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民間舞蹈(1)(1 / 3)

§§§引言

民間舞蹈是產生和流傳於民間、鮮明、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舞蹈。它反映人民的勞動、鬥爭、交際和愛情生活。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民間舞蹈受生活方式、曆史傳統、風俗習慣、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甚至地理和氣候等自然環境的影響,從而顯現出特色的明顯差異。民間舞蹈具有共同特點是:

自娛性。動作步法比較單純精煉,易於為廣大群眾所掌握。在家族,村寨中以言傳身授的獨特方式繼承流傳,其表演性質常常和群眾性的自娛活動緊密相連。許多種類的民間舞蹈都可以形成成千上萬人的大型舞會。

即興性。民間舞蹈動作姿態的規範性較弱,可變性較強,在大體一致的步伐、動作、節奏、韻律下,不同舞蹈者可做各種即興的發揮。

穩定性。由於其常在特定範圍內流傳,受外界影響甚少,雖在不斷變化發展中,但其特色相對比較穩定,改變緩慢。民間舞蹈是專業舞蹈創作主要素材來源。各國封建社會的宮廷舞蹈、各國各民族的古典舞蹈、劇場歌舞和舞會舞蹈,都和民間舞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

我國民間舞蹈包括生活習俗舞蹈、生產習俗舞蹈、人生禮儀習俗舞蹈、宗教信仰習俗舞蹈、歲時節令習俗舞蹈等。

§§§第一節生活習俗舞蹈

生活習俗舞蹈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跳的舞蹈和現表人民日常生活情趣的舞蹈兩類。日常生活中常跳的舞蹈,如雲南迪慶藏族鍋莊舞等。

一、雲南迪慶藏族鍋莊舞

藏族鍋莊舞又稱“果卓”、“歌莊”、“卓”等,藏語意為圓圈歌舞,分布於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壩、甘孜,雲南迪慶及青海、甘肅的藏族聚居區。根據從雲南省麗江石鼓轎子村出土的唐代藏文畫像碑中的舞蹈形象推測,鍋莊舞已有上千年的曆史。鍋莊分為用於大型宗教祭祀活動的“大鍋莊”、用於民間傳統節日的“中鍋莊”和用於親朋聚會的“小鍋莊”等幾種,規模和功能各有不同。舞蹈時,一般男女各排半圓拉手成圈,有一人領頭,分男女一問一答,反複對唱,無樂器伴奏。整個舞蹈由先慢後快的兩段舞組成,基本動作有“悠顫跨腿”、“趨步輾轉”、“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為主變換舞姿,隊形按順時針行進,圓圈有大有小,偶爾變換“龍擺尾”圖案。

迪慶藏族鍋莊舞以德欽縣奔子欄鎮和香格裏拉市沾塘鎮、小中甸鎮的最有代表性。奔子欄在待客時以鍋莊歌舞形式表現係列禮儀程序,有“祝福鍋莊”、“逐客鍋莊”、“讚頌鍋莊”、“相會鍋莊”、“辭別鍋莊”、“挽留鍋莊”、“送別鍋莊”、“祈福鍋莊”等種類,都是民眾日常生活的內容,在全國各藏區十分罕見。其曲調分“吆”、“卓金”、“霞卓”、“卓草”四個部分。香格裏拉鍋莊分古、新兩種,“擦尼”是古鍋莊,歌詞內容、舞步形式都較古老,具有濃厚的祭祀性質,有專門的動作和歌詞,多為宗教界和老年人喜愛;“擦司”是新舞,係隨著不同時代而新編的歌舞。迪慶藏族鍋莊的歌、舞、詞都很豐富,唱詞以三句為一段。凡遇喜慶佳節、新居落成、婚嫁喜事,人們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在一起跳個通宵,表示歡慶和祝福。

表現人民日常生活情趣的舞蹈如漢族舞蹈《跑驢》,河北井陘《拉花》,台灣雅美人的《發舞》等。

二、河北《跑驢》

河北昌黎地秧歌中有妞、醜(文醜、武醜)、公子等各種人物,他們的舞姿動作非常細膩,富於表現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場子”、“小出子”中,塑造各種不同人物的藝術形象,善於表現有故事情節的雙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劇。著名的地秧歌表演藝術家周國寶和周國珍、張遷合作,根據“王小趕腳”、“傻柱子接媳婦”加工創作的民間舞《跑驢》,其主要舞蹈語彙,就是選用地秧歌的素材,表現媳婦騎驢,丈夫趕驢,去串親戚,一路上經曆上坡、下坡、淌水等難事,驢累倒在路旁,丈夫用盡力氣,還是拽不起驢來;幾經周折拽起驢後,差點兒被驢踢著。整個舞蹈充滿了民間生活情趣。這個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舞蹈,在參加1953年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時,曾榮獲優秀節目獎,並且傳到各地。隨後,由中國青藝術團帶到布加勒斯特,參加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榮獲國際舞蹈比賽二等獎。

三、維吾爾族多朗舞

多朗是居住在塔裏木盆地個別地區維吾爾族人的自稱。多朗人有一種其他地區的維吾爾族、蒙古族所沒有的稱作“久萬托依”(維語為少婦之喜)的習俗,多朗青年男子娶妻後並不算成年,仍和父母一起生活,隻有在妻子懷孕、夫家為她舉行禮儀活動後,才可獨立生活。這種禮儀活動就是“久萬托依”。一家舉行“久萬托依”,不僅邀請親朋好友共同慶賀,全村人都會來參加,盛會活動中跳多朗舞是主要內容。

多朗舞基本上是兩人為一組的對舞形式,群眾跳多朗舞總是從散板開始,按照多朗木卡姆固定的順序跳下來。婉轉的琴聲奏起了散板。幾個歌手唱起了高亢嘹亮的序歌,接著手鼓敲起渾厚有力的節奏,大家紛紛起來,邀請善舞的對手雙雙起舞(多是男女分別而舞)。鼓聲轉快,舞蹈也由平穩轉為激烈,兩人忽而用肩靠緊,又驟然旋風似的散開,節拍急促;又由兩人對轉,變成分散的競技性旋轉,最後隻留下一人在場中央,左旋右轉快疾如風……群眾為他的高超技藝熱烈鼓掌,並伸出大拇指稱他為“烏斯塔!”(意為能手),多朗舞在激奮歡快的高潮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