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古籍中的農神沒有這麼古老,甚至已從女性轉化成了男性。傳說神農是牛的頭、人的身子,居住於薑水(今陝西省歧山縣一帶),故姓薑。薑水一帶的地理氣候宜於種植。傳說神農的出身很不平凡,他的母親女登一天到華陽去遊玩,與神交配才生下了他。神農見大家靠吃獸肉、飲生水、穿皮毛為生,難以長久地維持,便到處去尋找可以果腹的植物,有時,一天便中了很多毒。他的精神感動了上天,便得到了神靈的幫助。“神農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藝文類聚》卷十一引《周書》)從天上掉下來種子,供他種植。又說:“有丹陽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拾遺記》)太陽鳥叼著一枝九個穗的禾,掉在地上的穀粒,神農拾起作種子。神農還會加工木料,製造耒〔lei壘〕耜工具,教給人們按時令下種,用馬尿浸泡種子。人們因為有糧食吃了,都很感激神農。當然,農業的發明,決不會是一個人的功勞,而是許多人積累起來的經驗。神農的功業,也就是原始農業中的傑出者的創造。人們為了突出他與農業的關係,賦予他牛首。牛在農業社會是神聖的動物,被禁止宰殺,死後以厚禮葬之。“牛者,所以植穀者,民之命也。”(《淮南子·說山訓》)神農保留了人獸合體的形貌,更能表現出神性所屬。
我國從原始農業社會到封建社會,都是以農為本,關於農神的神話是不少的。有些民族的農業神是動物,即某種動物替人找到了穀物種子而被奉為穀神。這是因為在原始社會人與動物的關係特別密切,即使超越了圖騰製社會,有些曾經是圖騰的動物在人們心目中仍有很重要的地位。苗族便有狗從天上取來穀種之說,壯族神話說九尾狗為人從天上取穀種時,被守穀天神砍去八條尾巴,故隻剩一條。人們感其恩,願以白米飯養之。水族每年吃新(穀)節,祭完穀神,同時要給狗喂米飯。仡佬族古時無水稻,因狗奔入月中,臥穀堆中酣睡,穀芒將它刺醒,它便銜了一穗返回人間,棄於家門前,此後,人們才知道種稻。還有的是剖鳥時從腹中發現穀種。
前半是神話,後半幾乎就是曆史了。《詩·生民》歌詠了後稷的誕生、對農業的貢獻以及人們在他帶領下的祭祀求年活動:舂米的、淘米的、蒸米的,燒蒿熬油,宰羊烤羊。把這些祭品盛在木盤裏和瓦鐙裏,一股香氣直往上升。這都是為了祈求來年豐收。“後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從後稷開始,便是這麼禱告上蒼的,由此心裏便不會覺得有過錯。這樣做一直延續至今(指周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