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人根本沒有私生活。這話乍一聽有些絕對,可是仔細想想,也不是全無道理。環顧四周,好好琢磨琢磨,我們會發現:原來中國人的私生活空間真的如此有限。

古裝電影裏有很多這樣的鏡頭:偷窺者把手指沾濕了在窗戶紙上一捅,裏邊的人幹什麼就一目了然。這是真的,如果你到故宮遊玩,會看到慈禧那張床也是四四方方掛青帷幕的,可想而知,即使守衛再森嚴,皇室也不能幸免被偷窺。所以古時候的人再窮也得有一張大床,床帷幕放下來圍出一個四四方方的狹小空間,床帳之外的人看不進來,這才是唯一的私人空間。但是人不能老在床上呆著,大家族裏的年輕夫妻要是白天關門,就會被傳為笑談,做媳婦的中午把頭發睡亂了,婆婆就會指桑罵槐,那做媳婦的也隻能忍氣吞聲。也難怪,從新婚之夜開始,新娘已經受過這樣的訓練和考驗了——“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晚上,也得忍受一大幫人在窗戶底下甚至於在床底下樂滋滋地偷聽。雖然陋習代代相傳,但新娘們知道對付鬧洞房是不能惱的,你越惱就越難過,還不如賠著笑臉聽任擺布,反正總會過去的,以後的生活還會有更多隱私的尷尬和無奈。

上海的裏弄、北京的胡同、大雜院、筒子樓,在中國人的生活環境裏,私人空間成為一種奢侈。傍晚時分的阡陌巷道,空氣裏浮動著一種特殊的雜亂無章的氣息,很多人熟悉這種氣息,從中嗅得出隱私的味道。即使隨著中國人居住條件的改善,搬進單元樓裏,或者本來是住在機關大院的,並沒有受過“隔牆有耳”的訓練,這種氣息仍然存在,隻不過是稀薄了一點而已。單元樓的居委會、大院的門房,迅速自覺地成為隱私集散地。於是我們中國人從小就習慣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生活,“吃了嗎?”“去哪兒?”——早就知道是廢話中的廢話,還是不能不賠著笑應付,笑得兩頰肌肉發酸。

和朋友、家人聚餐的時候,我們圍坐在一張大桌子跟前嘰裏呱啦地彙報著自己的近況,訴說著自己的煩惱,有時還會天南地北一番,當窮盡各種話題後,我們最喜歡把話題轉移到什麼上的呢?我想大多數人的經曆都是明星的私生活。 比如誰和誰的孩子手術狀況如何,誰今年到底能不能生個豬寶寶,誰和誰離婚了,誰和誰進行口水戰了……我們樂此不疲、津津樂道,仿佛那些明星就住我們家隔壁、那些事的發生被我們親眼目睹。關於明星私生活的新聞滿天飛舞,弄得一些大腕們不勝其煩,多次與娛樂記者發生衝突;去年誰就怒斥一個跟蹤他多年的狗仔隊,想必是忍無可忍了吧。生氣歸生氣,憤怒歸憤怒,生活還是要繼續,所以我們仍然可以聽到街頭巷尾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聊以消解平淡生活的單調與無趣。

前幾年,一部電影《手機》引起了社會巨大的反響。全中國那麼多人在使用手機,有幾個人的手機裏不會存著幾條和自己生活隱私有關的短信?老婆檢查老公有沒有外遇,查看手機短信不失為一個簡單可行的辦法。手機作為通訊工具,因為其便於攜帶,價錢也不貴,沒有理由不成為容易被人識破的隱私地圖。這張地圖上不僅記錄了外遇、情人這些隱私符號,甚至有可能記錄貪汙腐敗等更見不得人的隱私符號。有人曾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某地因為上麵突擊檢查官員手機裏的短信,而導致五名官員自殺——這個消息當然是假的,但與其說它是假的,還不如說它是老百姓故意忽悠的產物。以前戀人之間不寫書信是少見的,不過有了手機短信後,戀人們不但連書信都不寫,甚至連電子郵件都懶得寫了。手機短信取代了傳統的書信往來。有什麼可以稱之為隱私的內容,一般也會藏身在手機之中,是極容易被人窺視的。

凡是中國人,應該都有過填寫表格和檔案的經曆。 表格是中國人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每個人的成長經曆中都少不了要麵對它。 比如升學考試前要填表格,單位年終考核時也要填表格。從小到大,總有填不完的表格。明明是自己一個人參加高考,卻非要讓你填家庭出身、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情況;留心一下,就會發現,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員這兩項,幾乎是所有表格都要求填的內容。在中國填表格,真的是名目繁多,讓你乖乖地透露自己的隱私。檔案也是個很重要的東西,記載了重要的個人信息,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的一張人生履曆表。其實檔案對我們來說,不但重要,而且還很神奇,因為雖然它從小到大一直跟隨著我們,但是我們很少有人見過自己的檔案裏到底有什麼。我們的隱私完全在別人那裏,自己卻一點都不知道,這是一件極其冷幽默的事情。

眾所周知,在很多國家,個人的收入情況是不能隨便問的,那屬於隱私範疇。在這一點上,中國人這些年似乎開始轉向按國際慣例了,有些公司已經明文規定:不許員工相互詢問薪酬。當然了,在這方麵我們國際慣例步子邁得比較小,大部分中國公司的辦公室裏,並沒有這樣的規矩。同處一間屋子,誰都知道彼此的年齡、籍貫、收入、婚姻等個人資料,這些本來屬於私人空間的東西就像“飄柔的秘密”一樣很快變成“一傳十,十傳百,變成人盡皆知的秘密”。很多人不喜歡與同事戀愛結婚,因為什麼事都一清二楚,像兄弟姐妹一樣,一點朦朧美感都沒有。

可是,上麵提到的私人空間和我們所談的隱私還是不同的,私人空間是一種不關乎意識形態、是非對錯的東西,換言之,就是一種我想說就說、不想說就不說、也沒有什麼太需要遮掩的東西。然而,隱私這個詞語似乎更加隱晦,它代表的是為人處世中的一條潛規則,即我們不希望他人看到的、聽到的、諱莫如深的、僅僅屬於自己的東西。這種隱私,是我們做人的底線,如果將這條底線公之於眾,我們就會感到缺乏安全,產生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