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利用投資房產致富(5)(1 / 1)

等待哀怨,不如看看能否行動。

更何況行動不光會消除哀怨,還能帶來財富。

決定房價高低的因素

當然,任何商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間,總有一個理性比例或曲線關係。在決定房產價值中,有幾點最重要的因素:

國民購買力;

房源數量暨供需關係;

房租水平暨空置率;

增值預期。

近年中國房價的持續攀升,除原材料成本國際範圍的上漲外,有下述原因和現實需要考慮:

財富推動因素

由於經濟每年10%左右的持續高速遞增,國民財富增長迅速,近年更由於成千萬人在股市賺了錢,國民的購買力在持續推動房價上漲。但是就普通工薪階層而言,中心城市的房價已大大超越了他們的購買力。

人口密集度

由於中國是人口大國,城市人口過於集中,可建土地資源有限,也會推動房價上漲。

在世界範圍裏,房價最貴的城市不一定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卻一定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如東京、香港、新德裏。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房價比香港還是低很多,但是人口壓力一樣,經濟增長更快。所以從經濟、城市、人口學的角度看,盡管目前已是天價,長期進一步漲價仍是可以預期的。

房租和投資考量

但是至少在北京、深圳等中心大城市,房價和租金收入不成比例。

在歐美一般城市,房價約等於十到二十年租金收入,美國許多州甚至等於七年租金收入。

但是中國中心城市的房價已遠遠高於此標準,北京、深圳房價租金比已達到三十到四十年,相當紐約和舊金山最貴的區域,而且空置率高於國際標準幾倍。

這說明大量人買房博取增值,既非自住,也難以收入合理房租。

北京房產的單位資金房租收入,在2007年,大約等於美國舊金山的70%,休斯敦和佛羅裏達州奧蘭多的10%~20%,比例懸殊已很驚人。

如果從投資回收的角度講,收租回報是極其不合算的,投資的預期唯有靠漲價來支撐。

持續漲價造成的預期增值,既可能推動“投資性”和“恐慌性”購買,促進房價上升,也可能突然扭轉,因失去預期而裹足觀望,甚至期盼降價,造成房價

回落。這種周期性變化,在歐美發達國家的曆史上,已屢見不鮮。

但是比起其他產品,房產由於其使用價值和穩定性,如同股票中的“績優股”,即使停滯或回落,終將隨著周期的變化重新上揚,長期曲線更將是永遠上揚的。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即使調整,時間和幅度都會比較有限。

中國國策推動高房價

而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又加重了這一現象。因為中國地方政府主要財政收入來自一次性的土地拍賣,而非長期的地產稅。

隻有房價高,土地才能拍得好價錢,政府財政收入才高。所以“打壓”都是被動和階段性的,護盤是長期和利益驅動的。歐美各國房市中出現的深度和長期回調,在中國很難實現。2008年房價短期回落政府立即頻頻出招“救市”就是證明。

地方財政靠拍賣土地而非房產稅,不僅使政府財政寅吃卯糧,一吃就是幾十年,也使大量投機性購房、空置房沒有持有成本,坐等漲價,助長投機。

隻要中國一日不改變這種“土地財政”,中國的房價上漲就一日抑製無望。

近年來,一些統計數字不斷透露,證明中國中心城市房屋空置率超高。部分統計說全國空置房達到六千多萬套,夠兩億人居祝而中國城市居民總數才五億多!

一些經濟學家甚至預言,這些空置的未售房、投資房一旦進入銷售和出租市場,就會引發房市崩盤,觸發中國版次貸大危機!

但是這些經濟學家也認為,中國政府不會允許這種危機出現。2008年的高位“救市”就是明證。而中國並非西方,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政府和國有骨幹企業,包括國有金融係統對經濟的“調控”能力遠遠超過美歐政府。因此買房者不要指望等待中國房市出現美國次貸危機後的大崩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