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3 / 3)

沒有公平可言!

楊廣第二個被後人指責的是窮兵黷武,三征高麗。

其實,這同樣也是一個雙重標準的問題。

征高麗其實不是楊廣的發明,漢武帝時便對朝鮮半島進行了征討,並在那裏設立了漢朝的四個郡。楊廣征高麗,其實是效仿漢武帝。

在楊廣之後,李唐王朝其實也征高麗,千古一帝太宗李世民也曾經有過一次禦駕親征,同樣也失敗了。在李世民之後,他的兒子李治繼續對高麗的征戰,終於在公元668年將高麗滅國。從隋文帝楊堅時便開始的對高麗征戰,曆經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四朝,終告完成。

征高麗並非窮兵黷武,而是地域政治的需要。如果坐視高麗在中國的東北部崛起,必然會對中原政權造成威脅。

無論是開挖運河,還是遠征高麗,其實都是楊廣“千古一帝”計劃的一部分,他想通過開疆擴土成為千古一帝,然而好的初衷,並沒有收到好的結果。

這個世界或許就是這樣,好的願望並不一定收到好的結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也僅僅是理論上的,有過生活閱曆的人都知道。

三征高麗終告失敗,讓楊廣在追求“千古一帝”的道路上重重摔了一跤,隨後在雁門他又遭遇了突厥人的包圍,這次突如其來的包圍沉重的打擊了楊廣的自信心。

一個人總會遇到挫折,遇到挫折並不可怕,可怕在於挫折來的不是時候。如果年輕時遭遇挫折,那麼雖然會頭破血流,但會越挫越勇;如果人到中年後遭遇挫折,很多人已經經不起考驗,往往一次挫折就一敗塗地。

楊廣在雁門遭遇包圍時已經四十七歲了,人到中年,再也經不起這樣的挫折。

雁門解圍之後,楊廣“千古一帝”的夢破滅了,在他看來,所謂“千古一帝”隻是一個夢,可遇而不可求。

一年後,楊廣做出了一生中最錯誤的決定:三下江都!

此時的楊廣心意闌珊,再也找不回往日的雄心,他隻想找一個地方讓自己放鬆下來,至於“千古一帝比肩秦皇漢武”,就讓它隨風去吧!

楊廣把江都當成自己的歸宿,如同一個迷路的孩子要執著回家一樣,他想坐鎮江都遙控全國,然而他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以隋朝的版圖而言,以長安控製全國易,以江都控製全國難。以長安控製全國,如同心髒控製軀體,以江都控製全國,如同手指控製軀體,而楊廣因為心靈的歸宿,放棄的長安這個“心髒”,選擇了江都這根“手指”。

當楊廣的大船向江都浩浩蕩蕩駛去,也就鑄成了集天下之鐵都無法鑄成的大錯,同時也把自己送上了一條單行線,曾經的追夢皇帝,就這樣決絕的走上了無法回頭的路。

大業十三年七月,楊廣的表哥李淵從晉陽起兵,用楊廣授予他的權力造起了楊廣的反。僅僅五個月,李淵以隋朝正規軍為班底的義軍攻克楊廣孫子楊侑鎮守的長安城,隋朝國都被攻占,權柄落於李淵之手。

遠在江都的楊廣應該在幾個月後得知了這個消息,而且知道自己的皇帝頭銜已經被李淵注銷,搖身一變成為太上皇。

此時的楊廣如果幡然醒悟,或許還有挽回的餘地,然而他想的卻不是打回長安,想的卻是遷都金陵,形成南北分立。

然而太晚了,長安已成夢境,金陵同樣也隻在夢中。思鄉心切的皇家衛隊在宇文化及等人的煽動下發生了嘩變,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被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大業十四年三月十一日,楊廣被嘩變的士兵逼到絕境,他苦求一杯毒酒竟然不能得到,最後解下自己的汗巾交給嘩變士兵,被縊身死!

他的年號“大業”也在這一年終結。

“大業”,“大大的功業”,“千古一帝的功業”,然而最終卻以“大孽”收場。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登基之初的目標是千古一帝,最後的結局卻是千古罵名,差之毫厘之間,謬以千裏之外。

於是楊廣沉重的一聲歎息,對後世的人說道:“其實你不懂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