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麵所談到的那樣,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缺少私人空間的概念,中國人的好奇心似乎特別重,熱衷於打探別人的隱私,特別是那種觸及別人心靈底線的隱私。曾經看過一個作者描寫中國人窺探別人隱私的情形,覺得很好笑,他這樣寫道:“中國人生活中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情形——任何消息都能非常迅速地傳遍這個泱泱大國,這是外國人無法理解的。當你舉步前往預定地點,正歡喜能享受獨處時,當你沉浸在無人審視你一舉一動的美妙感覺中,不巧抬眼環顧一下四周,就會吃驚地發現,有幾張黃色麵孔正隔著樹木窺視你,他們的表情既嚴肅,又像‘斯芬克斯’一般詭秘,儼然他們是生長在那兒,永遠固定在那兒的。隨後,他們一個接一個地返回到他們自己的村子,於是,住在那個相當狹小的空間裏的,每一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都知道你出去期間所做的一切。”這樣的描述,真讓人忍俊不禁。
基於中國人愛窺視別人隱私的心理,現在的人們也逐漸發展出一套應付的對策,網上有人總結了一下中國人的十大隱私問答語錄,拿來看看,逗樂一下:
1.那事兒
中國的語言有一種含蓄之美,說起來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指代詞,可一用到特定的語境中,便有一些特別的意思,之所以不直接說出“那事”到底是“哪事”,通常是因為不便宣之於口;而且如此一來,信息量極大,想象的空間也大,比如辦公室裏議論張主任和劉秘書之間的“那事兒”,十個人可能有十個版本,兩人的隱私無形之中也就被一網打盡了。
2.作風問題
作風問題特指在男女關係上的非正常現象。很長一段時間,在中國人的概念中,作風問題幾乎是隱私的唯一內容。“作風問題”這一說法非常曖昧,本來與工作無關,但人們對某個人的工作評價又常常愛把它扯進去作參照,某些領導幹部常常會因其作風問題而影響仕途。也許在這一點上,中國老百姓和外國老百姓的態度是最一致的,都希望領導者的隱私大曝光。
3.忙什麼呢
外國人見麵打招呼多不用疑問句,Hello兩聲就完事了。中國人以前愛問“吃了嗎?”現在改問:“忙什麼呢?”也許是隨口一問,但同樣讓人難於回答。“還沒吃”或“沒忙什麼”全是廢話,認真報告就顯得傻。究其根源,人人都有隱私,而是在大家的概念中,似乎隻有涉及男女之間的事才算得上隱私,對於其他的則仿佛雙方都有“知情權”——不管你愛不愛說、愛不愛聽。
4.你是屬什麼的
現在人人都已經知道女人的年齡不便問了,但還是很想知道,於是就迂回一下,問她的屬相,反正一般人再反常,從長相上也差不出12歲去,類似的還有“你哪年大學畢業的?”
5.待遇還行吧
在外資企業和一些企業化管理的單位,員工之間不許互問薪金已成為規矩。於是一些富於語言技巧的人把好奇心隱藏在關切下麵。”你那兒待遇還行吧?”“對薪酬方麵滿意嗎?”因此,一句含糊的“還行”、“過得去”絕對是不令人滿意的,回答越詳細越準確越好,“三四千”都屬態度不好的回答。
6.你是哪裏人
在所有常用問話中,這是最沒有顧忌的一句,剛一認識就敢問,稍微熟悉就更是要問。從來沒有人覺得有什麼不妥。其實這句話還真煩人,一個是中國人的籍貫特別複雜,不容易說清楚;另一個是,中國地方太大,某些地方難免名聲不佳,作為當地人不一定會以出生地為榮,自然不願時時提起。有些人的回答是這樣的:“你看我像哪裏人?”然後不置可否地笑一笑。
7.無可奉告
這句本應出現在正式場合裏的外交辭令,現在已被許多普通百姓用來保護自己的隱私了。通常為了減低這句話的嚴重性,說話人會以一種玩笑的態度處理。前不久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中那個被記者窮追不舍的鄉鎮幹部,竟也把這幾個字掛在嘴邊,讓人啼笑皆非。
8.男的還是女的
這是辦公室裏最容易聽到的一句話。某君不在的時候,有同事替他接聽了電話,他回來就問:“男的還是女的?”同事們就在一邊起哄,說你不從實招出近來有啥“豔遇”就不告訴你對方留下的回電號碼。
9.請勿打擾
很多中國人是從第一次住星級酒店時知道這個說法的,但有意識地使用酒店提供的這塊牌子的人並不多。從“文革”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大都有在招待所和旅社裏住宿而被服務員不打招呼破門而入的經驗,多數情況下是送開水,有時也就是看看,不說話,表情漠然,弄得人莫名其妙。
10.這是我同學
一個男人與年齡相仿的女人(但肯定不是妻子)在酒吧約會,被熟人撞見時,非常簡單地介紹“這是我同學”,對方肯定不信,就算是同學也不是一般同學,於是瞎猜一番,好奇心都快燒著了。現代的同學跟古代的表兄妹一樣聽著曖昧。
玩笑歸玩笑,其實,中國人的隱私是聽不得也講不得的。你也許認識高層人士,他或許要向你傾吐秘密,但這一定不是什麼特權或是好事,反而很可能是一種精神負擔。譬如很多人打破鏡子,是因為鏡子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醜陋。有一種人,他們不能忍受那些見過他們醜陋麵孔的人。假如你看到了某人不光彩的一麵,別人看待你的目光將不再友善,古往今來,很多帝王在用人之後就殺人滅口,以此來遮掩他做過的那些有損自己名聲和形象的事實。現代社會被殺人滅口似乎過於誇張,但是也不是什麼新聞;而因為聽得別人的秘密、被人芥蒂在心的例子還是比比皆是的,所以別人的隱私聽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