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人民的反抗鬥爭精神,在水滸戲(綠林戲)中得到更為集中而鮮明的體現。早在施耐庵問世之前,元雜劇舞台上就已開始搬演水滸梁山的人物故事。水滸戲存目多達20餘種,保存至今的為六種,即:《雙獻功》(高文秀)、《燕青搏魚》(李文蔚)、《李逵負荊》(康進之)、《黃花峪》(無名氏)、《爭報恩》(無名氏)、《還牢末》(李致遠)。這些水滸戲塑造了眾多的水滸英雄形象,尤其是李逵的形象最為生動飽滿。
元代政治黑暗,官吏貪贓枉法,濫施刑罰,草菅〔jian奸〕人命。據《元史·成宗本紀》記載,僅大德七年,一次就查出貪官汙吏18473人,冤獄5776件。當時,黎民百姓的生命財產毫無保障,冤苦極深而無處申訴。他們多麼希望有人為其呐喊!於是,公案戲大量出現,揭露權豪勢要的社會基礎——土豪劣紳、流氓地痞、刁婦奸人如何和官府相互勾結、殘民以逞的惡行。戲中經常出現民間流傳的一些曆史人物,如宋代的包拯、範仲淹、張鼎,金代的王翛〔xiao消〕然等。作者在他們身上寄托了戰勝邪惡、實現清明政治的強烈願望,歌頌了他們不畏強暴、為民請命的精神和超人的智慧。這些戲廣泛演出,受到熱烈歡迎,並且一代代流傳下來,具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高文秀的《雙獻功》也以李逵為主角,寫宋江故交孫榮老實厚道,其妻郭念兒與白衙內私通並被拐走。孫榮告到官府,反被借衙而坐的白衙內關進監牢。李逵自告奮勇,化裝成莊稼呆後生,以孫榮表弟身分探監送飯,暗置蒙汗藥於飯中,賺獄卒吃下,乘機救出孫榮。緊接著,李逵又扮作祇〔zhi隻〕候,混入白衙內內室,殺死郭念兒和白衙內,帶二人頭繳令獻功。這出戲裏的李逵不再粗魯莽撞,而因其重任在肩,處處小心謹慎,忍事饒人。他粗中有細,不乏機靈,顯示出獨特的性格特征。
在康進之筆下,被封建統治者誣蔑為盜賊老窩的水泊梁山,山美、水甜、人義。水滸英雄任俠仗義,除暴安良,和老百姓保持著血肉聯係。李逵性格豪爽,心地赤誠,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梁山榮譽。為了維護“替天行道”的宗旨,他嫉惡如仇,六親不認。由於他的粗魯莽撞,造成誤會,引發出一係列矛盾衝突,構成一個個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劇場麵。此戲用大量篇幅寫李逵的冒失粗疏和判斷失誤,但客觀上卻收到了讚美李逵正直不阿的藝術效果。在冒失莽撞中凸現了他嫉惡如仇的性格,展示了他坦蕩磊落的胸懷。立意獨到,手法高妙。此劇結構緊湊集中,情節起伏有致。曲文旖旎,賓白生動,意境優美,雅俗共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