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秦始皇:曆史下的蛋(6)(2 / 3)

通過戰國改革和秦始皇的實踐,中國專製權力終於達到了壟斷一切、決定一切的所有統治者夢寐以求的局麵。然而,沒有製約的權力必然帶來惡果,專製權力誕生的第一天,就顯示出了它巨大的副作用。

在統一天下後,在如此巨大的權力的腐蝕下,秦始皇身上的一係列優點都不可避免地轉化成缺點:他的自信變成了自大。他的成功在於他敢於決斷,氣魄過人。他勇於進取,敢為人所未為,敢做曆史第一人,厚古薄今,不憚變革。他留下的巨大工程,其規模之大,氣勢之壯,可以空前絕後,無人能比。然而,統一之後,他卻“以為自古莫及己”,巡行各地,不斷誇耀自己的“聖”與“功”。喜歡聽頌歌,不再願意聽批評之詞,失去了納諫的“雅量”。他的性情剛烈變成了驕橫跋扈,明察秋毫變成了疑忌苛察,處事果斷變成了剛愎自用,重視法製變成了濫施淫威。他以為驅使天下甚易,使民無度,進取之心、功名之心過熾,連續興大工,舉大事,終於勞民無度,超過了百姓所能承受的範圍,為秦帝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如此巨大的專製權力,必須有身負異稟的人才會有效使用。

如此放到一個無能之人手中,馬上就會成為災禍。就像一件威力極大的武器,隻有熟悉它的人才能用來保護自己,交給不會用的小孩子手裏,隻會傷到自己。雖然秦始皇執政後期連續犯了幾個大錯,但是從總體上說,他是如此有力,以至於不論如何昏憒,仍能掌握如此巨大的權力。然而,一旦權力交到了花花公子胡亥之手,馬上就變成了災難。登上皇位之後,胡亥馬上開始了一係列瘋狂的胡作非為。他揮起屠刀,屠戮自己的兄弟姐妹:“公子十二人戮死鹹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逮者不可勝數。”然後又殺掉了蒙恬、李斯等前朝重臣。除去了一切威脅之後,二世開始學習其父,大肆享樂,“複作阿房宮。盡征材士五萬人為屯衛鹹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稿。皆令自齎糧食;鹹陽三百裏內不得食其穀”。因為壓迫過重,各地紛紛起義。大臣進諫說:“請停止阿房宮工程。”秦二世反駁說:“凡貴有天下之人,就是要肆意極欲。作為天下之主,我隻要嚴刑峻法,使天下人不敢為非,就可以控製局勢了。”於是將進諫之人全部治罪。

經過胡亥緊鑼密鼓的一通瞎折騰,胡亥輕易地使統治集團分崩離析,使天下百姓民不堪命,最終丟掉天下,毀家滅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他父親發明的這頂沉重的皇冠,不是誰都可以隨便戴得起的。

為什麼時代相當的兩大改革會出現如此迥然的差異?為什麼在希臘解放人的同時,中國卻在更深地奴役人?

這是因為,希臘的改革是由普通民眾推動,而中國的改革,卻是由君主主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