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雜技(2)(2 / 2)

隨著歲月的推移,喬家班的演出方式由明場子改為“布搭篷子”,有了專門的舞台和固定的觀眾席,藝人也從原來的幾個人增加到了幾十人,並且還增加了馴獸表演。當時喬家班還隻是一個民間表演班子,真正使喬家班具有全國乃至國際影響的是喬進美的兒子喬誌清(1875—1950)。在一次外出演出時,喬治清與河北吳橋著名的張家班班主之女張素真相遇並相愛,後結為秦晉之好。喬氏夫婦汲取兩家雜技的精髓,將雜技藝術中的武術、氣功、馴獸、馬術、魔術等融為一體,並以原來的班子為基礎,組建了有相當規模的喬家職業班,更新雜技節目,變換演出內容,使喬家班的名聲更響了。

由於名聲越來越大,喬家班還多次進宮廷演出,並先後到過日本、印度、俄羅斯、朝鮮等20多個國家演出。民國年間,喬家班馳譽大江南北、名享長城內外。

解放後,該村的雜技力量成為濮陽雜技和河南雜技的人材基地。帶有濃鬱鄉土特色的雜技深受廣大城鄉群眾的喜愛。輕蹬技、頂碗、飛叉等節目參加國家、省區比賽均獲好評。其中《雙層晃板》獲河南省第一屆雜技比賽一等獎,第二屆全國雜技比賽銅獎及日本雜技研究會特別獎,1987年在法國巴黎國際藝術節中獲銀獎。1989年7月作為中國雜技團在巴黎藝術節比賽中獲得第一名。在2002年舉辦的第四屆全國青少年雜技比賽上《女子排椅》獲金獎,《晃梯》獲銀獎。據統計,東北莊籍的演員,近10年中捧回國家級、世界級的各種雜技獎杯(牌)達37個。

二、我國兩大國際雜技藝術節

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和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是我國兩大國際雜技藝術節。

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

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是以“吳橋”命名的國家級國際性藝術盛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吳橋雜技節創辦於1987年,1999年第七屆起與文化部共同主辦,每兩年一屆。時間為每個舉辦年的10月底至11月初,地點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曆經20年發展積累,吳橋雜技節以其高定位、高起點、高品位,逐步造就了無可爭議的國際國內地位,成為河北唯一冠以“國際”名稱的標誌性文化節慶品牌,成為中國雜技藝術領域舉辦曆史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國家級國際性雜技藝術節。

雜技藝術節期間主要有國際雜技比賽、傳統民間藝術表演、國際馬戲論壇、雜技藝術交流、參觀雜技之鄉、雜技圖片展覽、國際雜技商演洽談等。至今,已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節目參加了比賽演出,體現了國際雜壇的領先水平,代表了世界雜技最新成果,引領了國際雜技發展方向,給雜技節增添了無限精彩和超凡魅力。世界各大雜技賽場的負責人、各雜技強國的著名團體和國際雜技名流也都曾親臨賽場參賽交流、觀摩指導。他們對東方雜技大賽場的節目質量、運作水平和國際地位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極高評價,被盛譽為“東方雜技大賽場”,與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法國巴黎國際雜技節成為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雜技賽場。比賽所設的最高獎——金獅獎已成為國際雜技藝術家們熱切追逐和最為向往的獎項。

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

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創辦於1992年,由文化部外聯局、中國雜技藝術家協會、中國對外演出公司、武漢市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主辦。該節每兩年舉辦一屆,舉辦地固定為湖北省武漢市。雜技比賽以公開演出的形式進行,參賽節目包括舞台雜技、空中雜技、魔術、滑稽、馴獸等。比賽設有黃鶴金、銀、銅獎,芳草(少年)金、銀、銅獎,並頒發獎金。此外,藝術節還設有榮譽獎和優秀獎若幹名。中國武漢國際雜技節已形成一套與世界其它賽場基本一致的比賽規則和評獎辦法。

中國武漢國際雜技藝術節是與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雜技節、法國巴黎國際雜技節和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齊名的四大國際雜技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