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曹操:傳統政治強人的典型代表(2)(1 / 1)

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尤其是好色,在中國曆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一生不知娶過多少夫人,更有許多侍妾、婢女、歌妓……但不時的豔遇也都會搞出一些風流之事。據說他少年的時候就用計謀搶奪過別人的漂亮新娘,他曾娶大將軍何進的兒媳婦,又曾與關公爭奪呂布部將的夫人(或為貂蟬),宛城張繡投降後因嬸嬸遭曹操玩弄而複反叛……建一座銅雀台,把歌女姬妾都集中到那裏,以供自己玩樂。臨死的遺囑都要求繼承人善待自己的姬妾,並叮囑姬妾們要在銅雀台上安放一張六尺長的床,布好帷帳,早晨備好食物供上,每月的月初與十五,都要在床前奏樂,從早晨演奏到中午,就像曹操還活著的時候一樣。並還特別囑咐他們,要常登銅雀台,在台上向曹操的陵墓眺望……要求他的女人們永遠記住他、懷念他,並為他守寡。

有人以勝敗論英雄,認為曹操統一了北方,且為一統天下打下基礎,所以是有功績的英雄。曹操自己也說:“設使天下沒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似乎有了“統一”的前提,政治家的品行與手段、其政權的性質就不再重要了。要知道,曹操掃滅割據北方的各種勢力,其目的在於建立自己的“家天下”,其兒子曹丕的篡位,便是繼承曹操的遺誌。試問:難道隻要是用戰爭手段建立自己一統天下王朝的創立者都是英雄、偉人?正是這種價值觀與理念造成中國社會無休止地改朝換代,你知道在這一曆史過程中中華民族在承擔著怎樣的悲慘苦難嗎?人類社會存在的價值到底應該是什麼?戰爭“統一”或者說“槍杆子裏出政權”就是人類要追求的目標嗎?尤其是那種“隻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統一”會有多少價值?用暴力奪得的政權也會用暴力維持,這必然又會喚起其他人群的揭竿而起!這一文化怪圈,其原因也或在此思維理念維護的成王敗寇之價值體係。政治成就之高低的衡量標準應該是政治家如何對待人民的福祉與權益,絕非是“統一”戰爭的勝敗。

有人用曹操生活樸素來為其翻案,《三國誌·武帝紀》注引《魏書》說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衣不錦繡,侍禦履不二采,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曹操不講究穿戴,衣著樸素諸方麵也隻是相對而言,就是說他隻比這方麵講究奢華的統治者要好一點,問題在“不好華麗”能算人格光輝?“後宮衣不錦繡”就算高尚了?同時,這也隻是曹操的脾性所決定的,他的生活習慣而已,決非他樸素節儉了,國家財政就能給百姓免去多少賦稅。更何況在國政戰事方麵,“功勞宜賞,不吝千金”,以籠絡人心,真所謂將錢用在了刀口上,哪有多少節儉的味道。同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他的人生信條,好色而玩弄婦女更是他的家常便飯,這種人的生活也叫樸素?據說希特勒的生活也相當簡樸,不吸煙且基本食素,斯大林一件大衣穿十五年,入殮時無新衣……這能說明多少問題?

在中國傳統專製文化之下,政治領域的主要成就,就是奸雄政治家的層出不窮,形成群魔亂舞式的曆史潮流。而曹操的一生正是這一政治文化的典型代表,三國也是這一政治文化最為傳奇的曆史舞台。我們為什麼沒有產生一種追求正義、理性與和平、人權的政治文化,形成一些協商契約式的光明磊落的遊戲規則,而始終在陰謀殘殺與勝王敗寇的胡同裏轉圈?這到底是三國政治、奸雄曹操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還是我們自覺以這樣的愚昧政治為民族文化之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