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嬌紅記》是寫一對表兄妹之間的愛情傳奇。表兄申純因落第蒙羞到舅家散心,遇到表妹王嬌娘,彼此被對方的風采、美貌吸引,經過幾番碰撞、試探後,兩人終於互通心曲,傾心相愛。但礙於宗教禮法,他們不敢公開表露自己的感情,隻能背著父母和丫環,暗中來往,但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被丫環飛紅看在眼裏。飛紅也是二八年華的佳人,漸漸對申純產生愛慕之情,對小姐嬌娘暗中嫉妒,便幾次在申、嬌二人之間製造誤會,並差點在嬌娘父母麵前泄露他們的秘密。後來申、嬌二人解除彼此的誤會,更加相愛。飛紅也被他們的真情感動,便幫助申、嬌二人成就婚事。無奈申家派人來求親時,舅父王文瑞卻因外甥是個布衣書生而辭婚,兩人非常悲傷,嬌娘讓申純回去考取功名,再來求親。申純返家,再赴考場果然中舉。後嬌娘母親病死,王文瑞中年喪妻,倍覺淒涼,見申純少年登科,大有前程,又同意申、嬌二人的婚事。正當兩人歡欣鼓舞的時候,帥節度使家公子插來一腳,非要娶王嬌娘為妻不可。王文瑞懼怕、貪戀節度使家權勢,又把嬌娘許給帥公子。申、嬌二人的姻緣再次成為泡影,二人中間幾經離別,多遭波折坎坷,最終有情人不能結成眷屬,後雙雙殉情而死。女兒死後,王文瑞深為後悔,與申家商量,將二人合葬在一起,後人稱其墓為鴛鴦塚。
《嬌紅記》是一曲哀婉淒絕、蕩氣回腸的愛情挽歌。故事一開始,女主人公王嬌娘,就抱定一種若兩情相悅不能同生,定求共死的誌願,中間也幾次提到”生不同衾,死當同穴“的話,為二人最終雙雙殉情埋下了伏筆。嬌娘是個嬌柔剛烈的女子,對愛情有自己的主張,不愛錢財,不愛隻有才華而負心薄情的風流書生,隻要一個與自己真心相愛的人。為了真情她可以義無反顧、奮不顧身,區區性命不能與一腔情愛相提並論。嬌娘好像生來就是為愛情而生的,她多愁善感,憂鬱多思,既怕所愛非人,又傷心於父母拒婚。這份糾纏於二人之間的感情,讓她時憂時喜,身心無時不被情絲牽動,可以說為了愛情,她連命都不要了。
而與之相對的,申純也是個情種,與愛情相比,功名算不上什麼,即使後來考取了功名他也毅然步嬌娘後塵,情願赴死。申純比以往故事中那些為了功名或地位、名聲,始亂終棄的薄情書生要光輝得多,真誠得多。他與嬌娘之間的感情,是對等的,是相稱的,所以給人雖死猶生的感覺,正好圓了二人”生不同衾,死當同穴“的誓言。故事一改中狀元,皆大歡喜的俗套,而是一波三折,有了功名,仍最終毀滅的結局,兩人舟上泣別已是最後的悲劇,硬生生將美撕裂,觀者怎能不望之泣下?
《嬌紅記》另一新奇之處便是將丫環飛紅提到與小姐同等的地位。以往故事中小姐身邊的侍女皆是小姐與情人之間的紅娘。但飛紅偏偏不,雖然起初她也有這種想法,但她漸漸不甘於隻做配角。她本身青春的呼喚,讓她情不自禁地主動去追求自己的情愛。情場之上,已沒有主仆之分,不是小姐才有資本與公子相愛,丫環也可以,她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青春、思想和感情。作者有意將飛紅與嬌娘並列為嬌、紅,說明愛情是人類的大愛,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追求愛情是人的權利,是人的本性,而且愛情沒有貴賤之分,任何宗教禮法、金錢權力,隻能毀滅它,卻不能阻止它。
雖然《嬌紅記》的悲劇是外力造成的,但主角本身不是沒有一點責任的。申純愛嬌娘,願與她終身相伴,但他不能主動去追求,不能與外來阻力相抗衡,隻能等待命運的宣判。自始至終,他隻是個情種,卻不是個衛護愛情的勇者,與其說是舅父王文瑞、帥家公子毀滅了他和嬌娘的愛情,倒不如說一大半是他自己拱手相讓的。愛,不但要付出感情,還要有勇氣、有責任去保護它,而申純除了癡情之外,無疑也具有中國文人書生軟弱的通病。他麵對舅舅的辭婚、帥公子的奪愛,束手無策,唯有抱頭痛哭。這樣的懦弱,怎能不讓嬌娘一心求死?除了死,再沒有別的選擇。嬌娘雖稱讚文君私奔相如,但她所愛的申純沒有相如那樣的寒士才情和浪子氣魄,他們又怎麼敢有私奔之想?他們徒有追求全新愛情的意識,卻沒有衛護愛情的力量,在眾多的羅網之下,怎麼能不葬身於蕭蕭荒丘?封建勢力扼殺了他們的愛情,而他們自身服從於扼殺,才是真正的悲劇。
而最後的合塚,不過是生者的自我安慰,於死者又有何益?所謂的雙棲鴛鴦,也不過是作者有意給予的心理補償,活著的人並沒有死去,又怎麼知道哪裏會有天堂?
《嬌紅記》勝在情節跌宕,波折橫生。感情在挫折中愈演愈烈,愛深情切,兩人終於雙雙以死相見,所有的阻隔、束縛也便紛紛自行解散了。大幕落下,死者已矣,生者餘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