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2 / 3)

而楊廣,在鎮守江都的十年,便是把語言當做帝國融合的凝固劑。

江都的十年,是楊廣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在這十年裏,他把自己與江都融合在一起。

在江都初始的幾年,楊廣其實並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因為那時楊勇的太子之位非常穩固,而楊廣也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任務,至於當皇帝,不是他這個次子想的事。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太子楊勇開始走下坡路,作為儲君,不太注意小節和禮數,漸漸地皇帝楊堅和獨孤皇後都對楊勇產生了厭煩,楊廣的機會就此到來。

鎮守江都的楊廣長年駐守江都,每年隻去長安朝見一次,在一次朝見中,他敏銳地發現了母親對太子楊勇的厭煩,這時他知道,雞蛋終於有縫了!

從此之後,楊廣開始行動,以前他是沒有機會,現在他不會放棄機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運作,太子楊勇的形象江河日下,而晉王楊廣的形象與日俱增,圍繞在皇帝、皇後身邊的人都為楊廣說好話,而潑向太子楊勇的基本都是髒水。更重要的是,獨孤皇後堅決站在了楊廣這一邊,她特別喜歡次子楊廣和兒媳蕭氏,在她的眼中,這才是未來皇帝和皇後的組合。

而太子楊勇,不僅不注意小節,而且不喜歡父母為他娶的正妻,最後導致正妻在被冷落中突然發病去世。更讓獨孤皇後不能容忍的是,楊勇不喜歡正妻,反而跟其他小妾生了十個兒子,最寵愛的那一個小妾身世不清不楚,可能還是一個私生女。

讓一個私生女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讓楊廣這些親王日後去看這個私生女的臉色?這讓獨孤皇後無法接受!

在獨孤皇後以及權臣楊素的幫助下,晉王楊廣如願以償的扳倒了太子楊勇,楊勇最終成為廢太子,而楊廣一躍成為貨真價實的太子。

楊廣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來了,父皇楊堅將他冊立為太子,在冊立儀式上,楊堅對他說了一句話:吾以大興,公成帝業!

這句話影響了楊廣的一生。

要做皇帝,要做青史留名的千古一帝!

四年後,楊堅駕崩,楊廣即位成為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他麵前是一片陽光燦爛,他要在這片燦爛中成為千古一帝。

在最初的幾年,他很上路,很有千古一帝的模樣。

在這幾年裏,他整修長城,開挖運河,招撫西域,平定吐穀渾,在他的手上,隋朝的疆土達到最大。

後世對於楊廣的指責集中在兩個方麵,一是挖運河,二是征高麗。

其實對於運河,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教科書一味的指責楊廣開挖運河是為了個人享樂,其實有失片麵。楊廣開挖運河或許有個人享樂的因素在裏麵,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運河溝通南北,大大促進了南北的融合。

可以說隋朝大運河對於中國曆史的影響非常深遠,大運河影響了其後一千多年的中國曆史,中國東部的城市群都是因為大運河的開挖而成型,這些城市群包括北京和天津,洛陽和開封,揚州和杭州。而且隨著大運河的開挖,中國的經濟重心由傳統的西部向東部轉移,東部隨著曆史的進程逐漸超過西部,一直延續到今天。

已故旅美曆史學家黃仁宇先生說,皇帝似乎比同時代的人更懂得運河對於帝國的價值;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在考察過大運河遺址後發表過一篇文章,轉發到網絡後,文章的題目叫《僅憑大運河就應該為隋煬帝翻案》。

曆史總是有溫度的,當時的人們為了開挖大運河付出了血汗,今天的我們無法真正感受。不過可以對比一下萬裏長城和大運河,這兩項工程都是中國曆史留給後人的財富,然而他們的始作俑者得到的待遇卻判若雲泥。

萬裏長城的始作俑者是秦始皇,盡管後人指責他殘暴,但同時承認他是“千古一帝”。

大運河的始作俑者是楊廣,大運河非但沒有成為他的功績,反而成了他的罪證,由此背負著千載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