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曆代皇家園林(2 / 3)

圓明三園,都是用平地挖池堆山的傳統手法。以建築群為中心構成的景區多達一百五六十處,既不雷同,又和諧統一。用“天上人間諸景備,移天縮地在君懷”來形容圓明園的藝術成就,並不誇張。當時在國際上盛讚圓明園為“萬園之園”。1860年,英法聯軍的一把大火將它化為灰燼,同時被毀的,還有依托自然山水而建的皇家園林: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和萬壽山清漪園。其中清漪園就是清末頤和園的前身。

回過頭來,我們要介紹一下清代早期的避暑山莊。避暑山莊也是由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組成的集錦式園林,但和圓明園不一樣,它營構在自然地形要比圓明園複雜得多的山水之間。占有先天的地利,山莊內的景物雖然所剩不多,但它宏偉的規模、靜穆幽深的山野氣息,因外八廟的襯托而強化了的莊嚴神秘,特別是因為它作為重大曆史事件的舞台,其曆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是不可低估的。

明代皇家園林,仍以萬歲山、太液池為主,並有所發展。當時,將太液池向南展拓,成為北海、中海、南海三海一貫的水域,與新建的紫禁城南北差不多長短相當,在紫禁城西麵,形成一道水麵的屏障,在三海沿岸和池中島上增建殿宇,總稱西苑,與紫禁城之間隻用一條長街隔開,構成宮苑相聯的宏大布局。明代皇家園林的另一個代表,要數紫禁城內的禦花園,這座花園,適應宮內嚴整對稱的總體規製,栽樹,置石,園路都有一定之規。

皇家園林的曆史,跨越了中國整個封建社會。它們在興建之時,給老百姓帶來重重災難,在清代以前,都是由徭役的形式驅使民夫進行的。皇家園林是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驕奢淫逸生活的曆史見證。但是,不可忽視,皇家園林同時又是古代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的高度集中體現,是重要的曆史文化遺產。

北宋以後,自遼、金、元,曆代帝都建於北京,前後共800年。其間,南宋偏安於杭州,皇家園林雖憑借著西湖山水的佳麗有所營建,但這些宮苑的規模和對後世的影響,總不如北京皇家園林。

中國曆代封建王朝,在他們取得政權以後,總要大興土木營建都城宮殿,以象征封建皇權和用來臨朝聽政,同時構築離宮別館,興造園林,供帝王出宮時居留享樂。曆史上把這些處所稱做囿、苑、宮苑、苑囿、禦苑、上林等等,這些都是今天所說的皇家園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將天下富豪20萬戶遷到都城鹹陽,又把他在統一戰爭中滅掉諸侯國的王室,拆遷到鹹陽北阪〔bǎn板〕。由於財力、物力和全國各地建築技藝的高度集中,秦宮室興建的規模空前龐大,僅鹹陽宮一處,就有“東西八百裏,南北四百裏,離宮別館相望聯屬”的記載。但是,作為皇家園林可見的最早記載,還是秦始皇建於渭水之南的上林苑。著名的阿房宮,就建在上林苑內。曆史記載的阿房宮“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從中可以推想整個上林苑的宏大規模。除了上林苑之外,還另有一座甘泉苑。秦朝滅亡後,這些宮苑被項羽燒毀,僅存在了十多年的時間。1000年後,唐代大詩人杜牧寫了一篇《阿房宮賦》,其中有“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長橋臥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霽〔jì濟〕何虹?”的描寫,當時,阿房宮早已不存在了,文中的景物是曆代宮苑形象生動的概括。

東漢建都洛陽後,本來作為西漢陪都的洛陽,原有的宮殿有了很大發展,同時修築了專供帝王遊樂的苑囿、池沼多處,如上林苑、芳林苑、靈囿和濯龍池、靈芝池等等。著名的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在《二京賦》中有這樣的描寫:“濯龍芳林,九穀八溪。芙蓉覆水,秋蘭被涯。渚戲躍魚,淵遊龜蠵〔xī奚〕。永安離宮,修竹冬青……”

清代最早出現在北京西北郊的宮苑是暢春園。這座康熙皇帝禦用的園,是在明代李偉清華園的基礎上縮小了範圍建造的。在暢春園西北,有另一座明代的私園,康熙將它賜給了皇四子胤禛,並題園名為圓明園。胤禛繼承皇位後,便是雍正皇帝,圓明園成了禦苑,陸續添建了正大光明殿、出入賢良門、勤政親賢殿這樣一些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建築名稱,形成可供朝會、覲見的政治活動區。乾隆繼雍正登基後,又大肆擴建,並將江浙一帶名景、名園、名建築畫圖在園內仿建。第一次擴建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並題了圓明園四十景,嗣後不久又建成了與圓明園東部毗連的長春園,仿建歐洲式宮苑的“西洋樓”就建在長春園北部。後來,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又興建了圓明園東南方的綺春園。圓明、長春、綺春,一般稱為圓明三園。占地5200餘畝,建築麵積與紫禁城麵積總和相當。

頤和園占地4350畝,其中占3/4的昆明湖水麵,沿用漢代長安昆明池的名稱。在被幾道長堤分割的水域裏,各有一座島嶼,采用的是一水三山式的苑囿水景處理手法。頤和園正門東宮門內保存有完整的政治活動前朝區,有供帝後居住的生活區,還有專門用來演戲的德和園三層大戲樓和東八所慈禧專用的茶膳房等後勤設施。

隋是隻有38年曆史的短促朝代,隋煬帝楊廣,卻在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於洛陽城西營建了規模宏大的西苑,周圍達200裏,苑內為海,海上建方丈、蓬萊、瀛洲三島,高百餘尺。苑內還以東、南、西、北、中方位布置迎陽、翠光、金明、潔水、廣明五個湖泊,並用龍鱗渠迂回勾通,網絡成一個周流完整的水係。這條渠寬20步,可以行駛龍船鳳舸。在這個水係裏,分布有16座宮院,裏麵住著美女。這些宮院開門臨水,架橋交通,是水景園的格局。西苑中,種植著奇花異草,秋冬以後,花謝葉落,命人用彩綢剪裁花葉,掛綴在枝頭。這充分反映了隋煬帝楊廣的窮奢極欲。西苑分區造景自成宮院的布局,對後世皇家園林產生了影響,直至清代的圓明園的格局,仍然與隋煬帝的西苑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