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倡導有理論的、生動活潑、富有真知灼見的文藝評論。理想的文藝評論是融科學與藝術、智慧與美感於一體的。論理講美,一要有科學的判斷力,有理有據,以理服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不同的現象和作品作具體的、個性的、科學的分析,不斷增強文藝評論的實效性和說服力。二要有操“馬克思主義槍法”的定力,切忌今日說東明日說西,左右搖擺,隨波逐流。要深度進入文藝現場,把科學的理論運用到具體實踐當中,密切關注創作動態和思潮變化,敏銳發現評論選題,對一個時期的文藝創作傾向、審美思潮和文藝消費時尚進行宏觀的、全麵的、有預見性的研究和評論,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本質,從藝術創作的青萍之末看到藝術的風起、風向和風潮,作出準確的判斷。要有的放矢地開展研究和評論,重點加強對優秀作品的評論,加強對新人新作的評論,加強對文藝焦點熱點的評論,增強評論的針對性和主動性,避免淩空蹈虛、隔靴搔癢的評論。要倡導貼近大眾的評論,注重內容的深入淺出,語言新鮮活潑,風格質樸清新,篇幅短小精悍,符合廣大讀者觀眾的審美習慣。近年來,互聯網等新媒體蓬勃發展,改變了文藝評論的形態。網上文藝評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同時,傳統評論在內容、方式、語言上存在一定不適應。要適應互聯網、新媒體的特點和規律,以網絡評論作為突破口,積極建設和運用各類新媒體工具,推出文藝評論欄目和文藝評論精品,快捷反應、及時到位、加強互動,讓評論能夠跟上時代、跟上實踐、走在前麵,打好主動仗,不斷擴大主流評論的覆蓋麵和影響力。
加強文藝評論工作,除了依靠評論家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加強組織領導,為開展批評創造良好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文藝評論工作組織力度明顯加大,陣地建設明顯加強,評論隊伍不斷壯大,評論形態更加豐富,評論水平和專業性有了較大提高。同時也應當看到,文藝評論仍然是文藝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重視程度不夠,評論隊伍和陣地建設也尚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改進高校文藝理論教材,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文藝理論的最新成果貫穿到課程設置和教學實踐等各環節,推動基礎理論麵向實際。要建設文藝評論基地,鞏固和拓展媒體陣地和專業評論陣地,增加文藝評論版麵、節目欄目、頻率時段的總量。加強選題策劃、統籌協調,集中組織重點評論文章。黨報黨刊要走在文藝評論的前列,文藝報刊要擔當主力,知名作家藝術家和有影響的評論家要敢於引領。要加強文藝評論隊伍建設,加大優秀評論人才的培訓、選拔、使用力度。發揮各級文藝評論家協會、文化藝術研究院所、社科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的積極作用,采取文藝評論家研討班、特約評論員、客座研究員等措施,培養有集群效應的批評家群體和有影響力的文藝評論骨幹。要建立和完善文藝評論工作機製,建立健全第三方評論等工作機製,舉辦研討交流活動,保證評論的獨立客觀、公正權威。