他們的勢力就會更加單薄,取勝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眾將領都為此感到十分憂慮。這些整裝待發的老兵也深感擔心,生怕盼望已久的回鄉願望不能立即實現,擔心要到這場戰爭結束才能回去了。

不少的蜀軍將領向諸葛亮進言,希望留下這8萬老兵,延期一個月,等打完這場戰爭再走。

諸葛亮斷然拒絕道:“統帥三軍必須以絕對守信為本,我豈能以一時之需,而失信於軍心?”停了一停,又說:“何況常年征戰在外的士兵早已歸心似箭,家中的父母妻兒也終日倚門而望,盼望著他們早日回家團聚。”遂下令各部,催促老兵登上歸家的路程。此令一下,所有準備還鄉的老兵在意外之餘也欣喜異常,感激得涕淚交流,主動要求留下參加戰鬥。那些在隊的士兵也受到極大的鼓舞,士氣高昂,摩拳擦掌,準備痛殲魏軍。

諸葛亮在緊要關頭不改原令,收攏了軍心,使還鄉的命令變成了戰鬥的動員令。他運籌帷幄……巧設奇計,在木門設下伏兵。魏軍先鋒張郃,是一員勇將,被誘入木門埋伏圈中,弓弩齊諸葛亮像發,死於亂箭之下。蜀軍人人奮勇,個個爭先,魏軍大敗,司馬懿被迫引軍撤退。犒勞三軍之時,諸葛亮尤其褒獎了那些放棄回鄉、主動參戰的士兵。蜀營中一片歡騰。

諸葛亮取信於士兵,寧使自己一時為難,也要對士兵、百姓講誠信,讓役滿士兵還鄉。因為他深知,一次欺詐行為也許會解決暫時的危機,但是這背後所隱伏的災患比危機本身更危險……現代的管理者也深諳其中的道理,因此在誠信與欺詐之間都會傾向於前者。但是能夠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誠信,不是一般的人都能做到的,而寶潔公司董事長約翰·白波先生卻做到了這一點。

寶潔公司曾和聯合利華就竊取對方商業秘密的事件達成過賠償1000萬美元的協議,許諾互不竊取對方的商業機密。而寶潔公司的員工卻私下雇請私家偵探到聯合利華的垃圾箱裏搜集護發產品的資料。這些員工將搜集到的資料送給了他們的董事長,心想自己立了大功,一定會受到重重的獎賞。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約翰·白波先生卻立即解雇了竊取資料的3個人,並且馬上給聯合利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打電話,告訴他公司裏發生的這些事情。雖然約翰·白波先生當時還不完全了解會有怎樣的後果,但是他還是決定那樣做了。 保潔公司把得到的所有資料送還給了聯合利華公司,並且保證不使用這些資料,之後又討論並達成了保護信息的協議。為此,寶潔公司按照協約付給了聯合利華公司1000萬美元的違約金……

古書雲:“人無信不立”,“人以信為本。”作為管理者,如果不守信用就無法服眾,也就沒有領導的權威。因此,中國的管理者都爭取取信於人,他們誠信待人,坦誠相見。正因如此,他們才會在激烈的現代競爭中遊刃有餘,成就一番事業。

麵子,按照字麵的意思看來就是放在表麵的東西,既然是表麵的東西就不必太在意。對於尷尬的事,西方人通常以一個微笑或一個聳肩就一筆帶過了,而中國人卻把麵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餓死是小,失節是大,這不就是一個麵子問題嘛。中國的管理者早就懂得,要想讓人對自己死心塌地,就必須尊重人,使人真正具有尊嚴感。因此,他們總是盡可能的維護下屬的麵子,給他們以充分的尊重,這樣才能讓下屬死心塌地地為自己賣命嘛!

康熙帝對待人才有他自己獨特的一套方法,他既不像曹操那樣用“術”,也不完全像劉備那樣用“寬”、“仁”,而是用信任與真情厚待他們,尊重他們,極其富有人情味。看看那些心甘情願地為他效命的大臣如魏東亭等,大多是對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康熙帝知人、用人……尊重人,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手下人自然願為他效力了。何以見得呢?且讓我們看看下麵的一則小故事。

康熙帝年輕的時候最喜歡微服出巡,探查民隱。皇帝出巡自然少不了要有保鏢護駕了,而保鏢之中,最靠得住的便是魏東亭。

康熙帝本人最講究科學和實際的考察,有一次,因為要治理黃河,他親自前去巡視河道。在巡視的時候,看到地方老百姓和地方小官發生糾紛,康熙帝自然走到人群中想看個究竟。在觀看中,康熙帝見地方小吏仗勢欺人,便想為老百姓做主,一下子就得罪了那幫惡人,那夥人罵罵咧咧,便要動手打康熙帝,那康熙堂堂皇帝,哪遇到過這種屈辱!康熙帝本想拔出天子寶劍怒斬惡人,替天行道,但因為微服出巡,忘了帶配劍。又轉頭一看,那個魏東亭正呆頭呆腦地望著,不知如何應付這種突發事件。康熙帝大怒,便揚起手,“啪”的就是一記耳光打向魏東亭,斥責道:“主辱臣死,你懂嗎?難道要朕親自動手?”一句話提醒了魏東亭,立即出手解圍。

當晚,在客棧休息的時候,康熙帝要了一杯茶,又要了一些點心,但不知為什麼,總是心神不定,不想吃也沒有興趣做什麼,隻好拿來一本書閱讀,讀了幾頁又放下。來回走了幾步後……想到自己一直標榜仁慈厚待大臣,今天自己卻又當眾打了魏東亭一巴掌,他肯定心中有委屈,處理不好的話,有可能就寒了這個從小玩到大的夥伴的心。

康熙像

於是,康熙帝對在外站崗的魏東亭招了招手,說:“東亭!你過來一下!”魏東亭不知有什麼事,心裏忐忑不安,有點戰戰兢兢,因為今時不同往日,以前和康熙帝一同長大,真是親密無間,但現今皇帝一天天長大,開始有自己的威嚴,再加上今天的一巴掌,使他愈發感到自己和康熙帝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朋友關係了。

當魏東亭走近的時候,沒想到康熙帝卻微笑地說:“讓我瞧瞧你的臉!”康熙帝一邊看他的臉,一邊說:“朕一向以仁慈對待下屬,今日卻無端打了你……”

魏東亭聽了,突然間倍感親切,一股熱氣湧上心頭,臉不禁漲紅了,連忙下跪,說:“主辱臣死,是奴才的過失!”

康熙帝又說,“今天委屈你了!有委屈就哭出來吧!哭過就會舒服一些!”

魏東亭受寵若驚地說:“不不不……沒有委屈!奴才怎會有委屈?”他控製了一下自己的情緒,接著說:“都是奴才手腳慢,見他們冒犯皇上,而奴才居然呆著不知如何應付,真是罪該萬死……”隻見他一邊說,一邊流下眼淚。康熙帝笑著說:“事發突然,不怪你,是朕錯打了你……”魏東亭更忍不住了,不禁涕淚俱下。

康熙帝說:“還說沒有委屈,眼淚都控製不了。”

魏東亭叩頭頓地,誠惶誠恐地說:“沒有委屈!沒有委屈!奴才隻是感到受主上隆恩,感激萬分,不知如何肝腦塗地報答聖上……”

“你說的是實話嗎?”康熙帝一手扶起了魏東亭,頓了頓,說:“你不覺得朕委屈了你,近來對你好像刻薄了一些嗎?”魏東亭立即說:“奴才沒有這樣想過,主子也未曾薄待過奴才!”康熙帝笑著說:“你越來越幹練了,嘴也油了不少!”魏東亭惶恐地說:“奴才豈敢講大話!主上的恩寵,無論是雷霆雨露都是君恩,莫說主子沒有疏遠奴才,就算有,奴才也要自我反省,奴才要自己學乖學好進步!”

康熙帝讓魏東亭不要拘禮,坐下來陪自己隨意地聊聊天。

康熙帝對他說:“你曾說要棄武就文,目的當然是要在日後找一條好的出路,這是對的,如果封你一個官職,隻是朕一句話就可以了,但這樣不能培養你成材。朕要有意鍛煉你一下。你還需要多一點曆練,所以朕對你是嚴格了一些。你知道嗎?索額圖是皇親,有時胡來,隻要不太過分,朕也會忍他一忍,給他一點麵子。將來你的前途,肯定在明珠、索額圖等人之上,但要好好曆練……”

魏東亭聽了,更加感激,說:“主子明訓,令奴才茅塞頓開……”康熙又說:“朕再三籌劃……才不得不把你留在身邊。你要吃得起這個虧呀!”

康熙一番肺腑之言,說得情真意切,魏東亭平常 本來有很多怨氣,但經過今天一掌之後,得到皇帝如此交心地講明白,真是心服口服,更加忠心地做好分內的工作了。

管理之道,就是這麼簡單,隻要注意和下屬溝通,尊重下屬就事半功倍了。很多人以為給予物質獎賞就萬事大吉了,然而這是不夠的,因為你要給下屬最寶貴的東西,才可收買人心,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就是你尊重他的姿態,是你寶貴的時間,你肯抽時間和他誠懇地交流談心,比給他什麼都有用。

“為報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千金不能得死士,一言可以酬知己”,即所謂知人交心得死士也。其中關鍵,就在於給人以真正的尊嚴和尊重,這是中國式管理的一個典型特點。其實這個道理並不難懂,難懂的是如何才能知人、用人、尊重人,這就要看這個領導者的德才學識和天分抱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