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由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由對自然神的崇拜到對祖先神的崇拜,又由對祖先神的崇拜發展到對本族英雄的崇拜,是同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每個民族都經曆過英雄崇拜的階段,這一時代,一般稱為英雄時期。
古代對英雄的理解與我們現在不完全相同。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一般都有神界的出身,處於神與人之間,是全族的救世主,能鎮妖魔鬼怪及各種來犯之敵,從不失敗,一般被奉為戰神和祖先神,受全族頂禮膜拜。英雄崇拜的鼎盛期是原始社會末期和整個奴隸社會,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的初期至中期。從原始氏族社會崩潰到奴隸社會的建立,這一交替時期,氏族林立,部落紛爭。任何一個強大的部落都企圖兼並其它的部落,於是征戰不已。那時的戰爭又是非常野蠻而殘酷的,失敗的一方,男女老少淪為奴隸,等於滅族。所以人們都希望本族有強有力的英雄出現,不但能統一天下,而且能保護本族的黎民百姓。誰能做到這一點即被擁戴,並被神化而崇拜之。勝利一方的首領,便是未來新興奴隸主的代表。曆史上的殷族統治者,為統一天下,曾和幾十個族打過仗;周人的天下,也是在掠奪奴隸、土地和財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原始的公有製到文明社會的私有製,是動亂而殘酷的曆史轉折期,人類又即將由野蠻的廝殺、吞並走向文明的王國。因此,對英雄時代的英雄神要從曆史發展的總趨勢去評價,不能否認他們代表進步的一麵。
這一神話傳說,規模大,雖然異說頗多,並未影響它自成係統。對它的記錄,從戰國初到唐宋,延續千年之久。黃帝以智勝蚩尤之勇,前者更先進。這一神話傳說證明我國上古確實經曆過英雄時期。
這次戰爭,曠日持久,規模巨大,是史詩性的題材。
從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的立場出發,黃帝是仁義之師,必勝。其實,如果拋棄傳統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觀點,不能不承認蚩尤在當時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首領。黃帝能戰勝他,說明黃帝比蚩尤更能代表曆史前進的力量,更偉大。戰爭的勝負固然不排除偶然的因素,但必然的因素仍起決定作用。黃帝能轉敗為勝,說明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生產力更發達,因此傳說中所述黃帝的發明創造較之蚩尤要多得多。也許黃帝戰蚩尤的始作者是華夏族,因此黃帝一直被華夏族所歌頌。可能因為蚩尤精明強悍,對人類曾有過貢獻,人們同樣把他視為英雄,不忍心他死去,故此民間也有說他未死,繼續活躍在曆史舞台上: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鎋(同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螣〔teng藤〕蛇伏地,鳳凰覆上,大合鬼神,作為清角(樂曲名)。(《韓非子》六《十過篇》)黃帝已儼然是一位帝王形象,前呼後擁,蚩尤成了他的鳴鑼開道者。也有說太原的村落祭蚩尤神不用牛頭。老百姓為蚩尤立祠廟,並有他的畫像。
神話傳說中的黃帝有25個兒子,一萬個諸侯,諸侯中有7000個是神靈。說明黃帝確實是位勢力範圍很廣泛的部落聯盟首領。
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黃帝。至今,我們還自稱是炎、黃子孫,就因為黃帝與炎帝都對曆史的進步起過推動作用。
黃帝所在地,各說不一。有說他建的軒轅國,在窮山一帶。(見《山海經·海外西經》)故後人稱他作軒轅黃帝。有的說黃帝是有熊氏族,在河南新鄭。《史記》則說他生長於姬水之濱,以姬為姓。《左傳》又說黃帝族以雲為標誌,官職和族名都叫雲……較普遍采用的是《史記》所說。
這一神話傳說完全是站在黃帝族的立場上創造的,把炎帝降為反麵形象。其實漢文古籍中還有不少歌頌炎帝的傳說。比如炎帝與神農相結合,炎帝神農便是古代農耕文化的開創者;也有說炎帝是神農的後裔或分支,身兼農業神、火神與太陽神。還有的說,炎帝族發展到後期出了一位英雄蚩尤,內部發生了戰爭,炎帝被蚩尤打敗。又有的說,黃帝為了對付蚩尤,曾經聯合過炎帝。炎帝族比黃帝族進入中原早,因戰爭失利,一部分順長江流域南遷,一部分留在黃河中下遊與其它部落融合了。南下的一支,在那裏開辟了新天地,定居江漢一帶,不但帶去了先進的中原農耕文化,而且很快與當地土著相結合,成為江漢間的部落聯盟首領,形成與黃帝族各管南北天下的局麵。因此南方的天也就是炎帝之天。“南方曰炎天,其帝炎帝。”(《禮記·月令》)我們不能隻說中華民族是黃帝的子孫,而應該自稱是炎、黃的子孫,這樣更有利各民族的大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